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化研究(第二辑)

三国文化研究(第二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陕理三国文化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汇编。

内容简介

本书由陕西理工大学三国文化研究所编辑出版,该所一直把《三国演义》和三国文化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重点,长期以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书收录由本校举办的有关三国文化研究的学术研讨会论文以及本校专家的研究成果,本辑包括三国史、三国时期的文学、三国与汉中、三国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三国文化研究》(第二辑)编委会

前言

《三国志》与三国历史文化研究

曹操“春祠令”校勘问题二则

从《三国志》中“别纸”到出土文献“别纸”

一、《三国志》中所见“别纸”书札

二、“别纸”书札的发展与演变

三、出土唐宋“别纸”书札的相关特征

四、结论

浅论《三国志》中的俗字俗语

一、俗字

二、俗语词

交通史著述启发的三国史书写——以诸葛亮、姜维北伐路线为例

河南道

陇蜀古道

祁山道

陈仓道

褒斜道

傥骆道

结语

文武赤壁皆黄州——还原周郎赤壁战地新考

一、关于战争命名问题

二、从军事战略上考量蒲圻赤壁的不可靠

所有江南“赤壁”均非赤壁之战古战场

1.陈寿《三国志》的原始记录

2.六朝唐宋历史地理著作所做的结论

3.监利华容古道是曹操兵退江陵的必经之路

4.大量出土文物的证明

吴蜀立国之策与荆州之争考论

一、吴蜀立国之策概述

二、荆州之争与三国鼎立格局

三、荆州之争与三国最终走向

从蜀、魏、吴三国经济社会发展看“三国鼎立”对历史的贡献

一、蜀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二、魏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三、吴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四、结语

“股臂”与“鸡肋”:三国时期汉中战略地位的地理释读

一、阻隔与缓冲:三国时期汉中的地理空间特征

二、“股臂”与“鸡肋”:魏蜀集团对汉中战略地位的差异性认知

三、摇摆与固守:地理因素与魏蜀汉中战略的抉择

试论曹操蜀道战略的实施及影响

一、曹操蜀道战略的实施背景

二、曹操蜀道战略的实施经过

三、曹操蜀道战略的历史影响

四、小结

张飞、张郃宕渠大战战地考

一、历代战地说

二、战地的大体范围

三、二张对峙之地

四、二张决战之地

魏延冤案中的费祎与吴懿

一、刘备拔擢魏延付予重任

二、魏延冤死于杨仪、费祎连手

三、伪造的孔明弥留军事会议

四、后勤派、宫廷派三人联盟

五、成都小朝廷的宫闱之内

六、吴懿的侧面角色

孙权统一天下思想浅析

一、孙权所处的天时、地利、人和均为劣势,不足以灭蜀并魏

二、孙权手下的名将过早凋零

三、袭取荆州,孙权虽得了实利,却削弱了同盟的力量,增强了曹魏的力量

四、孙权不善于临阵突敌,战功不著,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孙权统一天下的进程

五、曹魏重点防吴,孙权无隙可乘,不能建奇功

六、孙权晚年昏聩

孙吴扬州各郡太守考述

一、丹杨郡(共十四任)

二、会稽郡(共十四任)

三、庐陵郡(共三任)

四、豫章郡(共十六任)

五、吴郡(共七任)

六、庐江郡(共八任)

七、东安郡(共一任)

八、建安郡(共四任)

九、九江郡(共四任)

十、广陵郡(共两任)

十一、临海郡(共三任)

十二、临川郡(共两任)

十三、新都郡(共三任)

十四、鄱阳郡(共六任)

十五、彭泽郡(共一任)

十六、云阳郡(共一任)

十七、蕲春郡(共一任)

十八、吴兴郡(共一任)

论曹操统治建立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一、曹操对法儒等文化的利用奠定了霸权建立的思想基础

二、道教、占星术、五行、谶纬等为曹操统治的建立起到了舆论先导作用

三、兵家和刑名文化为曹操征战和施政提供了有益指导

论汉晋南北朝统治者的道教政策选择

一、东汉对黄老道、道教的政策变化

二、三国统治者的道教政策选择

三、两晋统治者的道教政策选择

四、南北朝统治者的道教政策选择

五、结语

论汉末曹氏集团和刘备集团对道教的不同态度

一、汉末两股道教势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曹氏家族的道教信仰及其与道教势力的连襟

