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转型期农村籍大学生的身份认同研究,关注社会适应和文化建构。
内容简介
《逆流而上:转型期农村籍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基于一项对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32名大学生的取样研究,调研转型期农村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与身份认同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参考社会身份的协商机制,遵循文化建构的阶层身份研究进路,同时以资本、场域和惯习的概念分析农村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与身份认同。本书特点如下:1.将研究背景定位在我国转型时期社会阶层分化的宏观背景之下,同时紧扣国家大力推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的政策,致力于深描“寒门贵子”的成长之路。2.对形塑东西方弱势阶层大学生的理论流派和实证研究有全面的综述与分析。3.用中国的故事回应与完善西方经典理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理论与研究基础
第一节 历史回顾与理论框架
一、概念界定
二、文献回顾
三、理论框架
第二节 本书设计与资料收集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实地调查
四、效度与伦理
第三节 资料整理与行文安排
第二章 社会流动与高等教育
第一节 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阶层结构、流动和话语转变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农村籍大学生
第三章 阶层经历:场域与惯习的分析
第一节 转型时期精英大学情境的审视与分析
一、何谓精英大学?
二、大学的政策如何影响农村籍大学生?
三、场域概念下的审视与分析
第二节 相似的阶层经历
一、权力场中的际遇
二、文化场中的际遇
三、小结
第三节 不同的情感回应
一、达成的阶层身份转换者:“荣耀”与“羞耻”
二、矛盾的阶层身份转换者:“寻常”与“骄傲”
三、模糊的阶层身份转换者:“压力”与“沉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行动:资本的累积与惯习的改变
第一节 达成的阶层身份转换者:学业至上
一、文化资本的积累
二、社会资本的积累
三、惯习的改变
第二节 矛盾的阶层身份转换者:能力至上
一、文化资本的积累
二、社会资本的积累
三、惯习的改变
第三节 模糊的阶层身份转换者:走出校园的“打工者”
一、文化资本的积累
二、社会资本的积累
三、符号资本的获得
四、惯习的改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阶层身份的协商
第一节 达成的转换
一、新场域的威胁
二、协商阶层身份的新锚点
三、重新确认阶层身份
第二节 矛盾的转换
一、新场域的威胁
二、阶层身份协商的新锚点
三、重新确认阶层身份
第三节 模糊的转换
一、新场域的威胁
二、阶层身份协商的新锚点
三、重新确认阶层身份
第四节 “农村人”与阶层身份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结论
第一节 本书的局限与反思
一、对研究者身为研究工具的再反思
二、实地调查:阶层的隐形伤害与研究推进的困难
三、论文撰写:渐变图谱中的模糊边界
第二节 总结和发现
第三节 启示
一、理论贡献
二、实践启示
三、政策建议
第四节 展望
附录一 受访者招募书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访谈工具
附录四 受访者信息与代码表
参考文献
逆流而上:转型期农村籍大学生的身份认同是201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廖青。
得书感谢您对《逆流而上:转型期农村籍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