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专为少年儿童打造的中国哲学启蒙书。
内容简介
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哲学观点激烈碰撞,迸发出更加灿烂的智慧火花,学术盛况空前辉煌,史称“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将一生苦思的智慧成果,凝聚在自己的学术著作中,为我们留下了明德启智、永不过时的思想财富。
本书以明白晓畅的文字、简洁精当的阐释,向读者系统地梳理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等先哲的哲学思想精华,打破哲学“艰涩玄乎”的偏见,消除先秦文言的阅读壁垒,让孩子轻松看懂百家争鸣,爱上智慧之学。
少年儿童于手不释卷的阅读中,汲取先贤的思想精华,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精益求精的魄力、兼容并包的胸襟,以及探索未知的勇气。
作者简介
作者张嘉骅,1963年生于台湾。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中正大学中文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儿童文学方向)。曾任英文汉声杂志社编辑、民生报编辑、华视漫画美语创意总监暨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研究会理事。在台湾出版作品近二十种。曾获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奖、国语日报儿童文学牧笛奖及中华儿童文学奖等十多项奖项。曾于亚洲儿童文学大会、两岸儿童文学学术研讨会及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
章节目录
少年读中国哲学:仁的世界(孔子篇)
版权信息
前言 好好地理解孔子一回
第一章 哲学是思想的旅程
两个少年的哲学周末
哲学是怎么开始的?
哲学、神话和宗教
哲学之旅的目的地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二章 孔子,一个真实的人
渴望到来的哲学周末
应该被还原的孔子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法和他这个人
好学的孔子
孔子为什么提出儒家学说?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三章 仁,由礼和义在把关
学敏有个关于“两人关系”的烦恼
优先于富贵和贫贱的道德
孔子为什么不想发大财?
礼和义,像“仁”的两名守将
燃气罐失窃案
仁或不仁
爱人该怎么爱?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四章 仁的世界是德行的世界
爱不怕打搅
我要仁,仁就会来!
让人的世界变成仁的世界吧!
曾子用两个字来概括孔子的道
是一,是二,还是多?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五章 忠和恕是做人的基本功夫
明哲班上的争吵
仁的两个体系模式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恕和怨
忠恕之道和从政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第六章 名有等级,爱有等差
是贤人,还是傻瓜?
孔子的正名思想
名分有等级,爱也有等差
夫子认同卫国国君吗?
伯夷、叔齐的事迹该怎么解读?
国君不像国君,臣子能革命吗?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七章 孔子谈天命
尼克·胡哲
孔子五十岁知什么天命?
孔子信仰一个能主宰一切的天吗?
命令的“命”与命运的“命”
命和义,不相混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八章 仁者、智者、勇者和其他“人”
穷苦人的守护神
孔子评鉴人品
孔子不轻易给予“仁者”的评价
作为道德标杆的仁者、智者和勇者
作为人品对比的君子和小人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九章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社会理想
乌托邦
社会理想与乌托邦思想之间的差别
天下有道:孔子的社会理想
怎么看《礼运》篇所说的“大同世界”?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十章 挑战孔子或发扬孔子
孔子的思想真的就没问题吗?
孔子必须接受的挑战
来自现代人的质疑
勇敢且智慧地继承孔子的文化遗产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参考书目
少年读中国哲学:燃出善的火焰(孟子篇)
版权信息
前言 学向子孟命的当担生
第一章 为何好辩?
一次历史性的接力
关于孟子的一些传说
孟子为了时代使命而斗嘴
孟子的主要对手
孟子一生的简历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第二章 人和动物大不同
怎么看待善与恶?
孟子与告子谈人性
义是外在因素引起的吗?
仁义礼智的根源,在于心的四个发端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第三章 明辨义和利
在学校,同学之间可以做买卖吗?
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
做人要真诚,还要发挥良知良能
孟子只要义不要利吗?
安居乐业:百姓应该享有的权利
校园“地下经济”引出的道德问题
学做“大人”,不做“小人”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第四章 善养浩然之气
明哲在夜里的自我反省
养不养,有关系
不动心有方法吗?
相互关联的心、志、言、气、体
孟子练的“气功”叫作“浩然之气”
“知言”也是一门功夫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第五章 王道
孟子是不是把人性想得太乐观了?
王道和霸道的区分
超越乐观或悲观的道德实践
“民贵君轻”说和民本论
保民有方法:安民、养民、教民、与民同乐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第六章 社会有分工,劳心比劳力重要
明哲开始自学经济学
孟子与农家对话
一个社会有分工的必要
脑力活比体力活要紧
市场经济中的假平等和真平等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第七章 从心、性的关系来谈天和命
小孩也应保有“赤子之心”
孟子学说中绕不开的另一座高峰
从孟子一段关键的话开启探索之旅
《孟子》中所说的“义理之天”
活出生命的正当性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第八章 朝人格完美的境界迈进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喜悦
生命的气度与担当
鱼和熊掌的选择
承担重大责任前的锻炼
圣人四类型和人格六境界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参考书目
少年读中国哲学:让天下人都相爱(墨子篇)
版权信息
前言 失踪的墨子
第一章 了解墨子,从“兼爱”的伦理思想开始
难道这也是一种非比寻常的爱?
