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关于汤显祖与其他明代戏曲家的40余篇论文。
内容简介
书中主要以汤显祖及其《牡丹亭》为核心,兼及其他曲家和作品,以期展现明代戏曲文学、文献的面貌。内容涉及作家考证、作品考证、文献辑佚、文本传播、文学赏析、书评等多个方面,对于戏曲文学、戏曲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吴书荫,1938年生,安徽无为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毕业,留戏曲研究所戏曲文献研究室工作,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调回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任教。主要从事明清戏曲文献整理和研究,出版有《曲品校注》《浣纱记校注》《梁辰鱼集》编校等。主编《绥中吴氏抄本稿本戏曲丛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程砚秋玉霜簃戏曲珍本丛刊》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合作)。参与《古本戏曲丛刊》六、七、八集的编辑。主持编纂《清代古典戏曲总目》(合作)已杀青。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汤显祖全集》笺注补正
一、原笺注因疏忽而致误者
(一)《汤集》卷六,页183《赠赵司理池阳》
(二)《汤集》卷八,页270《寄章衡阳吏部。公旧以郢令起当涂,清方见擢,喜之》
(三)《汤集》卷九,页294《寄李岝峉内乡追忆陈宝鸡》
(四)《汤集》卷一〇,页389《哭陈宝鸡贞父》
(五)《汤集》卷一五,页646—647《东馆别黄贞父》
(六)《汤集》卷一五,页649《玉版师别意赠贞父十绝》
(七)《汤集》卷一五,页660《送宜黄令武昌赵明府入觐并怀解元令侄》
(八)《汤集》卷一五,页661《浮梅槛为贞父作四首》
(九)《汤集》卷一六,页1422《候董廓庵司空》;又,卷四七,页1425《与门人胡元吉》
(十)《汤集》卷一七,页767《清高起后诗为姚广昌作。公子当世俊才,公侯必复,其在兹乎》;又,卷四七,页1432有书信《与姚承庵》
(十一)《汤集》卷三〇,页1106—1108《超然楼后序》
(十二)《汤集》卷四四,页1293《答冯具区》
(十三)《汤集》卷四四,页1298《上张洪阳相公》
(十四)《汤集》卷四七,页1457《答朱广原》
二、作品系年可考者而失考
(一)《汤集》卷二,页35《孤桐篇遗沈侍御楠》
(二)《汤集》卷一〇,页377《送伍给事谪万载丞》
(三)《汤集》卷一〇,页386《送宋崇阳暂归广汉》
(四)《汤集》卷一〇,页390《西川学使郭参知棐调西粤》
(五)《汤集》卷一〇,页391《过宛平县治,亿庚辰春雪,宝鸡令陈贞父同访李岝峉,时双鹤乘舞,今岝峉已去郎位,而贞父物故,鹤犹迎舞,泫焉悲之》
(六)《汤集》卷一五,页651《怀贞父长安》
(七)《汤集》卷一七,页753《送淮扬分司吴年兄并问谢山子》
(八)《汤集》卷一九,页837《逢左拱之章门即赠二首》;又,卷四九,页1527《寄左沧屿》
(九)《汤集》卷二〇,页896《送王正之宜阳》
(十)《汤集》卷二〇,页901《留别蹇汝上郡丞还皖》
(十一)《汤集》卷二〇,页901《喜昆明刘茂学出宰新都,缅怀杨用修作》
(十二)《汤集》卷三一,页1116《仪部郎蜀杨德夫诗序》
(十三)《汤集》卷三二,页1145《徐司空诗草序》
(十四)《汤集》卷四六,页1419《与许仰亭吏部》
(十五)《汤集》卷四七,页1430《与冯文所大参》
(十六)《汤集》卷一三,页545《先秋榜一日泊富阳怀吴伯霖》;又,卷四八,页1479《与吴伯霖》
(十七)《汤集》卷四九,页1522《答沈湛源》
三、交游可考知者而未考
(一)《汤集》卷六,页178《送胡司李都云,癸未秋已闻播横,勉之》
(二)《汤集》卷六,页186《送王淑父理广平,有怀马长平》
(三)《汤集》卷七,页229《答恒叔并忆梦白伯符》
