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第二版)

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第二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理解宋代政治的新思路与新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为避免将政治史简化为政治斗争史,本书从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入手,重新梳理了北宋晚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演变过程,进而试图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质。

首先,全书始终围绕宋代“士大夫政治”这一大主题,说明其多层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异化的过程,而前人多所强调的党争、腐败等北宋晚期的政治困境,就是这一异化的副产品。其次,本书从技术与观念的层面,说明了帝制政治在北宋晚期展现的弹性与多元性,而非某种固定的趋势,这也是为了跳出泛论君权强弱大小的思路,寻找理解王朝体制的新方式。

本次再版,除订正初版疏误、补充若干新论证,还新增一篇附录,对近年来宋代政治史研究取径进行了总结。

作者简介

作者方诚峰,1999年至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元祐政治路线的确立

第一节 从元丰到元祐

一 熙丰臣僚

二 异议之人

三 高氏的立场

四 本节结语

第二节 司马光的政治主张

一 君主作为政治秩序的核心和变革的起点

二 英宗朝的老、新问题

三 神宗朝的难题及应对:政体与得人

四 元祐更化与司马光的设计

五 本节结语

第三节 垂帘体制的确立

一 从熙宁到元丰的中枢

二 元祐三省:同取旨、聚议与“三省事通为一处”

三 平章军国重事、平章军国事

四 垂帘仪制与垂帘体制

五 本节结语

第二章 元祐政治的展开与危机

第一节 元祐诸“党争”的再剖析

一 苏轼与程颐

二 言事官之党、韩维之党

三 车盖亭诗案

四 本节结语

第二节 绍述前夜

一 宰执的态度

二 高氏的部署

三 何人首倡绍述

四 主流政治文化

五 本节结语

第三章 哲宗亲政与政治文化的嬗变

第一节 哲宗赵煦的经历及其意义

一 圣学:经筵之外

二 皇后:从孟氏到刘氏

三 疾病、子嗣与臣僚

四 本节结语

第二节 “文字”与新旧问题的“终结”

一 重修《神宗实录》

二 编类章疏与看详诉理文字

三 政治整顿与“士类”之变

四 本节结语

第四章 徽宗朝的权力结构

第一节 “公相”蔡京

一 “公相”的出现

二 “公相”蔡京与三省宰执

三 从联金灭辽之议看蔡京与枢密院长贰

四 徽宗朝权力结构的调整

五 本节结语

第二节 御笔、御笔手诏及其政治意义

一 御笔与内批

二 手诏

三 御笔手诏

四 御笔、御笔手诏的政治意义

五 本节结语

第五章 徽宗朝的“应奉”

第一节 应奉的缘起与目的

一 徽宗朝应奉之起

二 政和以降的诸工程

三 “丰亨豫大”与“惟王不会”

四 本节结语

第二节 从应奉局到应奉司

一 应奉的两个方面及其配合

二 应奉财政的独立

三 本节结语

第六章 道教、礼乐、祥瑞与徽宗朝的政治文化

第一节 “道家者流”

一 崇观诸方士

二 政宣道流与徽宗君臣

三 本节结语

第二节 礼乐与祥瑞体系

一 徽宗苑囿

二 礼乐之器

三 本节结语

全书结语

附录一 关于曹氏、高氏反对新法几条材料的辨析

附录二 试析宋代政治史研究诸轨迹

参考文献

第二版后记

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第二版)是202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方诚峰。

得书感谢您对《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海丝文化研究 第二辑 电子书
本书分为传承篇、历史篇、拓展篇三部分,收录了《泉州海丝遗迹的保护与开发》《泉州高校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基于海丝文化建设视角的泉州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闽南武术在东南亚的传播策略研究》等文章。
档案中的历史:清代政治与社会 电子书
作者近三十年深入研究清代政治与社会的成果。
药名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 电子书
“名”是物质的,“名”也是精神的。“名”义众多,但贯穿于“名”背后的是其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点,在中药药名上展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中药品种繁,而药名尤甚,一药多名,其不同的称谓或合于性、或通于文、或晓于俗,使其成为一个中国文化的特别载体。全书共介绍中药94种。以中药释名为切入点,融合传统文化,分别从生肖、农耕、儒家、道家和外来文化等五个方面解读中药,传播中药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本书层次感强,体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电子书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
城市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主要阐述当代城市与城市产生的文化以及文化塑造城市之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