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从吴秀明教授历年已发的200多篇文章中挑选出来的结集。
内容简介
“浙大中文学术丛书”之一种。本书共35篇,分为“历史小说研究”、“文学史研究”、“文献史料研究”三个部分。吴秀明教授曾任浙大中文系主任,兼任国家教育部高校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在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书为代表作的自选集,反映了他目前为止的学术道路。
作者简介
作者吴秀明,汉族,男,出生于1952年,浙江温岭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历任杭州大学中文系教师、教授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现任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省文联委员、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文学评论创委会副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上编 文献史料的研治与阐释
学科视域下的当代文学史料及其基本形构
一、问题的提出
二、作为一个分支学科的探索
三、基本形构与泛政治化的几种类型
四、思想阐释与研究主体独立性问题
当代文学史料存在方式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
一场迟到了的“学术再发动”
一、“历史补课”的总体背景与态势
二、学术创新与政治化史料研究的特点及难度
三、史料多向拓展与文学史关系处理
结语 面向后现代的思考
“一体化”视域下的当代文学运动史料
一、当代文学运动特殊性及其史料的历时演变
二、批判者史料与被批判者史料及其他
三、需要正视的观念、方法与史源问题
批评与史料如何互动
一、从批评、史料与理论的“正三角”关系说起
二、批评与史料互动的内在逻辑及其学理依据
三、批评与史料互动的实践反证及其经验教训
四、历史化背景下呈现的新状态和新面向
五、史料实证的“有限性”及其他问题
当代文学版本生产与版本批评的实践
一、当代“前三十年”:一体化机制下的重印、修改与潜版本
二、当代“后三十年”:开放时代的再版、修订与电子版
三、由当代“版本批评”引发的思考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时空拓展及其档案制度障碍
一、时间拓展:与现代文学史料的纵向承接
二、空间拓展:与海外及国外史料的横向关联
三、障碍:档案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他
“文化中国”视域下的世界华文文学史料
一、“文化中国”内涵及提出的意义
二、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存在及主要类型
三、关于观念性思维和实体性机制的思考
当代文学研究应该与如何“及物”
一、“文献的及物”:文学周边与实证性研究的三个方面
二、“文本的及物”:文本细读与传统潜结构的发掘
三、简短的结论
当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学养问题
一、“代际”状况及其基本判断
二、学人知识学养与大学文学教育
三、学人知识学养与批评家的关系
探寻立体呈现当代文学史料的体系与方式
中编 文学历史的编写与反思
当代文学学科特点与时代新质的嬗变
一
二
三
当代文学独特的时间顺序与空间结构
一
二
整体性文学史编写的两个纠结点
当代文学史编写三个问题及相关选本的编选
一
二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历史位置与现实境遇
一、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功能特征与文化资源
二、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历史位置与现实境遇
三、主流体制下的中介系统及其角色功能嬗变
十七年文学的矛盾性特征
一、矛盾性表现的三个层面:思潮、精神与文本
二、矛盾性存在的两个原因:文化本源与文化属性
三、矛盾性特征与十七年文学整体研究的几点思考
文化转型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三元”构成
一、文化转型的历史语境
二、主流意识形态文学运演及特点
三、精英文学的蜕变与分化
四、大众文学的演进与发展
五、“三元”文学及其彼此矛盾关系的处理
海外汉学对大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
一、夏志清:边缘作家的发掘与审美现代性标准的确立
二、李欧梵:上海摩登的历史重构与都市现代性的重新定位
三、王德威:晚清地位的彰显与现代性源头的重溯
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历史观问题探讨
一、“历史化思潮”流脉及与历史观关系辨析
二、历史观问题之一:怎样看待政治
三、历史观问题之二:如何评价革命
后现代语境中的知识重构与学术转向
一、“历史化”概念辨析及与外源性理论的关系
二、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之现状及其体系性构想
三、关于“历史化”内源性思想与“文学中国”问题的思考
漫谈大学中文学科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面对“丘陵”的忧思
一
二
三
下编 历史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评近年来的历史小说创作
一
二
三
论90年代以来的历史小说创作
一
二
三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历史小说及其发展
当代历史小说中的明清叙事
一
二
三
历史追忆中的多层次掘进
一、世界格局与文学传统中的当代中国写作
二、不同价值取向中的不同艺术形态
三、新的突破与新的前景
论世纪之交的领袖传记文学创作
一、作为“真实领域”的领袖传记文学
二、人的还原与领袖超常特质的把握
三、需要寻求新的突破
“故事新编”模式历史小说在当下的复活与发展
一、“故事新编”文体模式的开拓性
二、“故事新编”模式的渐趋式微
三、“故事新编”模式在当下的复活与发展
从历史真实到现代消费的两度创造
一
二
三
论文化转型语境中的“历史翻案”现象
一
二
三
论历史文学创作中的“影射”问题
一、影射不是一个美学的概念
二、影射的基本表现形态
三、影射的历史评价与艺术审视
论历史文学创作中的“现代化”问题
一、“现代化”的概念及其有关理论阐释
二、“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形态
三、“现代化”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论茅盾对现当代历史文学理论建设的贡献
一、历史论争的总结与体系性的构建
二、历史观:对人民主体性的认同与超越
三、真实观:现实主义事理逻辑与“历史还原”的坚守
四、艺术观:“合情合理”的原则与作为本体的“虚构创造”
后记
重返文学的“历史现场”:吴秀明学术论文自选集是2018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秀明。
得书感谢您对《重返文学的“历史现场”:吴秀明学术论文自选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