(四)《汤集》卷七,页234《寄罗青浦兼怀旧令长卿》
(五)《汤集》卷八,页248《顾膳部宴归三十韵》;又,同卷,页258《送顾思益膳部》
(六)《汤集》卷八,页249《送安卿》
(七)《汤集》卷六,页269《送王当世理台州,有怀天台胜寄,乞县不果偶及》
(八)《汤集》卷一〇,页339《送吴幼锺归皖》
(九)《汤集》卷一〇,页396《寄李铜陵有怀佘参知先辈》
(十)《汤集》卷一〇,页397《送陈比部宪蜀暂归福清》
(十一)《汤集》卷一〇,页397《送汪青城》
(十二)《汤集》卷一三,页525《送谢君实理高州》
(十三)《汤集》卷一四,页587《忽见缪仲醇二首》;又,卷四七,页1468《答缪仲醇》
(十四)《汤集》卷一六,页671《上巳前一日永宁寺同莆中蓝翰卿宗侯郁仪孔阳孝廉邓太素》;又,卷四八,页1489《与邓太素》
(十五)《汤集》卷一八,页806《魏辟疆云欲上都二首》
(十六)《汤集》卷一八,页808《送桂文学归慈溪兼讯姜给事松盘》
(十七)《汤集》卷二〇,页902《送刘司理平乐》
(十八)《汤集》卷二〇,页905《送徐大名》。
(十九)《汤集》卷二一,页929《花塘答苏青阳》
(二十)《汤集》卷四四,页1332《与张东山司马》
(二十一)《汤集》卷四六,页1407《与张异度》
(二十二)《汤集》卷四八,页1484《与沈华东宪伯》、页1485《答沈华东》
(二十三)《汤集》卷四八,页1458《与苏石水督学》
(二十四)《汤集》卷四八,页1495《与易楚衡》
(二十五)《汤集》卷四九,页1533《寄叶增城》
(二十六)《汤集》卷四九,页1537《答沈幼宰》
汤显祖交游和诗文创作年代考略
一、交游可考知者而未考或误考
(一)《汤集》卷九,页332《送蒋祠部使归宜兴》
(二)《汤集》卷一二,页515《答范南宫同曹尊生》
(三)《汤集》卷一〇,页399《祠署送朱礼垣奏计过家淮上》
(四)《汤集》卷一七,页746《送张广陵》
(五)《汤集》卷一七,页773《送石首王司理南康》
(六)《汤集》卷一八,页811《寄陈河州并问王道服岳伯二首》
(七)《汤集》卷二〇,页870《送别驾胡用光年兄归养》
(八)《汤集》卷二〇,页896《送李蔚元扶风》
(九)《汤集》卷二〇,页901《送马临淄,时有采木之役》
(十)《汤集》卷二一,页932《寄叶石埭》
(十一)《汤集》卷二一,页938《送林贵县》
(十二)《汤集》卷二一,页938《送武林陈判之郁林》
(十三)《汤集》卷三一,页1113《太学同游记序》
(十四)《汤集》卷四四,页1298《上张洪阳相公》
(十五)《汤集》卷四四,页1320《答余中宇先生》
(十六)《汤集》卷四四,页1320《寄余瑶圃》;又,同卷页1321《答瑶圃》
(十七)《汤集》卷四五,页1341《寄章仲明侍御》
(十八)《汤集》卷四五,页1366《寄杨日南鹾使》
(十九)《汤集》卷四五,页1368《与周叔夜》;又,卷一七,页728《止周叔夜岭行并示丹坛诸友》
(二十)《汤集》卷四六,页1387《与曹尊生廷尉》
(二十一)《汤集》卷四六,页1416《答陈如吉给谏》;又,卷四八,页1472《柬陈如吉给谏》
(二十二)《汤集》卷四六,页1417《答陈子显》
(二十三)《汤集》卷四七,页1433《寄罗柱宇中丞》
(二十四)《汤集》卷四七,页1434《寄胶州赵玄冲》
(二十五)《汤集》卷四七,页1454《与孙令弘》
(二十六)《汤集》卷四七,页1459《答王慕蓼宪伯》
(二十七)《汤集》卷四七,页1464《与王敬止侍御》
(二十八)《汤集》卷四八,页1489《与陈思冈给谏》
(二十九)《汤集》卷四八,页1491《与王相如》
(三十)《汤集》卷四九,页1513《答吴彻如大参》
(三十一)《汤集》卷四九,页1518《与孙子吝》
(三十二)《汤集》卷四九,页1527《答赵我白太史》
(三十三)《汤集》卷四九,页1529《与康日颖》
(三十四)《汤集》卷四九,页1537《答杨景欧大行》
二、诗文作品系年可考而失考或误考
(一)《汤集》卷三,页72《奉怀大司成余公》
(二)《汤集》卷四,页115《答蹇平阳二首》
(三)《汤集》卷一四,页617《和吏部陈匡左奉常东署见怀之作二首》
(四)《汤集》卷一五,页661《忆黄贞父并其高弟罗玄父孝廉》
(五)《汤集》卷一四,页617《读陈匡左〈元史本末〉有感》
