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杜诗学述论

宋代杜诗学述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宋代杜诗学发展历史、思想理论观点和宋人宗杜实绩的研究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宋代杜诗学发展历史、思想理论观点和宋人宗杜实绩的研究著作。书中系统地描述和论列了杜诗的意义和价值(社会的、思想的、文学的)在宋代是如何被发掘、认知并确认下来的,揭示了杜诗被确定为诗学经典过程中复杂的时代的、文化的、传统的基础和原因,论述了宋人杜诗阐释的主要观点及其具体内容。作者在深入考察宋代诗歌发展史基础上,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陆游等宋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诗作为重点,具体描述和论析了宋人学杜的基本方面和主要方式,阐述了杜诗在宋诗发展史上的深刻影响与重大作用,为审视和评价宋代诗歌提供了一个传统流变的视角。

作者简介

作者邹进先,196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1980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其后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工作,曾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名誉院长,黑龙江省文学学会会长、《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特约编委、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著有《韩愈诗文译释》《启蒙文学的先驱》《龚自珍论稿》《从意象营造到事态叙写——杜诗叙事的审美形态与诗学意义》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绪论

绪论

上篇 宋人尊杜学杜基本历程概述

一 宋代之前杜诗的流传与影响

二 宋初诗学宗尚与尊杜思想的出现

三 天圣庆历时期的崇韩与尊杜

四 嘉祐至元祐的尊杜学杜热潮

五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尊杜与学杜

六 南渡时期杜甫诗学精神的高扬

七 南宋文学中兴时期的尊杜与学杜

八 江湖诗派尊杜与学杜

九 南宋遗民诗人与杜甫的心灵共鸣

中篇 宋人对杜诗的阐释

一 杜诗集大成说

二 杜诗的审美形态与审美风格

三 宋人对杜甫人格和思想的崇仰

四 杜诗“诗史说”的阐释与影响

五 杜诗的情景交融和比兴寄托

六 宋人对杜甫诗学思想的阐释与接受

七 宋人对杜诗语言的研究

下篇 宋人学杜的诗学实践

一 王安石学杜

二 苏轼学杜

三 黄庭坚学杜

四 陈师道学杜

五 陈与义学杜

六 陆游学杜

参考文献

后记

宋代杜诗学述论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邹进先。

得书感谢您对《宋代杜诗学述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孙绍振诗学思想研究文集 电子书
2015年10月23日在黄山,由谢冕先生和骆英、王光明、郑家建等倡议筹办,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三家联合举办了“孙绍振诗学思想研讨会”,张炯、阎国忠、陈素琰、骆寒超、吴思敬、朱向前、南帆、俞兆平、陈仲义等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会,本书是此次会议论文的结集。
六朝隐逸诗学研究 电子书
六朝隐逸诗的勃兴是中国诗学史上一件大事,它体现了一个群体共享的艺术追求,成为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对民族的文化心理建构产生了强大的精神作用。本书探讨了隐逸诗产生的渊源,对隐逸思想的各种表现形态做了分类研究;对六朝隐逸诗兴起的成因进行了考察,注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在社会思潮、文学集团、个人创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立足于文本解析,探讨六朝各期隐逸诗的演变与发展情况。
胡适、胡怀琛诗学比较研究 电子书
新诗史上不太为人熟知的胡怀琛,曾与胡适一样对新诗进行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提倡和践行了不一样的白话诗学路径。他与胡适既有根本的分歧,又在历史的回声中时有相交融合。本书从语言、诗体、音节等方面对比研究胡适与胡怀琛的新诗创作、批评及理论,梳理与考察两者诗学的形成过程与不同命运,揭示出历史转折处新诗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并重估了胡怀琛在新旧诗转型期间对新诗所作贡献及其文学史意义。
映照的认知诗学研究:隐喻、象征和讽喻(英文版) 电子书
《白鲸》是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一篇长篇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美国小说”。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执意追逐白鲸莫比?迪克复仇,却最终自取灭亡的故事。本书从生态、社会政治和酷儿理论三个角度,对小说中的隐喻、象征和讽喻的映照进行了研究,有机结合了读者、文本和社会文化语境,为作品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的范式,并通过隐喻的连贯性、象征的系统性和讽喻的一致性等因素对阅读的有
程序诗学视阈下英国历史小说文类的发展与嬗变 电子书
本书以俄国形式主义程序诗学为研究角度,结合英国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西方文史理论思潮,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三种英国历史小说文类形态的嬗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性阐释。这对于弥补英国历史小说文类整体性研究和西方历史小说研究理论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