请问先生尊姓大名?哪里人?
关于《墨子》一书和“墨学十论”
兼相爱,交相利——有“仁”有“义”
“义”最珍贵,从天而来
摩顶放踵,为救世的理想而奔走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第二章 墨子的政治思想:非攻、尚贤、尚同
爱的疑惑
非攻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
止楚伐宋
举用贤才,不论出身
“尚同”以“尚贤”为前提
“尚同”理论助长君主的权力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第三章 墨子的经济思想:节用、节葬、非乐
生命最终栖息的方式
墨子的生产观念
“节用”会导致低消费经济吗?
别把社会资源浪费在厚葬久丧上
音乐活动该不该反对?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第四章 墨子的世界观:天志、明鬼和非命
命该如此吗?
墨子不是宗教家
天和鬼神都是墨子用来推行主张的工具
否定天命说,谁都没有怠惰的借口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第五章 墨家的逻辑思辨
要趁早学好逻辑
令人惊奇的《墨经》
谈辩之术的两种功能
从是非的区别到名实相符的要求
从有效的条件到有效的推理
思考要看整体,不能只看片面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第六章 回首看墨家
让人不忍心的“历史的冷落”
墨家是怎么消失的?
墨家学说与现代社会
儒、墨两家还要再纠缠下去吗?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参考书目
少年读中国哲学:水最柔弱也最强(老庄篇)
版权信息
前言 也学老庄那样飞
第一章 大师印象
一个神秘老人和一个怪叔叔
身世成谜的老子
宁可当只“泥中活乌龟”的庄子
本章涉及的《老子》《庄子》原文
第二章 顺其自然的道:老庄思想的起点
用道家哲学种出来的菜
道在哪里?
形而上的道,“有”“无”为一体
道,永远都在却又变动不止
本章涉及的《老子》《庄子》原文
第三章 从“天人关系”来谈道
有着“阴”“阳”两条鱼的“太极图”
从天到人,从自然到自由
虚静和无为
柔弱与不争
本章涉及的《老子》《庄子》原文
第四章 德是道的显现和作用
让明哲惊奇的“道商”
从道中分化出来的德
以等第来分的德
德性最高的人就像水一样
正言若反的“大仁不仁”
本章涉及的《老子》《庄子》原文
第五章 万物平等观,世间逍遥游
在图画书里遇见老庄
境界的提升:从小鱼变大鱼,从大鱼变大鸟
无所依赖,才能绝对地逍遥
从姑射(yè)山神人到庄周梦蝶所透露的一个秘密
取法于天籁的“齐物论”
何必只站在固定的一边来看事物?
本章涉及的《老子》《庄子》原文
第六章 活出生命的大智慧
田鼠阿佛的故事
养生之道在于养心
心斋与坐忘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本章涉及的《老子》《庄子》原文
第七章 人人都用得到的老庄
一口让人又笑又哭的箱子
安命论是宿命论吗?
大树的寓言:无用之用
被误解的老庄
这个世界比以前更需要老庄
本章涉及的《老子》《庄子》原文
参考书目
少年读中国哲学:天平上的礼和法(荀韩篇)
版权信息
前言 很有现实感的荀韩
第一章 以“性恶说”为根底的荀子思想
关于荀子本人及其著作
人归人,天归天,人要顺应自然规律利自然
与“性善说”针锋相对的“性恶说”
是儒学正途,还是儒学岔路?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第二章 一个关乎经世济民的大计划
本性的善或恶:科学与哲学的对话
在“经济学”的视野下谈礼的起源
心能知“道”,“学”很重要
明分使群:个人的本分与群体的协作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第三章 荀子的治国三宝:礼、法、乐
离谱的导盲砖道
以礼治为先的隆礼尚法
从“法先王”到“法后王”
音乐的教化功能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第四章 为了富国裕民的理想
荀子认同“商人无祖国”这句话吗?
长治久安的关键在于发展经济
全国上下都要富起来,但不可能人人一样富
国家的富强要靠杰出的管理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第五章 韩非子以法为核心的法家思想
韩非子的寓言世界
韩非子其人其书
韩非子对人性的看法及其历史观
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本章涉及的《韩非子》原文
第六章 法、势、术的“三合一”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故事
法
势
术
相辅相成的法、势、术
本章涉及的《韩非子》原文
第七章 这门“统治术”也不是没有问题!
云梦睡虎地秦简上的“鬼”
韩非子的“理想国”
当势凌驾于法和术
关于思想的探索,一个说一千次也不嫌多的叮咛
本章涉及的《韩非子》原文
参考书目
少年读中国哲学(共五册)是2021年由青岛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嘉骅。
得书感谢您对《少年读中国哲学(共五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