(六)《汤集》卷一八,页814《遣宜伶汝宁为前宛平令李袭美郎中寿,时袭美过视令子侍御江东还内乡四首》
(七)《汤集》卷一六,页687《送叶纳廷令福山歌》
(八)《汤集》卷二〇,页895《虞惔然在告》
(九)《汤集》卷二一,页943《题苏判画四首》;又,同卷,页948《题画送苏判南还,怀唐少屿二首》
(十)《汤集》卷二八,页1051《芜湖张令公给由北上序》
(十一)《汤集》卷四〇,页1259《处士野亭罗公墓志铭》
(十二)《汤集》卷四六,页1385《答邓远游侍御》
(十三)《汤集》卷四七,页1432《与陈匡左》
(十四)《汤集》卷四七,页1445《与门人孙子京》
(十五)《汤集》卷四七,页1464《复甘义麓》;又,卷一九,页825《九日遣宜伶赴甘参知》
(十六)《汤集》卷四九,页1532《与罗玄父》
汤显祖交游和诗文创作年代补考
一、交游可考知而未考
(一)《汤集》卷九,页280《董光禄招游城南三兰若,同南海曾人蒨即事》;又,卷一七,页732《送曾人蒨由武夷还南海》
(二)《汤集》卷一〇,页360《送王伯祯同顾吏部兄弟》
(三)《汤集》卷一〇,页375《送李明瑞归华州,因饷兵宁夏》
(四)《汤集》卷一〇,页388《送王道父归侍稷山》
(五)《汤集》卷一〇,页390《戏赠卢国征使催药材松江》
(六)《汤集》卷一〇,页408《闻萧生成芝入都欲得光禄署,寄作》
(七)《汤集》卷一一,页423《杪秋度岭,却寄御史大夫朱公王弘阳大理董巢雄光禄刘兑阳司业邹南皋比部五君子金陵》
(八)《汤集》卷一二,页514《都下柬同年三君二首》
(九)《汤集》卷一二,页512《高唐同计谐嘉兴陈公九德午火,偶一走马,伎人来侑饭。陈故盛德士,时有故人守高唐不受谒,为题壁恼之四首》
(十)《汤集》卷一七,页744《送参藩寄问覃见日卢海畴诸子》
(十一)《汤集》卷一七,页753《送黄冲辅西归并示李孺德》
(十二)《汤集》卷一七,页755《送顾亭之东归》
(十三)《汤集》卷一七,页758《送周咸宁应召,公家舒庄僖同里期之》
(十四)《汤集》卷一七,页759《送王孝廉东旭还越》
(十五)《汤集》卷一九,页854《章门送刘冲倩之虔台四首》;又,卷二十,页918《山阴刘冲倩粤行祈子口号》
(十六)《汤集》卷二〇,页863《江馆忆别蔡青门》;又,同卷,页904《次韵蔡青门雪唱》
(十七)《汤集》卷二〇,页879《送周子中归楚,追忆其叔,见素沂孝廉并问王子声》
(十八)《汤集》卷二〇,页902《送许鼎臣姑蔑》
(十九)《汤集》卷二〇,页903《送吴漳平》
(二十)《汤集》卷二一,页931《与刘东流》
(二十一)《汤集》卷二〇,页937《梦见谭见日、祁羡仲、韩博罗、区海目如昔时下第出长安,潞河雪舟言别成韵,后绝余和者,羡仲抛盏落地,怆然罢起,觉而纪之二首》
(二十二)《汤集》卷二一,页941《寄南平令》
(二十三)《汤集》卷二一,页950《湖上有怀陶兰亭》
(二十四)《汤集》卷二一,页961《姑苏莫公远欲往南溪,戏之》
(二十五)《汤集》卷四五,页1341《寄李心湖祠部》
(二十六)《汤集》卷四七,页1442《答邹公履》
(二十七)《汤集》卷四七,页1465《答陈古池》
(二十八)《汤集》卷四八,页1480《答黄二为》
(二十九)《汤集》卷四八,页1487《答章斗津》
二、诗文作品系年可考而失考或考证不确
(一)《汤集》卷六,页189《南漳鲁子与出理广州过别》
(二)《汤集》卷七,页217《送欧虞部》
(三)《汤集》卷一〇,页344《汤考功招游燕子矶别洞,独宿圆爱师房六十韵》
(四)《汤集》卷一〇,页370《万寿节送顾郎中北上,暂归省长洲》
(五)《汤集》卷一〇,页373《送林志和巴陵》
(六)《汤集》卷一〇,页376《送杨太素中书出祭赵府》
(七)《汤集》卷一〇,页369《送史德安》
(八)《汤集》卷一〇,页372《送长沙易掌故》
(九)《汤集》卷一〇,页373《送朱应春平湖》
(十)《汤集》卷一〇,页379《送刘襄阳》
(十一)《汤集》卷一四,页613《送胡瑞芝以东粤右丞入都,行仲秋大庆礼。万寿日十七,千秋日十三,奇逢盛际也,时君方以平播功贵,望之》
(十二)《汤集》卷一八,页782《香城寺口占,时洪都诸老有道术者与丰城李稠原侍御争此,讽之》
(十三)《汤集》卷二〇,页879《送周子中归楚,追忆其叔见素沂孝廉并问王子声》
(十四)《汤集》卷二〇,页897《送王可大遂昌》
