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法治论衡.第24辑,生态法治与环境司法

清华法治论衡.第24辑,生态法治与环境司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适合环境法学、法理学和比较法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及相关专业学生阅读,对政府官员和关心生态环境和法律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讨论环境司法问题,考察环境司法的历史发展,比较不同法模式下的环境司法理念和机制,分析中国现存的环境司法问题。在此基础上,各位研究环境法的专家提出了改进中国环境司法的建议。

作者简介

编者高鸿钧,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吉林大学法律系77级本科,中国政法大学81级硕士研究生,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1991—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8年至今,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研究和教学领域主要为比较法学、法理学和外国法制史。现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包括《现代法治的出路》《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全球视野的比较法与法律文化》《心寄治邦——法理学论集》;主编《英美法原论》《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新编外国法制史》等;翻译和参译《哈贝马斯、现代性与法》《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比较法总论》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比较法学丛书”、“法律与社会丛书”和《清华法治论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卷首语

原生态的吟唱摘录——《诗经》集句

主题文章

论生态保护红线及其立法思考

引言

一、生态保护红线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二、生态保护红线概念、内涵及特性

三、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关系分析及立法模式选择

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

论我国动物保护的法律边界——以归真堂上市之争为切入点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动物保护的制度边界

三、我国动物保护的法律边界

四、我国动物保护法的学理边界

五、结论

论“关民共享原理”指引下的一体两翼模式——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分享研究

一、制度之翼:事先知情同意制度

二、制度之翼:遗传资源来源披露制度

三、原理之体:关民共享、共促文明

新修订《环境保护法》视野下的农村环境法制建设——以政府责任为中心的路径选择

一、农村环境法制建设: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环境法制议题

二、农村环境法制困局:问题与成因

三、政府主导与公共治理:新修订《环境保护法》确立的环境法制路径

四、构筑政府责任与推进公共治理:农村环境法制建设的路径选择

论环境法的重心

一、义务重心与环境法的产生

二、义务重心与环境法的发展

三、义务重心与我国环境法的完善

四、结语

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一、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

二、国内外地方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经验

三、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内容

四、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

五、结语

风险预防原则的法理重述——以风险规制为中心

一、引言

二、风险预防原则的法理难题

三、风险预防原则的“双轨双阶”理论

四、小结:风险预防原则的规范意涵

论环境保护优先原则

一、从“协调发展”到“保护优先”的演变

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的正当性分析

三、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的必要性分析

四、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的运用条件

五、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的运用方式

把国家环境管理权关进制度的笼子——试论我国国家环境管理权监督机制的构建

一、国家环境管理权日趋强化

二、国家环境管理权亟须有效约束

三、国家环境管理权的科学合理约束机制

论环境法律中的过渡性措施

一、环境法律过渡性措施的存在依据

二、环境法律过渡性措施的影响分析

三、环境法律过渡性措施的路径选择

四、构建一体化的环境法律体系

环评制度在台湾地区的引入、建立与变迁

前言

一、环评制度的引进、建立及方案施行(1970s—1995)

二、从“环境影响评估法”制定到区域计划(1995—迄今)

三、结论

环境损害概念辨析——兼论《环境保护法》相关条文的理解

一、从《侵权责任法》规定“环境污染责任”谈起

二、环境法学界对于环境侵权概念的不同理解

三、环境侵害、环境损害概念应运而生及其与环境侵权的辨析

四、《环境保护法》采纳环境损害概念的理由分析

五、结论及对《环境保护法》相关条文的理解

船舶压载水引发海洋生态损害的评估和认定

引言

一、船舶压载水引发海洋生态损害的概念解析

二、船舶压载水排放造成海洋生态损害认定的理论基础

三、从船舶溢油的立法及实践看船舶压载水导致海洋生态损害的认定与评估

四、对我国船舶压载水引发海洋生态损害的评估和认定

五、结语

生态文明司法保障之惑与解——环境民事法律责任制度重构之设想

一、系统重构之必要性

二、重构之理论基础

三、重构之现实基础

四、环境民事法律责任制度重构之设想

五、结语

环境正义的司法实现困境与实践理性进路

绪言

一、中国正在发生什么——“环境正义”与“司法正义”的貌合神离

二、生态实践理性的兴起缘由及其环境法意蕴

三、实践理性对于全球环境司法困境缺陷的解释范本:尚在凝结中的整体性回应

四、实践理性对于中国环境司法的建构路径:对司法竞争条件下的逐代进化的宽容

五、反思:司法对环境正义的追求必须将人作为终极意义的关怀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规则细化

一、我国现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及评价

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及定位

三、环境公益诉讼规则选择及其实施效果

四、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细化

中国环境纠纷调解制度研究

一、中国环境纠纷的发展演变及环境纠纷调解制度的现状

二、中国环境纠纷调解制度的困境与缺陷

三、完善中国环境纠纷调解制度的对策设计

四、结语

CITES框架下濒危野生动物药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一、CITES框架下我国的资源保护利用与存在问题

二、单项物种案例分析

三、制度建议

全球森林治理:现状、趋势及中国立场

一、全球森林治理的研究现状

二、全球森林治理的发展趋势

三、全球森林治理的中国立场

英国进入权法律制度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进入权的概念

三、英国进入权的产生

四、英国进入权的法律规制

五、结论

论我国太阳能获取的法律困境及其突破

引言

一、我国太阳能获取的公法困境

二、我国太阳能获取的私法困境

三、我国太阳能获取法律困境的突破

结语

德国分布式能源立法及其启示

一、德国分布式能源发展概况

二、德国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政策立法

三、德国分布式能源立法的经验

四、德国分布式能源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法律制度体系的建构

一、温室气体控排法律制度体系及其立法目的

二、温室气体控排法律制度体系的理论证成

三、温室气体控排法律制度体系的实践证成

四、温室气体控排法律制度体系设置应当注意的问题

五、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议

法治纵论

两大法系犯罪构成要件的关键词——兼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之争

一、导 论

二、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的核心概念:Tatbestand

三、英美法系犯罪构成的核心概念:actus reus与mens rea

四、Tatbestand和actus reus、mens rea的比较:内容与观念

五、从两大法系犯罪的核心构成要件检讨犯罪构成要件理论

六、结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史研究——读《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

中国传统契式初探

一、契式样文的雏形

二、契式的两种传播方式

三、契式的内容分析

四、《大众契约程式》——契式的现代转型

编后记

清华法治论衡.第24辑,生态法治与环境司法是2015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高鸿钧。

得书感谢您对《清华法治论衡.第24辑,生态法治与环境司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反歧视评论(第8辑) 电子书
《反歧视评论》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主办,刘小楠教授和王理万博士主编的国内首个以平等权利和反歧视为主题的学术性连续出版物,本书是第8辑。
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研究(第6辑) 电子书
武汉大学出版《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研究》,中国首本知竞领域学术刊物,旨在提供权威交流平台。
生态权研究 电子书
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关注生态权,用生态权的思想构筑或者修正法律制度,这也是本书主要的理论贡献。
领读公司法 电子书
本书从律师视角,对公司与《公司法》进行了解读。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探索 电子书
一部从诉讼法学专业角度研究司法体制改革的诚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