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道: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阐释

中华之道: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阐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系统考察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内涵和哲学基础。

内容简介

生生变化的宇宙论以及在变化中把握常道的历史主动性,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旺盛的创造力和自我变革精神,是中华文明创新性的根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及其背后的制度精神即公天下的理念,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内在原理。

一多相即、同异相合、自他互利,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哲学根基。保合太和的本体论、和实生物的生成论、和而不同的实践原则、天下太平的理想宗旨,是中华文明和平性的原理结构。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哲学研究所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科技哲学以及文化问题、价值问题、社会发展问题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总序

绪论

一 连续性对于中华之道的奠基性意义

二 创新性是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内在根据

三 统一性是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 包容性是实现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必要途径

五 和平性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价值表现

第一章 亘古亘今: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哲学原理

一 生生变化的宇宙论

二 变与常的文明原理

第二节 中华政治传统的连续性

一 中华政治传统的奠基与发展

二 中华政治传统的巩固与深化

第三节 中华文化传统的连续性

一 经学传统的连续性

二 史学传统的连续性

第四节 连续性的文化内涵和政治品格

一 中华文明是源远流长的原生文明

二 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独立发展的文明

三 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一以贯之

四 中华文明始终是多元一体的连续统一体

五 中华文明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

第二章 熔故铸新:中华文明创新性的历史内涵

第一节 创新性在“五个突出特性”中的作用

一 “五个突出特性”呈现两对辩证关系

二 创新性构成中华文明的前进动力

第二节 中华文明不是停滞、僵化的文明

一 东方专制论在古希腊的起源

二 东方专制论在近代欧洲的复活

三 从东方专制论到东方停滞论的发展

四 东方停滞论在冷战思维中的表现

第三节 中华民族长期处于世界创新潮流的前列

一 中华民族是人类最古老的创新引领者之一

二 中华民族是古典繁荣时期的创新引领者之一

三 中华民族是中古时期最主要的创新引领者

四 近代的落后不能抹杀中华民族的创新潜能

第四节 中华民族是善于自我变革的民族

一 上古先民的创新精神孕育了中华文明

二 殷周之变奠定了政治理性的哲学根基

三 周秦之变奠定了大一统的制度基础

四 百年奋斗开辟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道路

第五节 创新性是“第二个结合”的基本要素

一 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

第三章 天下为公:中华文明统一性的政治原理

第一节 大一统:中华文明统一性的政治原理及其现代转化

一 大一统起源与中国规模的形成

二 大一统的政治原理及其发展演变

三 大一统政治原理的现代转化

第二节 公天下: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制度精神及其古今之变

一 公天下精神的义理结构和哲学意蕴

二 家天下时代的公天下精神及其演变

三 中国共产党与公天下精神的古今之变

第三节 “两个结合”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第四章 容融共成: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哲学内涵

第一节 “包容性”的语义与内涵特质

一 “包容性”的语义考察

二 “包容性”的内涵特质

第二节 “包容性”的哲学阐释

一 一多相即

二 同异相合

三 自他互利

第三节 “包容性”的历史呈现

一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共同体

二 天下一家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三 通和共存的宗教信仰联合体

四 互惠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四节 “包容性”的当代呈现

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 全球文明倡议

第五章 和体平用:中华文明和平性的学理研究

第一节 “和平性”的语义考察

一 “和”字考

二 “平”字考

三 “和平”考

第二节 “和平性”的原理结构

一 “保合太和”的本体论

二 “和实生物”的生成论

三 “和而不同”的实践原则

四 “天下太平”的理想宗旨

第三节 “和平性”的历史表现

一 思想上的反战学说

二 民族上的和亲政策

三 军事上的防御观念

四 文化上的交流理念

第四节 “和平性”的现代形态

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中华之道: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阐释是202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得书感谢您对《中华之道: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阐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觉世之道——王阳明良知说的形成 电子书
本书主旨在重访影响东亚世界深远的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良知说”的形成过程。
齐泽克对拉康欲望理论阐释的理论转向及其意义 电子书
本书采用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意识形态和激进政治行动这两个紧密相关的维度勾勒出齐泽克对拉康欲望理论阐释的逻辑架构和转向历程。检视和剖析齐泽克阐释的理论转向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爱的勇气:阿德勒的幸福哲学 电子书
一本教你如何解决恋爱和婚姻问题的书。
哲学导论 电子书
本书是张世英先生所著的入门经典读物。
哲学入门 电子书
本教材不囿于某一国别、派别、部门的哲学,以尽量公正的态度面对和探究人类的哲学智慧,由浅入深地导引学生从“宫墙外望”到“初识门庭”,生成关于哲学世界的基本图景,使学生在进入哲学之门之时形成对哲学的高层次理解;提高学生的哲学、人文素养,促进理论思维训练;初步领略哲学风采和精华,逐渐感悟智慧的人生境界。教材在探讨哲学的诞生、哲学与智慧、哲学与时代,哲学与思维、哲学与文明、哲学与民族、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