(十五)《汤集》卷二〇,页901《送黄归安》
(十六)《汤集》卷二〇,页904《送南盩厔》
(十七)《汤集》卷四六,页1407《与张异度》
(十八)《汤集》卷三一,页1115《二周子序》
(十九)《汤集》卷四九,页1516《答彭芹生侍御》
汤显祖佚文三篇
“玉茗堂四梦”最早的合刻本探索
一、《玉茗堂乐府总序》的作者吴之鲸
二、《玉茗堂乐府》的编刊者吴敬家世及刻书
三、“四梦”的刻印和《玉茗堂乐府》的编刊
四、《玉茗堂乐府》遗存
盛演不衰的“临川四梦”
“汤学”研究新篇章
情深 情真 情致——青春版《牡丹亭》观后
对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思考——谈昆曲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牡丹亭》不可能成书于万历十六年——与《〈牡丹亭〉成书年代新考》作者商榷
一、徐渭怎么可能批阅《牡丹亭》
二、《牡丹亭》不可能成书于南京
三、潘之恒等何时在南京观看《牡丹亭》
四、《牡丹亭》岂能早于《紫钗记》
五、不能凭空设想《牡丹亭》版本的两个系统
别具一格的晚明戏曲史——读《晚明曲家年谱》
一
二
三
四
(一)订正
(二)补充
吕天成和他的作品考
从《曲品》看吕天成的戏曲理论
一、事奇而真,合乎情理
二、删繁就简,重点突出
三、本色当行,雅俗共赏
四、贵于创新,忌在落套
新印耕读山房抄本《曲品》校读记
一、臆改
二、脱漏
三、失校
四、误标
关于《古人传奇总目》和《金滕记》
《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与明代政治斗争
序论
专心投水浒 回首望天朝
江东百姓全是赖卿卿
朝阳丹凤一齐鸣
《梁辰鱼集》前言
《浣纱记》的创作年代及版本
一
二
三
(一)《重刻吴越春秋浣纱记》
(二)《新刻吴越春秋乐府》
(三)《重刻出像浣纱记》
(四)《重校浣纱记》
(五)《李卓吾先生批评浣纱记》
(六)《怡云阁浣纱记》
(七)《浣纱记定本》
(八)康熙抄本《浣纱记》
关于梁辰鱼的《鹿城诗集》
一编在手忆师友——《梁辰鱼集》再版后记
《香囊记》及其作者邵璨
关于《金丸记》的作者问题
《杀狗记》改编者徐□用名考
张凤翼和《琵琶记》
《还金记》传奇和《鸳鸯坠》杂剧
卜世臣家世、生平和作品
一
二
三
明代戏曲家陈汝元考略
许自昌和《水浒记》
一
二
三
《再生缘》杂剧作者考辨
对明末杂剧《破梦鹃》的不同解读——与《古杂剧〈破梦鹃〉初探》作者商榷
一、徐芳其人可考
二、“汤子佐平”非汤显祖
三、关于剧作者李雯
四、仿佛《四声猿》遗意
五、《太和记》非杨慎所作
《竹林小记》作者考
明代戏曲作家作品考略
一、车任远
二、梁辰鱼的生卒年
三、王乾章和《梁太素传奇》
四、孙柚
五、汪宗姬
六、《蕉帕记》非启、祯间作
七、黄周星之死
明代戏曲选集中的目连戏
明传奇佚曲目钩沉
明代戏曲文学史料概述
一、现存明代戏曲文献述要
(一)杂剧总集和合集
(二)传奇总集和合集
(三)戏曲总集
(四)戏曲选集
二、明代戏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一)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
(二)重视戏曲作家全集、作品专集的编定和研究资料的汇编
(三)戏曲文献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曲谱绝学有承传——《曲谱研究》读后
收罗完备 校勘精当——《汤显祖全集》评介
一部富有创新精神的曲学著作——评周巩平《江南曲学世家研究》
《鸾啸小品》著录小议
古代戏曲选本的价值
《同窗记·山伯千里期约》赏析
张庚与戏曲文献
马隅卿先生为抢救和保存戏曲文献所做的贡献
一、抢救《清蒙古车王府藏曲》
二、发现明抄本《录鬼簿》和《今乐考证》稿本
三、集戏曲珍品于“不登大雅文库”
汤显祖及明代戏曲家研究是2018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书荫。
得书感谢您对《汤显祖及明代戏曲家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