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从文化精神的角度研究中西美学。
内容简介
文化精神是文化中一切时代、一切思想的总和。
作者从文化范式入手,在把握中西美学基本精神和对中西美学作宏观整体比较的前提下,切入到中西美学中“和谐”“悲剧”“崇高”“荒诞与逍遥”“文与形式”“典型与意境”等基本概念,和“创作理论”“灵感理论”“灵感的主体构成”以及“审美具体方式”等具体问题,并结合了大量的中西艺术实践,作了观念的梳理与理论的分析概括,来寻找横跨不同范式之间的共同规律。
作者简介
作者张法,男,1954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6-1997),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3),第四届霍英东基金奖获得者(1994)。主要著作有:《中国美学史》《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文艺与中国现代性》《询问佛境》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再版序
韩文版序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出版说明
引言 中西美学比较:缘起、内容、意义
一、比较潮流的兴起
二、本在范式冲撞中的美学
三、中国美学走向现代形态的背景
四、中西美学比较:方法、内容、意义
第一章 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一节 有与无
一、实体与虚空:西方宇宙模式
二、气与有无相生:中国宇宙模式
第二节 形式与整体功能
一、形式:西方宇宙模式的理论化
二、整体功能:中国宇宙模式的理论化
第三节 明晰与模糊
一、明晰:西方文化的理论特色
二、模糊:中国文化的理论特色
第二章 中西美学的整体比较
第一节 中西美学的存在形态
一、中西美学形态的显与隐
二、中西美学的具体存在形态
第二节 中西美学理论的结构方式
一、西方美学理论的四种结构方式
二、中国美学理论结构的两大代表
第三节 中西美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美学发展的四大阶段
二、中国美学发展的四大阶段
第三章 和谐:中西文化理想追求的审美凝结
第一节 中西和谐的不同起源
一、中国文化“和”的起源
二、西方文化和谐的起源
第二节 中西和谐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和谐的基本特征
二、西方和谐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中西和谐的美学表现
一、整体:中西心灵的和谐意向之一
二、空间:中西心灵的和谐意向之二
三、时间:中西心灵的和谐意向之三
第四节 中西美学和谐的不同走向
第四章 悲剧:中西文化内在困境的审美凝结
第一节 悲剧意识的定义和中西形态
一、悲剧意识产生的条件
二、悲剧意识的定义
三、文化性质与中西悲剧意识的形态
第二节 保存与毁灭:中西爱情悲剧意识
一、抗争与毁灭:西方爱情悲剧意识
二、追求与保存:中国爱情悲剧意识
第三节 护礼与求真:中西悲剧意识的不同侧重
一、毁灭与崇高:护礼的轨迹
二、知晓与跌落:求真的轨迹
第五章 崇高:中西文化超越意向的审美凝结
第一节 崇高的核心及其在中西文化中的展开
第二节 西方崇高的诸形态
一、柏克的崇高理论
二、康德的崇高理论
三、布拉德雷的崇高理论
四、凯瑞特的崇高理论
五、朗吉弩斯的崇高理论
六、西方崇高理论的动态结构
第三节 中国崇高理论的诸形态
一、人物的崇高:大
二、建筑的崇高:台
三、高山大河的崇高:乐
第六章 荒诞与逍遥:中西文化自由极境的审美凝结
第一节 抗争、自由、荒诞
一、从抗争到自由
二、从自由到荒诞
第二节 退隐、逍遥、梦幻感
一、从退隐到逍遥
二、从逍遥到梦幻感
第七章 文与形式及其深入:中西审美对象结构理论
第一节 文与形式
一、文与中国审美对象结构的初源
二、形式与西方审美对象结构的初源
第二节 文与形式的展开
一、文的演变与深入
二、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多层结构的审美对象
第四节 人体结构的审美对象
第八章 典型与意境:中西审美对象的最高境界
第一节 典型与意境及其文化精神
第二节 典型及其历史演化
一、纯形与古希腊精神
二、轻形与中世纪精神
三、典型与近代精神
四、变形与现代精神
第三节 意境及其历史演化
一、阳刚阴柔:意境类型与文化结构
二、浓淡神逸:意境类型与儒道互补
三、雅俗韵态:意境类型与历史发展
第九章 中西美学的创作理论
第一节 摹仿自然与心师造化
一、造化与自然
二、摹仿自然
三、心师造化
第二节 想象与内游
一、想象与内游的心理特征
二、联想与神游
三、同情与物化
四、幻想与玄游
第三节 直觉与兴
一、兴
二、直觉
第十章 中西美学的灵感理论
第一节 确然神赐与宛如神助
一、神赐论:以人人关系为主的灵感论
二、突然性:以人景关系为主的灵感论
第二节 天才与人品
一、天才论的六位代表
二、人品论的三种理论
第三节 无意识与参悟
一、无意识
二、参悟
第十一章 中西美感的主体构成
第一节 中西美感主体构成的初型
一、五官整合的美感主体构成
二、眼耳独尊的美感主体构成
第二节 中西美感主体构成的历史发展
一、感官与心气:孟、庄理论
二、感官与灵魂:从柏拉图、夏夫兹伯里到康德
第三节 中西美感主体构成的定型与转向
一、中国美感主体构成的定型:心气五官动力结构
二、西方美感主体构成转向的三种倾向
第十二章 中西审美的具体方式
第一节 观照方式:游目与焦点
一、中国之观:远近俯仰
二、西方之观:焦点透视
第二节 体悟与认识
一、观、味、悟
二、认识与定性
第三节 去除情欲与激发情欲
一、去情去我以体物
二、纵情任我以净化
第四节 心向往之与双向超越
后记
附录一 主要西方人物原名及生卒年表
附录二 主要西方概念中英对照表
本版附录一 一次关于中西美学比较的中韩对话
本版附录二 比较文化学:缘起、内容、方法
一、比较文化学缘起的现实背景
二、比较文化学的学术来源
三、文化概念的定义与释义
四、比较文化学的目的、方法、内容
本版附录三 从中西印思想比较,看何以西方率先进入世界现代性进程
一、中西印思想比较:三种不同的思想类型
二、中西印思想比较:三种不同的思想结构
三、中西印思想比较:何以西方率先进入现代化进程
四、中西印思想比较:进一步提问
本版附录四 比较美学:中国与世界
一、比较美学的学术景观
二、比较美学的基本背景和运行基调
三、中国比较美学的特色、内蕴、意义
四、中国比较美学应有的意识自觉
本版附录五 中西美学原理著作的整体比较
一、美的本质问题
二、概念分析问题
三、艺术哲学在美学原理中的位置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法。
得书感谢您对《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