编辑推荐
一部了解印度哲学历史的必读之作。
内容简介
印度哲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提出和探讨了很多问题:世界的起源和发展、物质和精神的本源、灵魂和肉体的关系、物质运动的形式、时空的实在性、人类认识的能力和途径、思维的辩证发展、语言逻辑与实在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解决社会苦难的方法等,这些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不涉及的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黄心川,1928年生,江苏常熟人,汉族。1946年-1948年,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195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玄奘研究中心主任,印度龙树大学荣誉教授等。兼任国际印度哲学研究协会执行会员、国际梵文研究协会顾问、印度罗摩克里希那——辨喜国际研究运动顾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南亚学会副理事长等。
对东方哲学、宗教特别是印度哲学、宗教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史》《印度近现代哲学》《印度佛教哲学》《印度近代哲学家辩喜研究》等;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宗教卷》《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卷》(分科主编、编委)《南亚辞典》《宗教辞典》(副主编)《世界十大宗教》《亚太地区的宗教》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一部分已经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孟加拉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印度哲学通史(上)
内容简介
印度古代哲学 上编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吠陀中的哲学思想萌芽
第三章 奥义书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第四章 沙门思潮
第五章 顺世派的哲学
第六章 生活派(邪命外道)的哲学
第七章 耆那教的哲学
第八章 佛教哲学
第九章 数论派的哲学
第十章 瑜伽派的哲学
第十一章 胜论派的哲学
第十二章 正理派的哲学和逻辑思想
第十三章 弥曼差派的哲学
第十四章 吠檀多派的哲学
印度哲学通史(下)
印度近现代哲学 下编
序
第十五章 罗姆·摩罕·罗易与梵社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第十六章 亨利·狄洛吉奥与青年孟加拉派的理论活动
第十七章 达耶难陀·娑罗室伐底与圣社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第十八章 罗摩克里希那和辨喜的哲学及社会思想
第十九章 纳奥罗吉和罗纳德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第二十章 提拉克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第二十一章 奥罗宾多·高士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第二十二章 甘地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第二十三章 泰戈尔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第二十四章 印度伊斯兰哲学思想的兴起
第二十五章 印度伊斯兰哲学思想的发展
附编 印度近代哲学家辨喜研究
附录 梵汉译名对照
跋
印度哲学通史:全2册是2014年由大象出版社出版,作者黄心川。
得书感谢您对《印度哲学通史:全2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