三、“汉历中衰”的宗教神话及其刘备集团对宗教势力的冷漠

四、结语

东吴孙权时期的奇术及其高度繁盛的原因浅析

历代刘备崇祀与三国文化

一、追往孝敬:发展初期

二、确立正统:发展中期

三、帝祀殊荣:发展后期

论关羽辞曹归刘

一、儒家忠义思想是关羽的行为准则

二、刘备与曹操待人的不同使然

三、关羽的性格所决定

四、关羽辞曹归刘对后世的影响

论关公信仰与中国古代英雄崇拜

一、关公信仰的历史演变

二、关公信仰与中国古代英雄崇拜

三、关公信仰的时代意义

概念史学视域下的关公与关公文化

一、关公其人及其神性的塑成

二、关公的意义及其文化意蕴

三、关公的形象及其艺术重塑

四、关公的崇拜及其信仰神格

五、关公的文化产业现状及其走向

六、结语

诸葛亮研究

魏晋南北朝档案文献中诸葛亮躬耕地的探究

一、魏晋南北朝档案文献为记载诸葛亮躬耕地提供条件

二、魏晋南北朝档案文献中诸葛亮躬耕地编纂考证

三、魏晋南北朝档案文献中躬耕地的传承及重要意义

“攻琮取荆”之策置疑

诸葛亮南征区域辩疑

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真谛管窥

一、关于两《表》之主旨

二、也谈《后出师表》非伪作

三、清以降《后表》频遭质疑之因

四、两《表》的历史信息

诸葛亮《远涉帖》本事新解

诸葛亮与李严权争新论

一、临危受命,反将副手作掣肘

二、政见不一,深层矛盾难弥合

三、相煎相助,勿忘同根并蒂生

论诸葛亮木牛流马

一、《作木牛流马法》蕴含的基本信息

二、复原流马的依据和评判标准

三、木牛的载重量和行进方式

四、流马及木牛的创新与缺陷

结语

以一当十论损益连弩

一、诸葛亮发明元戎的目的

二、关于一弩十矢俱发的理解

三、“元戎”史料文献解释

四、元戎设计原理说明

五、元戎结构示意图

六、元戎失传之谜

诸葛亮以法治国方略概述

一、猛以济宽,严刑峻法

二、注重立法,教化为先

三、秉公行法,赏罚分明

四、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五、督法检查,察纳雅言

论诸葛亮勤政廉洁思想的内涵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诸葛亮是历史上勤政廉洁的典范

二、诸葛亮勤政廉洁思想的文化内涵

三、诸葛亮勤政廉洁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浅议《隆中对》中的统战策略思想及实践

一、诸葛亮《隆中对》统战策略思想的表现

二、诸葛亮《隆中对》统战策略思想的影响

游走在官民之间的诸葛亮形象

一、“史志”记载的诸葛亮形象

二、“演义”与“传说”中的诸葛亮形象

试析诸葛亮文化现象的人生启示

一、洞察形势的敏锐目光,作政治的清醒者

二、把握好人生,不作非分之想

三、发展生产,为民造福

四、忠于职守,勤政务实,干好自己应干的事

五、行事谨慎,毫不冒险侥幸行事

六、善于学习,聪明睿智

七、谦恭待人,不居功傲人、恃才傲物

八、赏罚分明,处事公允

九、严于律己,清廉直正

诸葛亮归葬汉中的心态管窥

一、汉中是忠魂守护蜀汉的战略重地

二、失意英雄醉卧疆场的理想归宿

三、汉中是权臣忧患意识的避风港湾

大名有诸葛,祠庙沔阳开——勉县武侯祠的文学书写

一、汉江盘护定军山,汉相英灵此借攒

二、庙貌俄俄汉江浒,诸葛英名照千古

三、出师二表忠堪颂,鼎作三分国可伤

三国时期的作家与作品研究

汉魏易代与祥瑞文学的肇兴

一、贺瑞奏表:陈事议理,文质兼备

二、赋讴颂赞:专题赋讴,绚丽多彩

三、祥瑞文学特征及文化意蕴

建安文人与汉中

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

刘桢诗赋艺术特征新探

一、仗气爱奇

二、情高会采

三、悲壮之美

诸葛亮散文文学地理解读

一 异彩纷呈的散文

二、独特的文化语境

三国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三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

一、三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二、三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

三、用户专题资料库

四、用户专题资料库的建立

五、根据用户专题资料库绘制专题历史地图

六、自动绘制历史人物生平地图

七、三国历史地理专题信息系统

八、三国历史地理专题信息系统的开发

秦巴山地三国文化资源的特点、价值与保护

引言

一、三国战争风云与秦巴地区

二、秦巴山地三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

三、秦巴地区三国文化的现状与保护

汉中三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汉中三国遗存类别和文化类型概述

一、遗存类别简述

二、文化类型叙谈

试论三国文化品牌形成对成都文化品牌建设的启示

一、《三国演义》形成原因透视

二、对成都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启示

大力推动三国文化的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以湖北省和豫西南的关公文化为例

一、湖北和豫西南关公“双遗产”的现状

二、如何引起社会各界对关公“双遗产”的保护和申遗工作的重视

三、搞好关公“双遗产”的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必要举措

三国文化和大学校园文化的培育

一、三国文化是培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

二、三国文化是培育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用三国文化培育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举措

舌尖上的三国

食物与餐制

英雄与美酒

习俗与“三国宴”

后记

三国文化研究(第二辑)是2018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雷勇。

得书感谢您对《三国文化研究(第二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太平洋岛国研究(第二辑) 电子书
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本册是第二辑。
新世界史(第二辑) 电子书
本辑以“古代世界的生成和成长”为主题展开讨论。
四库学(第二辑) 电子书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二辑。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本册是第二辑。
北大中国文化研究(2015/总第4辑) 电子书
《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是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致力于探讨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力图促进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话与融通,推动中国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本辑为第4辑,所收论文作者多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如李宗桂、丰子义、傅有德、孙熙国、李翔海、田克勒、宋志明、谢晓娟、成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