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合太和: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保合太和: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研究阐释中华文明和平性的理论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全书聚焦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特征,从和平性的概念阐释出发,以和平性和其他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整体关联为基础,着重阐释中华文明和平性观念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揭示中华文明和平性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原因。本书不仅对全面理解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深层次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书分为“中华文明和平性的内在机理与历史呈现”“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思想内涵”“中华文明和平性的特点”“太平理想——中华文明和平性的追求”“继往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的继承与发展”五个章节。

作者简介

作者刘丰,南开大学专门史(中国思想史)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儒家哲学、礼学思想史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编委会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中华文明和平性的内在机理与历史呈现

第一节 以农为本——中华文明和平性的历史基础

第二节 “家和万事兴”——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文化基础

第三节 “学而优则仕”——中国古代社会的流动性与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四节 丝绸之路——中华文明和平性的历史呈现

第二章 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思想内涵

第一节 “和平”释义

第二节 中和之道

第三节 絜矩之道

第四节 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五节 致太平

第三章 中华文明和平性的特点

第一节 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本体论依据

第二节 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中华文明和平性的特点

第四章 太平理想——中华文明和平性的追求

第一节 “大同”理想

第二节 “大同”理想的发展

第三节 王道理想

第五章 继往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华文明和平性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二节 构建和谐世界

第三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四节 和平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保合太和: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是2024年由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刘丰。

得书感谢您对《保合太和: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四合院的零七八碎 电子书
还原百年四合院风貌,体验京味儿百姓生活。
古希腊瓶画的叙事性 电子书
本书讨论的叙事性指的是古希腊瓶画的“显性叙事”与“隐性叙事”两条叙事线索。前者指瓶画的装饰风格、图像内容等表现形式产生、演变、消失的整个过程。后者指隐藏在形式背后,导致其产生、演变与消失的深层原因,涉及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经济条件、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等。前者以看得见的方式叙事,后者以看不见的方式叙事;前者使后者得以显现,后者则是前者产生的内在动因。本书将显性线索与隐性线索交叉对应,在
磨盘双合的日子:西双版纳僾尼人的社会性别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西双版纳哈尼族僾尼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社会性别理论与人类学的视角有机结合起来,以文献资料分析和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了僾尼人以“磨盘双合”为典型意象的社会性别关系、角色构成模式及其文化运作机制,诠释了社会性别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群体中的多样性演绎。本书所呈现的不仅是学术,更是人生,它充满了对纯真质朴世态的体验、对文化真谛的感知,以及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生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 电子书
欧战前后中国社会文化反省现代性思潮的研究。
“合道而行”:明遗民的人生定位与价值追寻 电子书
明朝覆亡后,明遗民与清廷展开了近半个世纪的政治较量,这既是明遗民与清廷的互动、磨合过程,也是明遗民坚定立场经受时间的消磨、冲淡过程。其间,明遗民虽有强烈的身份认同自觉,从身体和精神上坚持忠于故国旧君,且刻意塑造自我,但生活的困顿、精神的苦闷,逼迫他们不断探索其人生的“合道而行”。因此,在治生实践、社会交往方面,明遗民呈现多种样态;在面对“道”的考量方面,他们更加“惟重末路”,重新构建在清朝生存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