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周礼学史(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宋代周礼学史(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经学史的角度对宋代《周礼》学全面深入地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周礼》是十三经中唯一一部详言制度之书,体制宏大,内容博富,因寄托了儒家社会政治制度的诸多理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自汉代以来,总与历史上的政治变革联系在一起,历代研究者、议政者不胜枚举,研究论著层出不穷。

本书从宋代《周礼》研究与时代社会互动的角度,将宋代《周礼》学史划分为六个阶段,依次进行探究。

作者简介

作者夏微,女,1977年出生于吉林市。2002年师从吉林大学许兆昌教授学习先秦史,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师从四川大学舒大刚研究员学习中国经学史,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

曾出版专著《<周礼订义>研究》,在《哲学与文化》《史学月刊》《史学集刊》等刊物发表论文,现研究方向是《周礼》学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第一章 宋代《周礼》学的研究基础

第一节 宋代以前的《周礼》学文献与《周礼》研究

一、两汉《周礼》学文献与《周礼》研究

二、魏晋南北朝《周礼》学文献与《周礼》研究

三、隋唐《周礼》学文献与《周礼》研究

第二节 宋代《周礼》学文献概述

一、宋代《周礼》学文献的数量及其存佚情况

二、宋代《周礼》学文献的分类

第三节 宋代《周礼》学研究现状述评

一、通论性研究

二、专题性研究

三、个案性研究

四、资料辑录

第二章 北宋《周礼》学

第一节 北宋《周礼》学述论

一、建隆至康定年间

二、庆历至治平年间

三、熙宁至靖康年间

第二节 李觏《周礼致太平论》

一、李觏《周礼致太平论》的撰著流传情况

二、李觏《周礼致太平论》的内容和体例

三、从《周礼致太平论》看李觏对《周礼》本经的认识

四、李觏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五、李觏《周礼致太平论》的解经特色

六、李觏《周礼致太平论》的学术影响

第三节 王安石《周官新义》

一、王安石《周官新义》的撰著背景

二、王安石《周官新义》的流传与辑佚

三、王安石《周官新义》辑本的内容与体例

四、从《周官新义》看王安石对《周礼》的态度

五、从《周官新义》看王安石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六、王安石《周官新义》的解经特点

七、王安石《周官新义》的学术影响

第四节 王昭禹《周礼详解》

一、王昭禹《周礼详解》的流传情况

二、王昭禹《周礼详解》的内容和体例

三、从《周礼详解》看王昭禹对《周礼》的认识

四、从《周礼详解》看王昭禹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五、王昭禹《周礼详解》的解经特色

第三章 南宋《周礼》学(上)

第一节 南宋《周礼》学述论

一、建炎至绍兴年间

二、隆兴至开禧年间

三、嘉定至南宋末年

第二节 黄度《周礼说》

一、黄度《周礼说》的流传情况

二、清人对黄度《周礼说》的辑佚

三、黄度《周礼说》辑本的内容与体例

四、从《周礼说》看黄度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五、黄度《周礼说》的解经特色

第三节 俞庭椿《周礼复古编》

一、俞庭椿《周礼复古编》的流传情况

二、俞庭椿《周礼复古编》的内容与体例

三、从《周礼复古编》看俞庭椿对《周礼》本经的认识

四、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补亡《冬官》的尝试

五、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补亡《冬官》的方法

六、俞庭椿《周礼复古编》的学术影响

第四节 易祓《周官总义》

一、易祓《周礼总义》的流传情况

二、清人对易祓《周礼总义》的辑佚

三、易祓《周官总义》辑本的内容与体例

四、从《周官总义》看易祓对《周礼》的认识

五、从《周官总义》看易祓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六、易祓《周官总义》的解经特点

第四章 南宋《周礼》学(中)

第一节 叶时《礼经会元》

一、叶时《礼经会元》的流传情况

二、叶时《礼经会元》的内容与体例

三、从《礼经会元》看叶时对《周礼》本经的认识

四、从《礼经会元》看叶时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五、叶时《礼经会元》的解经特色

第二节 郑伯谦《太平经国书》

一、郑伯谦《太平经国书》的流传情况

二、郑伯谦《太平经国书》的内容与体例

三、从《太平经国书》看郑伯谦对《周礼》本经的认识

四、从《太平经国书》看郑伯谦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五、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的解经特色

第三节 朱申《周礼句解》

一、朱申《周礼句解》的流传情况

二、朱申《周礼句解》的内容与体例

三、从《周礼句解》看朱申对《周礼》本经的认识

四、从《周礼句解》看朱申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五、朱申《周礼句解》的解经特点

第四节 魏了翁《周礼折衷》

一、魏了翁《周礼折衷》的流传情况

二、魏了翁《周礼折衷》的内容与体例

三、魏了翁对《周礼》本经的认识

四、从《周礼折衷》看魏了翁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五、从《周礼折衷》看魏了翁对王安石《周官新义》的态度

六、魏了翁《周礼折衷》的解经特点

第五章 南宋《周礼》学(下)

第一节 王与之《周礼订义》

一、王与之《周礼订义》撰著考

二、王与之《周礼订义》的流传情况

三、王与之《周礼订义》的内容与体例

四、从《周礼订义》看王与之对《周礼》本经的认识

五、王与之《周礼订义》的解经特色

六、王与之《周礼订义》的学术价值

第二节 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

一、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的流传情况

二、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的内容与体例

三、从《鬳斋考工记解》看林希逸对《周礼》的认识

四、从《鬳斋考工记解》看林希逸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五、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的解经特色

