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英文期刊儒学译介与传播研究

十九世纪英文期刊儒学译介与传播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19世纪英文期刊中的儒学议题为中心,展开儒学译介与国际传播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拟结合儒学西传的整体历程,对19世纪中国相关英文期刊中儒学人物、学派、核心概念的译介研究与传播展开点、线、面的考察,以钩沉儒学西传主题逐渐突破及由隐而显、由渐到快、由专业认知趋向专业与大众认知并轨的历史轨迹,进而在弥补儒学西传研究之重要缺环的同时,对当今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这一宏大话题予以现实关照和回应。

作者简介

作者蔡慧清,湖南株洲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韩国湖南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

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国际推广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先后主持中西文化交流史、国际汉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与调研报告三十余篇,已出版对韩汉语教材一部、中国学生通识课教材两部、英译汉作品一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绪论

第一节 本书的写作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梳理与内在问题概说

第三节 本书的期刊视野、研究内容与论述结构

第一章 儒经圣王形象的西方世界公众传播

第一节 “信古”:西班牙修士“出使报告”中的先声

第二节 “证古”:耶稣会士护教“书”中的雏形

第三节 “疑古”与“释古”:新教传教士“刊”中的转型

第四节 传播转型的主体动力与文体基础

小结

第二章 原始儒学议题的大众化与精细化

第一节 儒学译介早期议程设置的导向与动因

第二节 大众化与精细化在《印中搜闻》中的发生

第三节 大众化与精细化在《中国丛报》中的发展

第四节 大众化与精细化在《中国评论》中的深化

第五节 欧德理:儒学西传专业化与精细化的“异域之眼”

小结

第三章 朱子学英语世界公众传播的构型

第一节 朱子学最早西传英语世界诸说辨析与探讨

第二节 英语世界公众传播朱子学的动因

第三节 朱子学英语世界公众传播的汉学语境

第四节 朱子学英语译介与公众传播的具体形态

小结

第四章 “理”概念译释与理学西传的面相(上)

第一节 译“理”之争:马礼逊与米怜

第二节 “理”与“太极”之踌躇:麦都思

第三节 “理精于神”:湛约翰的译释拓展

第四节 因“译”之名而争“理”之实:湛约翰与麦丽芝

第五节 译释变通:理雅各的“理”译实践

第五章 “理”概念译释与理学西传的面相(下)

第一节 汇通与就简:卜道成与卜德的共相

第二节 “语义法”还是“官衔法”:卜德与卜弼德等的争议

第三节 无限接近“理”本体:20世纪的译释

余论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启示与新世纪实践

第一节 客体在场与主体缺席:19世纪儒学西传的历史遗憾

第二节 以孔子学院为中心的21世纪中国文化新型国际传播实践

第三节 孔子学院建设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在场路径

附录一 《印中搜闻》儒学主题刊文

附录二 《中国丛报》儒学主题刊文

附录三 《中国评论》儒学主题刊文

附录四 《教务杂志》儒学主题刊文

参考文献

后记

十九世纪英文期刊儒学译介与传播研究是202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蔡慧清。

得书感谢您对《十九世纪英文期刊儒学译介与传播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翻译与传播(第2期) 电子书
《翻译与传播》由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主办,本册是第二期。
中国文化传播软实力研究 电子书
作者针对中国文化出传播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求为当前及未来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工作有所助益。
新媒体传播与舆论审判叙事 电子书
本书研究的主题是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舆论对于司法审判的影响。
新媒体新闻写作、编辑与传播 电子书
本书涵盖新媒体新闻写作、编辑与传播,助力从业者专业成长。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第1辑) 电子书
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刊物,集中推出当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