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与江湖——宋代诗学的空间

庙堂与江湖——宋代诗学的空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庙堂与江湖:宋代诗学的空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庙堂与江湖:宋代诗学的空间》内容有媒体变革前后的诗人与自编诗集——初唐至北宋末、南宋中期的诗人与自编诗集的生前刊行——宋代士大夫的诗人意识及其性质演变、南宋后期的诗人、编者与书肆《江湖小集》编刊的意义等。

作者简介

作者内山精也,1961年生于日本新潟县柏崎市。文学博士。曾任横滨市立大学国际文化学部副教授,现为早稻田大学教育与综合科学学术院教授,曾主编宋代诗文研究会会刊《橄榄》,目前主编《江湖派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宋代文学,目前从事有关宋末元初诗歌近世化的研究。著译有《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苏轼诗研究──宋代士大夫诗人之构造》《续校注唐诗解释辞典附历代诗》(合著)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Ⅰ 宋代庙堂诗学

第一章 宋代士大夫的诗歌观

一、导言

二、宋代士大夫的理想范型

三、宋代士大夫与社会、政治批判诗

四、苏轼“白俗”之评意味着什么

五、黄庭坚及向江西派的发展

六、从江西派到南宋三大家

七、江湖派的诗歌观意味着什么

第二章 苏轼的杭州时代——骚客与太守

一、导言

二、两度杭州时代

1.赴任期间和政治环境以及所任职务

2.于苏轼人生的意义

3.在任期间的业绩及其他

三、流连西湖

四、杭州时代的诗作

五、不见跳珠十五年

六、元祐时期次韵熙宁时期自作的诗

七、西湖真西子

八、元祐时期的作诗姿态

第三章 苏东坡与黄山谷的万里交情——围绕《黄州寒食帖》

一、“石压虾蟆”与“树梢挂蛇”

二、《寒食帖》的书写时期

三、万里交情

四、东坡与山谷的关系

Ⅱ 诗人与江湖

第四章 长淮诗境——从《诗经》至北宋末之演变

一、前言

二、先秦至六朝诗歌中的淮河

三、唐诗中的淮河

四、北宋前期的淮河诗

五、淮河诗在北宋中后期的发展

六、淮河流域出身的诗人所作的淮河诗

(一)徐积的赞歌

(二)张耒的抒情

七、小结

第五章 长淮诗境(南宋篇)——爱国、忧国的意识形态

一、前言

二、成为边塞的淮河

三、使金诗人眼里的淮河

四、杨万里与淮河

五、淮河之于江湖诗人——以姜夔、刘过、戴复古为例

(一)姜夔的旅程

(二)刘过的淮河诗

(三)戴复古与淮河

(四)江湖诗人何故走向淮河

六、江湖诗人的淮河诗

七、边塞的消失

Ⅲ 诗人自觉的演变

第六章 媒体变革前后的诗人与自编诗集——初唐至北宋末

一、序言

二、唐代诗人和诗集的编纂

三、唐代最早期的自编自撰集——中唐前期

四、中唐后期的四诗人——白居易、刘禹锡、李绅、李贺

五、晚唐五代

六、写本的局限性和南方的意义

七、印刷时代的自撰集——北宋初期的实际情况

八、宋人自撰集在生前的刊行

九、自编和上梓的距离

第七章 南宋中期的诗人与自编诗集的生前刊行——宋代士大夫的诗人意识及其性质演变

一、序言

二、南宋的自编集

三、南宋前期的情况

四、陆游《剑南诗稿》的刊行

五、朱熹和刻书

六、洪迈与著述

七、宋代士大夫的所谓“诗人”

八、杨万里和自撰诗集——生前刊行的新发展

第八章 南宋后期的诗人、编者与书肆——《江湖小集》编刊的意义

一、序言

二、士大夫诗人与生前刊行自撰诗集——以刘克庄为例

三、江湖诗人和自撰诗集的出版(一)——以戴复古为例

四、江湖诗人和自撰诗集的出版(二)——以许棐为例

五、江湖诗人出版诗集的两种途径

六、诗人、编者与书肆

七、小结——士大夫诗人和布衣诗人与各自刊行的诗集

Ⅳ 何为诗之“近世”

第九章 宋诗能否称为“近世”文学

一、序言

二、什么样的时代叫作“近世”

三、宋代士大夫的古今体诗表现了近世吗

四、见于北宋古今体诗的近世现象

五、女性诗人所表征的古今体诗之近世

六、从朱淑真《断肠诗集》的流行看古今体诗的近世

七、所谓“江湖派”

第十章 宋代刻书业的发展与宋诗的“近世化”现象

一、序言

二、印刷的普及给宋人带来了什么

三、东坡诗集的分门集注本与编年注本意味着什么

四、东坡诗分门集注本的购买者

五、科举——年均产出一万非士大夫知识人的制度

六、南宋的非士大夫知识人

七、南宋末期至元代的作诗教本、选本、类书之编刻与流行

八、南宋末至元代与诗学相关书籍的编刻意味着什么

九、南宋末的“江湖派”与书肆、陈起

第十一章 宋末元初的文学语言——晚唐体的走向

一、序言

二、语言的阶级性与科举

三、出版业的隆盛与文言的通俗化

四、官话升格为出版语言——白话的高雅化

五、南宋末江湖派的面貌

六、元朝前期的晚唐体

七、元诗的三极

初出一览

Ⅰ 宋代庙堂诗学

Ⅱ 诗人与江湖

Ⅲ 诗人自觉的演变

Ⅳ 何为诗之“近世”

后记

庙堂与江湖——宋代诗学的空间是2017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日] 内山精也。

得书感谢您对《庙堂与江湖——宋代诗学的空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程序诗学视阈下英国历史小说文类的发展与嬗变 电子书
本书以俄国形式主义程序诗学为研究角度,结合英国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西方文史理论思潮,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三种英国历史小说文类形态的嬗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性阐释。这对于弥补英国历史小说文类整体性研究和西方历史小说研究理论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孙绍振诗学思想研究文集 电子书
2015年10月23日在黄山,由谢冕先生和骆英、王光明、郑家建等倡议筹办,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三家联合举办了“孙绍振诗学思想研讨会”,张炯、阎国忠、陈素琰、骆寒超、吴思敬、朱向前、南帆、俞兆平、陈仲义等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会,本书是此次会议论文的结集。
六朝隐逸诗学研究 电子书
六朝隐逸诗的勃兴是中国诗学史上一件大事,它体现了一个群体共享的艺术追求,成为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对民族的文化心理建构产生了强大的精神作用。本书探讨了隐逸诗产生的渊源,对隐逸思想的各种表现形态做了分类研究;对六朝隐逸诗兴起的成因进行了考察,注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在社会思潮、文学集团、个人创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立足于文本解析,探讨六朝各期隐逸诗的演变与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