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法治论衡(第13辑)环境法:挑战与应对

清华法治论衡(第13辑)环境法:挑战与应对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适合环境法、环境伦理与环境公共治理领域的研究者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对关心环境保护领域的制度建设的政府官员、环保NGO和企业人士,亦有重要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为“环境法:挑战与应对”专号,旨在研究当下国际与国内环境法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前沿问题,并对其主要领域与热点事件进行总结与梳理,对存在的问题与难点进行省思。不仅涉及环境法层面,还涉及环境伦理与环境公共治理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既关注国际环境法理论的研究,也关注中国语境的环境法问题。

本书的作者既有中国环境法的领军人物和中坚新锐,也有伦理学、公共管理学的权威学者,文章有时效性和可读性。

作者简介

编者高鸿钧,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吉林大学法律系77级本科,中国政法大学81级硕士研究生,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1991—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8年至今,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研究和教学领域主要为比较法学、法理学和外国法制史。现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包括《现代法治的出路》《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全球视野的比较法与法律文化》《心寄治邦——法理学论集》;主编《英美法原论》《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新编外国法制史》等;翻译和参译《哈贝马斯、现代性与法》《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比较法总论》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比较法学丛书”、“法律与社会丛书”和《清华法治论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卷首语 寓言与预言:天·地·人

主题论文

生态法学方法论的要点

一、生态法学方法论的涵义

二、生态法学方法论坚持生态文明观

三、生态法学方法论奉行“主、客一体化”的研究范式

四、生态法学方法论创设“生态人”的“法律人”模式

对中国环境法的反思

学科地位:法学界对环境法真的很重视吗?

学术研究:环境法研究与其他法学研究接轨吗?

环境立法:环境优先原则为何不能成为立法原则?

实施机制:环境保护局还是污染保护局?

法律移植:吸收的是经验还是糟粕?

经济学理论与环境法

结论

论环境法的思想根据

一、西方现代制度与经济主义

二、生态学、生态主义与环境法

三、法律的中立性与生态主义

动物权利的伦理基础

一、为动物的道德权利辩护

二、动物的道德与法律地位

三、对动物福利法的伦理反思

树应该有诉讼资格吗?——迈向自然物的法律权利

一、导言:难以想象的

二、迈向环境权利

三、法律操作方面

四、心理和社会心理方面

气候变化利益格局及应对机制

一、《京都议定书》二元机制面临的挑战

二、气候变化应对机制的基础——气候利益格局

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四、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同时要明确分工

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困境与出路:自治还是他治?

一、引言

二、近代国际法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困境与出路

三、现代国际法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困境与出路

四、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市民社会

五、结论

国际环境法之立法理念

一、环境问题的实质

二、人与自然

三、环境保护无国界

四、当今世界主题

五、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

美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及其启示——基于得克萨斯州的经验分析

引 言

一、得克萨斯州实行配额制的背景和条件

二、得州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立法

三、得州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的内容

四、得州配额制的实施效果

五、得州配额制对我国的启示

气候变化互动机制评鉴——以美国联邦与州政府间的互动为例展开

一、可借鉴性分析

二、经验分析

三、教训分析

四、如何借鉴

论环境法上的环境侵权——兼论《侵权责任法(草案)》的完善

前言:问题的提出

一、环境侵权的特性

二、环境侵权的内在差异

三、环境侵权的立法选择

对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可能引发跨界污染损害赔偿诉讼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四种可能的纠纷类型

三、应对建议

四、中国对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实际采取的行动

五、结论

守法的困境:企业为什么选择环境违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分析框架

三、行政处罚:惩处力度小

四、民事赔偿:法律机制不完善

五、刑事制裁:环境犯罪轻刑化

六、对策与建议

七、结语

论环境管理失效的制度原因

一、制度及其作用

二、导致环境管理失效的制度原因

三、结论与展望

节能减排的法律对策思考

一、节能减排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二、节能减排法律制度的现状及不足

三、我国节能减排法律制度的完善

绿色专利——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创新制度

导论:知识产权与公共政策

一、气候变化、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

二、从绿色技术到绿色专利:申请程序和许可制度

三、结语

法治纵论

民事第三审的反思与建构——从“问题”到制度的分析

一、“终审不终”的分析

二、“司法不统一”的分析

三、第三审的制度建构

王权政治与英国法院的发展——以普通法法院和衡平法法院为参照

一、法院与英格兰社会的早期治理

二、普通法法院的崛起及其与王权的分裂

三、与王权密切相连的衡平法法院

四、后王权时代:议会主权下的普通法法院和衡平法法院

五、普通法法院和大法官法院发展之路的对比与思考

洗钱犯罪中的上游犯罪和自洗钱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上游犯罪的合理范围

三、自洗钱行为是否属于洗钱犯罪

法苑品茗

环境法的正当性探源——《环境法的哲学基础:财产、权利与自然》介评

一、财产理论的变迁

二、现代环境管制的形成

三、环境法的当代地位及其走向

经济发展之生态回归——评《寂静的春天》

一、滴滴涕(DDT)的悲剧

二、卡森的生态主义思想

三、生态回归的必然

民主:扼住司法审查之喉?——评桑斯坦的《就事论事》

一、比克尔与其“反多数难题”

二、审议式民主下的普通法院

三、司法最小主义与审议式民主

四、反多数难题解决了吗

资讯漫笔

“环境法治的拷问与省思”研讨会纪要

环境法学,什么是你的贡献?

狂欢还是规训?——话说“人肉搜索”

编后记

《清华法治论衡》要略

清华法治论衡(第13辑)环境法:挑战与应对是2010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高鸿钧。

得书感谢您对《清华法治论衡(第13辑)环境法:挑战与应对》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土地法治与土地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辑选了《法学研究》期刊论文13篇,内容涵盖1970年代末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改革,2003年以来的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改革以及2013年以来的农业用地“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以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
美国经贸单边主义及国际应对 电子书
梳理特朗普政府经贸政策,分析世贸组织改革方向。
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研究(2019年第1期/总第5辑) 电子书
《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研究》(简称《知竞研究》)是由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湖北省法学会竞争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以书代刊形式的学术性连续出版物,每年出版两辑。本刊力求汇集百家观点、砥砺学术思想、凝聚学术共识、研拟法治策略,赓续往学,推陈出新,力争为推动中国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理论与实务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略效绵力。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9年第2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期聚焦《土地管理法》修订。
量刑研究(第6辑):重大司法改革下的量刑建议探索 电子书
西南政法大学量刑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文本研究、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