六、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的学术影响

第三节 永嘉学派的《周礼》学说

一、郑伯熊的《周礼》学说

二、薛季宣的《周礼》学说

三、陈傅良的《周礼》学说

四、叶适的《周礼》学说

五、曹叔远的《周礼》学说

六、孙之宏的《周礼》学说

七、小结

第六章 宋人关于《周礼》真伪的辨疑

第一节 北宋辨疑《周礼》真伪的主要观点

一、尊《周礼》为经

二、尊且疑

三、疑《周礼》非经

四、诋《周礼》为伪书

第二节 南宋辨疑《周礼》真伪的主要观点

一、尊《周礼》为经

二、尊且疑

三、疑《周礼》非经

四、诋《周礼》为伪书

第三节 总结

一、北宋辨疑《周礼》真伪的发展历程

二、南宋辨疑《周礼》真伪的发展历程

三、两宋辨疑《周礼》真伪的特点

第七章 宋人关于《周礼》作者的辨疑

第一节 北宋辨疑《周礼》作者的主要观点

一、周公作《周礼》

二、《周礼》非周公亲撰,但同周公关系密切

三、战国人作《周礼》

四、秦或汉初人作《周礼》

五、汉代人作《周礼》

第二节 南宋辨疑《周礼》作者的主要观点

一、周公作《周礼》

二、《周礼》非周公亲撰,但同周公关系密切

三、战国人作《周礼》

四、秦或汉初人作《周礼》

五、西汉人作《周礼》

六、后学编纂历代之书成《周礼》

第三节 总结

一、北宋辨疑《周礼》作者的发展历程

二、南宋辨疑《周礼》作者的发展历程

三、两宋辨疑《周礼》作者的特点

第八章 宋人对郑玄《周礼注》的攻驳

第一节 宋人对郑玄《周礼注》的批评

一、注经不合经文本意

二、引汉制解经多有不当

三、臆断解经

四、引谶纬之说解经荒诞

五、注经之说前后矛盾

六、欠缺对经典义理的阐发

七、解经牵强穿凿

八、解经拘泥

九、解经不简明

十、小结

第二节 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的方法

一、运用其他经典的相关记载驳斥郑玄《周礼注》

二、运用《周礼》本经的相关记载驳斥郑玄《周礼注》

三、从义理的角度驳斥郑玄《周礼注》

四、从情理的角度驳斥郑玄《周礼注》

五、引汉儒《周礼》注说驳斥郑玄《周礼注》

六、以宋人新说驳斥郑玄《周礼注》

第三节 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之得失

一、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之得

二、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之失

三、小结

第九章 “《冬官》不亡”说的滥觞、发展及其学术影响

第一节 “《冬官》不亡”说之滥觞

一、胡宏

二、程大昌

第二节 “《冬官》不亡”说之发展

一、第一部补亡《冬官》之作问世

二、“《冬官》不亡”说在南宋流行开来

第三节 “《冬官》不亡”说之学术影响

一、“《冬官》不亡”派的出现与壮大

二、促成《考工记》专门研究的兴起

第十章 《考工记》专门研究的兴起及其学术影响

第一节 宋代《考工记》专门研究兴起之原因

一、宋代文化繁荣,经学变古创新

二、《考工记》补亡《冬官》合理性受到质疑

三、“《冬官》不亡”说流行

第二节 南宋《考工记》专门研究兴起之概况

一、两类《考工记》文献

二、对《考工记》作者的探讨有所增加

三、对《考工记》成书时代的探讨趋向多元

四、出现对《考工记》补亡《冬官》合理性的探讨

五、出现对《考工记》名官之意的研究

六、出现对《考工记》内容残缺错乱的研究

七、开始强调《考工记》是独立的古书

第三节 宋代《考工记》专门研究兴起之学术影响

一、宋以后专门类《考工记》文献日益增多

二、宋以后以图注解《考工记》的方式开始流行

第十一章 宋代《周礼》学的特点

第一节 宋代《周礼》学文献的特点

第二节 宋代《周礼》学观点的特点

第三节 宋代《周礼》学在经典解释方法上的特点

一、以义理解《周礼》

二、以议论解《周礼》

三、通经和致用紧密结合

四、改经、删经、移易经文以就己说

第十二章 宋代《周礼》学在《周礼》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 宋代《周礼》学对汉唐《周礼》学成果的继承

一、对汉唐《周礼》学观点的继承

二、对汉唐《周礼》学训诂考据之说的吸纳

第二节 宋代《周礼》学对元、明、清《周礼》学研究的影响与启发

结语

索引

宋代周礼学史(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夏微。

得书感谢您对《宋代周礼学史(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考古学史与商周铜器研究 电子书
中国考古学史和商周铜器领域经典论文集。
社会学视野中的全球化与现代国家 电子书
本书是推进“全球社会学(Global and Transnational Sociology)”这一新兴的社会学分支学科的一次尝试。
宋代韵书史研究:礼部韵略系韵书源流考 电子书
通过考察宋代科举的发展、嬗变,关注宋代官韵系韵书的沿革、修订及增补。
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专门针对国内开展公益项目的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教材。书中首先陈述了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然后沿着项目管理的周期脉络,详细阐述了项目的前期评估、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监测与督导、终期评估与收尾,同时穿插项目案例以及逻辑框架、问题树、目标树、一页纸项目管理、甘特图等具体实用的项目管理工具,兼具实用性和工具性,为非营利组织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公共卫生项目监管指南 电子书
涵盖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科学的管理流程和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以及公共卫生项目监管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