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法治论衡(第14辑):法律全球化与全球法律化

清华法治论衡(第14辑):法律全球化与全球法律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关于法律全球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对于思考中国的法治和法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内容简介

《清华法治论衡(第14辑):法律全球化与全球法律化》为“法律全球化与全球法律化”专号,收入了肯尼迪和特文宁以及何美欢等法学名家的重要作品,还刊登了年轻学者关于法律全球化的新近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全球治理、全球化时代的法律传播、司法审查、行政法、商法、公司法以及知识产权法等。这些研究反映了国内外关于法律全球化研究的前沿,对于思考中国的法治和法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清华法治论衡(第14辑):法律全球化与全球法律化》适合法学、经济学以及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及相关专业学生阅读,对政府官员和关心法律全球化问题的社会各界人士,亦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编者高鸿钧,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吉林大学法律系77级本科,中国政法大学81级硕士研究生,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1991—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8年至今,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研究和教学领域主要为比较法学、法理学和外国法制史。现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包括《现代法治的出路》《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全球视野的比较法与法律文化》《心寄治邦——法理学论集》;主编《英美法原论》《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新编外国法制史》等;翻译和参译《哈贝马斯、现代性与法》《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比较法总论》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比较法学丛书”、“法律与社会丛书”和《清华法治论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卷首语

法律全球化的迷思

主题文章

全球治理之谜(上)

法律播散:一个全球的视角

全球行政法:原则与价值的追问

全球化时代的美国法学院:一个比较的视角

商法救国

中世纪的共同法基础:罗马法与教会法

匿名的商人法——全球化时代法律移植的新动向

误读下的新世界:晚清国人的国际法印象

司法审查全球化:事实考察与机理分析

中国知识产权法的美国化?——美国模式的影响与走向

法律移植: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法治纵论

再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评《侵权责任法》第65条

环境权构造论

英美法中是否存在所有权?——“ownership”在英美不动产法中的真实含义

刑法解释目标是个认知性问题吗?

争点聚焦

婚姻的经济属性与房产权的份额分配

中国亟宜确立新型的家制和家产制——婚姻法解释(三)评议

个体的失败——评婚姻法解释(三)之公开征求意见

概念的僭政——评强世功《司法能动下的中国家庭》一文

法苑观察

英国最高法院掠影

律师的道德难题——美国里奥·弗兰克案

司法治理与政治司法化——读赫希《迈向司法治理:新宪政主义的起源与后果》

编后记

清华法治论衡(第14辑):法律全球化与全球法律化是2011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高鸿钧。

得书感谢您对《清华法治论衡(第14辑):法律全球化与全球法律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法律文化研究(第九辑):香港法律文化专题 电子书
本书为《法律文化研究》第九辑,以香港法律文化为专题。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2期/总第3期) 电子书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是第三期,重点关注的是法治与德治如何结合,涉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信任伦理、环境伦理、医患纠纷、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以及增值税等相关问题。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1期/总第2期) 电子书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为第二期,分为自然法、法律方法研究、法律与信用伦理、法律与环境伦理、法律与财税伦理、法律职业伦理、域外法、人物访谈、论学书信及新书会谈10个模块。
法律文化研究(第八辑):澳门法律文化专题 电子书
本书为《法律文化研究》第八辑,以澳门法律文化为专题。
法律文化研究(第十辑):古代法律碑刻专题 电子书
本书为《法律文化研究》第十辑,以古代法律碑刻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