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9):少数民族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9):少数民族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数字化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为主题,收录了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以“少数民族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为主题,探讨多年来我国各级少数民族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基本现状、积累的经验,并在分析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数字化的未来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在前四年的研究基础上,本书继续深入对我国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进行了分民族的统计分析,兼具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价值,以期继续探索保护、传承、利用少数民族非遗的最佳方式,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作者简介

编者肖远平,彝族,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文艺学、民俗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研究。兼任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贵州民族大学第九批学科带头人,贵州省委办公厅“服务决策专家智库”成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编委会

主编简介

摘要

Ⅰ 总报告

B.1 2011~2018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经验、问题及未来发展对策

Ⅱ 民族篇

B.2 2006~2018年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B.3 2006~2018年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B.4 2006~2018年毛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Ⅲ 非遗数字化保护

B.5 土家族传统节日的数字化保护——以酉水流域土家族“过赶年”为例

B.6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研究——以鄂西土家族为例

B.7 毕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

B.8 民间故事传承与发展的微信模式——让“讲古日白”进微信

Ⅳ 非遗扶贫篇

B.9 精准扶贫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衡平机制研究

B.10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基层实践研究——以中华布依锦绣坊项目为例

B.11 乡村振兴背景下黔西南州文化扶贫工作现状调查研究

Ⅴ 非遗立法篇

B.1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开发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B.13 福建省和设区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实施报告

B.14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实施报告

Ⅵ 田野调查篇

B.15 公共文化建设背景下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B.16 浅谈西南民族传统技艺与文化自信——以嘉绒藏族编织技艺为例

B.17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羌族瓦尔俄足节传承人调查报告

Ⅶ 附录

B.18 2018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事记

Abstract

Contents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法律声明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9):少数民族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肖远平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9):少数民族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少数民族社会养老服务机制研究 电子书
创造性提出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判定模型。
社会保障经济公平的非均衡发展 电子书
探讨了公平与非均衡的界定,并且为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提出了建议。
萨满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 电子书
深入探索萨满了艺术的艺术规律、表现形式等方面。
怎样教非华语幼儿有效学习中文 电子书
本书编写的目的,是向各地国际学校及孔子学院校长、教师、家长、大学讲师、教育学院学生,及对汉字教学有兴趣的人士,介绍幼儿语言的学习序列,以及如何通过高效识字课程,有效教授非华语幼儿学习中文,为培养非华语幼儿识字能力提供具体的指导。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 电子书
着眼于新型城镇化的社会情境,引入政治过程论并进行本土化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