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现代嬗变:近代诗学研究集帚

古典诗歌的现代嬗变:近代诗学研究集帚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近现代旧体诗歌研究论文集。王国维,李叔同,鲁迅,陈独秀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辑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在近代诗歌研究方面发表过的十三篇学术论文。*辑是关于同光体诗人及相关人物的研究,主要涉及超社逸社、陈三立、沈曾植、郑孝胥、陈曾寿、王国维。第二辑是关于南社人物的研究,主要涉及苏曼殊和李叔同。第三辑是关于新文化运动人物的研究,主要涉及陈独秀和鲁迅。作者认为,同光体诗人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文化保守主义;“南社二僧”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性;陈独秀和鲁迅则成功地铸造了理性而自足的现代主体,呈现出一种更深刻的现代性。从同光体到南社再到陈独秀和鲁迅,可以看到现代性在中国诗性心灵中的深进与调整。

作者简介

作者朱兴和,1976年生。湖北麻城人。200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诗歌与思想史。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篇,出版著作两部:《李叔同诗歌评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现代中国的斯文骨肉:超社逸社诗人群体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4)。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同光体诗人及相关人物研究

超社逸社:被历史遗忘了的文化遗产

陈三立的诗格与人格

海日楼诗学渊源及诗学品质管窥

郑孝胥的人格特质与诗学品格

近代怆痛之精神结晶:陈曾寿诗浅论

两种境界说:徐复观与王国维诗学思想之内在冲突

南社人物研究

苏曼殊笔墨中的忠烈与遗民意象

行脚天涯的抒情密钥:《断鸿零雁记》中的水云意象

再论弘一法师出家之谜

李叔同学堂乐歌中的近代消息

新文化运动人物研究

革命性还是现代性?

陈独秀存诗考辨

“文学革命论”与陈独秀的旧诗创作实践

古典诗歌的现代嬗变:近代诗学研究集帚是201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兴和。

得书感谢您对《古典诗歌的现代嬗变:近代诗学研究集帚》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郭祥正诗歌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北宋诗人郭祥正留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为研究对象,首先采取“知人论世”的方法勾勒郭祥正徘徊于“仕”“隐”两端的行藏轨迹,以期在有宋一代士风演进嬗变的大背景下解读郭祥正独特个性及其放旷诗风的形成原因。而后,本书从内容、体裁、意象、章法、风格等多个方面描摹郭祥正诗的本来风貌,在解读其诗歌艺术性的同时,也将这些诗歌用作对郭祥正心路历程的注解,以此来展现诗人以诗传心曲、爱诗如生命的美好情怀。
孙绍振诗学思想研究文集 电子书
2015年10月23日在黄山,由谢冕先生和骆英、王光明、郑家建等倡议筹办,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三家联合举办了“孙绍振诗学思想研讨会”,张炯、阎国忠、陈素琰、骆寒超、吴思敬、朱向前、南帆、俞兆平、陈仲义等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会,本书是此次会议论文的结集。
六朝隐逸诗学研究 电子书
六朝隐逸诗的勃兴是中国诗学史上一件大事,它体现了一个群体共享的艺术追求,成为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对民族的文化心理建构产生了强大的精神作用。本书探讨了隐逸诗产生的渊源,对隐逸思想的各种表现形态做了分类研究;对六朝隐逸诗兴起的成因进行了考察,注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在社会思潮、文学集团、个人创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立足于文本解析,探讨六朝各期隐逸诗的演变与发展情况。
胡适、胡怀琛诗学比较研究 电子书
新诗史上不太为人熟知的胡怀琛,曾与胡适一样对新诗进行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提倡和践行了不一样的白话诗学路径。他与胡适既有根本的分歧,又在历史的回声中时有相交融合。本书从语言、诗体、音节等方面对比研究胡适与胡怀琛的新诗创作、批评及理论,梳理与考察两者诗学的形成过程与不同命运,揭示出历史转折处新诗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并重估了胡怀琛在新旧诗转型期间对新诗所作贡献及其文学史意义。
中国诗歌研究(第14辑) 电子书
《中国诗歌研究》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诗歌研究。栏目设置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当代海外华人诗歌研究及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等。在海内外学术界有很好的声誉,是广大诗歌爱好者和广大师生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