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通史(秦汉卷)

中国舞蹈通史(秦汉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通俗易懂研究中国舞蹈史,带你领略舞蹈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及法则。本书讲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舞蹈历史。

内容简介

一部舞蹈专门史,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及其政权的改朝换代进行分期,共分七个时期。即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辽金西夏元时期、明清时期、“中华民国时期”。

尽管政权的更替和舞蹈艺术的变迁并非完全同步,但是,中国舞蹈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之间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

作者简介

作者彭松,中国舞蹈史学家,舞蹈编导家,北京舞蹈学院教授。1940—1944年先后就读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和国立音乐院分院。先后师从吴晓邦、戴爱莲学习舞蹈,后从事舞蹈艺术,1944年始在育才学校工作,先后担任舞蹈兼音乐教员;舞蹈组主任。

1946年与戴爱莲先生同去川康少数民族地区采舞,创作了舞蹈《嘉戌酒会》、《端公驱鬼》,在重庆参加“边疆音乐舞蹈大会”演出。其后又在育才学校创作了《乞儿》、《猴戏》、《弃婴》、《火苗》、《快乐的人们》、《向民主小姐求爱))等一批作品。

1947年在上海创立“中国乐舞学院”。1948年在北平各大学教舞,创编了《团结就是力量》、《民主花儿别让它遭灾害》、《我们是民主青年》等舞蹈,并在戴爱莲主持的舞蹈训练班任教。

作为北京舞蹈学院批教授,曾兼任香港演艺学院客座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理事会理事、国际舞蹈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2009年荣获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颁发的中国舞蹈家“终生成就奖”。2010年荣获第三届(受群众喜爱的老艺术家)“华鼎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秦汉卷图版

总序

概况

第一章 秦汉时代的民间乐舞

第一节 以手、袖为容的舞蹈

第二节 手执武器的舞蹈

第三节 手执乐器的舞蹈

第二章 歌、舞、乐间奏的相和大曲

第一节 相和歌的七种曲式

第二节 相和歌(大曲)的演奏方式及其乐器

第三节 汉代的相和大曲

第三章 角抵百戏与舞蹈

第一节 角抵的起源与角抵戏

第二节 汉画像中的角抵百戏

第三节 角抵百戏对舞蹈的影响

第四章 中外各族的乐舞交流

第一节 中原与西域的乐舞交流

第二节 中原与东夷地域的乐舞交流

第三节 中原与西南夷地域的乐舞交流

第五章 宫廷女乐及其表演艺术

第一节 秦汉宫廷的倡优女乐

第二节 秦汉时代的著名舞人

第三节 《盘鼓舞》舞人的表演技巧

第六章 宴饮生活中的舞蹈

第一节 宴饮中的即兴歌舞

第二节 宴饮中的交谊舞“以舞相属”

第七章 秦汉宫廷的典礼乐舞

第一节 制礼作乐与雅乐舞的形成

第二节 秦汉的郊祀乐舞

第三节 《五行舞》与五行学说

第四节 板楯蛮与《巴渝舞》

第八章 民俗祭祀舞蹈

第一节 逐疫仪《大傩舞》

第二节 求雨仪《舞雩》与《龙舞》

第三节 祭稷神仪《灵星舞》

第四节 图腾崇拜《百兽率舞》

第九章 国家的乐舞机构

第一节 分掌雅、俗乐舞的太乐署与乐府

第二节 乐府促进了两汉俗乐舞的兴盛

图版目录

插图目录

致谢

总跋

中国舞蹈通史(秦汉卷)是2010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作者彭松。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舞蹈通史(秦汉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政治思想史(套装共3册):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元明清卷 电子书
秦汉土地制度研究:以简牍材料为中心 电子书
本书结合传世文献,讨论简牍材料中的土地制度,尤其学界存在争议或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英美卷 电子书
全面深入地介绍了英语世界中的中国文论研究。
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东亚卷 电子书
本书主要梳理与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在日本与韩国的介绍、研究及其影响的状况。由于一千多年以来接受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影响,日本汉学不仅起源甚早,而且在世界汉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韩国的汉学也同样历史悠久、根深叶茂,尤其是自现当代以来学者辈出,成就显著。
秦汉史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 电子书
本书从史家、史著研究,历史理论研究,以及《汉书》三个层面对了秦汉史学的发展脉络与基本状况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