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协作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协作机器人的理论与应用,全面的剖析,高校教材或研发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协作机器人的相关核心技术及其应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介绍协作机器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出实际的应用示例,并结合产业态势,对协作机器人领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本书内容丰富,涵盖协作机器人领域的理论技术与应用现状,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技术研发人员、机器人领域的从业人员及机器人爱好者参考。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概述

1.1 定义与内涵

1.2 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1.2.1 国外协作机器人的发展

1.2.2 国内协作机器人的发展

1.3 协作机器人兴起的原因与关键技术

1.3.1 传统机器人的不足

1.3.2 协作机器人兴起的原因

1.3.3 协作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1.4 协作机器人的优点和局限性

1.4.1 协作机器人的优点

1.4.2 协作机器人的局限性

1.5 主要应用领域及未来前景

1.5.1 协作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1.5.2 协作机器人的未来前景

1.6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2章协作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2.1 协作机器人的产业链构成

2.1.1 协作机器人产业链概况

2.1.2 协作机器人上游——零部件

2.1.3 协作机器人中游——本体制造

2.1.4 协作机器人下游——系统集成

2.2 协作机器人的电动机与伺服驱动器

2.2.1 伺服电动机制造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2.2.2 伺服电动机行业的格局分析

2.3 减速器

2.3.1 减速器行业的供需平衡分析

2.3.2 减速器技术分析

2.3.3 减速器制造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4 协作机器人的模块化、一体化关节

2.4.1 一体化柔顺关节模块技术

2.4.2 关节伺服参数智能化辨识系列技术

2.4.3 自适应模型跟随速度控制

2.5 协作机器人的感知系统

2.5.1 编码器

2.5.2 机器视觉

2.5.3 碰撞检测

2.5.4 力觉传感器

2.6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3章协作机器人运动学建模

3.1 概述

3.2 齐次坐标与齐次坐标变换

3.2.1 空间位姿描述

3.2.2 齐次坐标与变换矩阵

3.2.3 齐次坐标变换

3.3 RPY角与欧拉角

3.3.1 RPY角

3.3.2 欧拉角

3.3.3 其他位姿表示方式

3.4 机器人连杆DH参数及其坐标变换

3.4.1 DH参数法

3.4.2 连杆之间的坐标变换

3.5 协作机器人运动学

3.5.1 协作机器人正运动学

3.5.2 协作机器人逆运动学

3.6 协作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实例

3.6.1 遨博i5协作机器人正运动学求解

3.6.2 遨博i5协作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

3.7 协作机器人URDF文件

3.7.1 URDF文件简介

3.7.2 URDF文件编写实例

3.8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4章协作机器人微分运动与动力学分析

4.1 协作机器人的微分运动

4.2 协作机器人的雅可比矩阵分析

4.2.1 定义及求解方法

4.2.2 雅可比矩阵求解实例

4.3 协作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和仿真

4.3.1 引言

4.3.2 牛顿-欧拉方程

4.3.3 拉格朗日方程

4.3.4 二连杆机构动力学应用举例

4.4 协作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实例

4.5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5章协作机器人拖动示教与编程

5.1 协作机器人拖动示教简介

5.2 协作机器人的坐标系设定与轨迹规划

5.2.1 协作机器人坐标系设定

5.2.2 协作机器人的轨迹规划

5.3 协作机器人轨迹的实时生成

5.4 协作机器人拖动示教的实现

5.4.1 协作机器人拖动示教的实现技术

5.4.2 协作机器人示教轨迹的修正

5.4.3 协作机器人拖动示教的过程举例

5.5 协作机器人的离线编程

5.6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6章协作机器人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6.1 协作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与控制方式简介

6.1.1 协作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

6.1.2 协作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6.1.3 协作机器人的控制方式

6.1.4 协作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6.2 协作机器人的位置控制

6.2.1 单关节位置控制

6.2.2 多关节位置控制

6.3 协作机器人的力控制

6.3.1 协作机器人的柔顺控制

6.3.2 柔顺力控制的实现方法

6.4 协作机器人经典力控制算法

6.4.1 协作机器人的阻抗控制

6.4.2 协作机器人的力-位混合控制

6.5 协作机器人拖动示教的零力控制

6.6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7章协作机器人+机器视觉的融合与应用

7.1 视觉应用简介

7.1.1 基本概念

7.1.2 机器视觉系统的构成和分类

7.1.3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简介

7.1.4 协作机器人结合视觉的主要应用领域

7.2 协作机器人视觉应用的原理及流程

7.2.1 协作机器人+机器视觉应用的基本概述

7.2.2 协作机器人+机器视觉应用的关键技术

7.3 协作机器人视觉定位抓取应用

7.3.1 协作机器人+机器视觉定位抓取系统介绍

7.3.2 定位抓取的主要分类

7.3.3 常见的定位抓取应用场景案例

7.3.4 协作机器人+机器人视觉定位抓取的总结

7.4 协作机器人视觉分拣的应用

7.4.1 协作机器人视觉分拣系统概要

7.4.2 视觉分拣的主要应用类型

7.4.3 视觉分拣的主要应用案例

7.5 手机屏幕边缘缺陷检测的应用案例

7.5.1 方案背景

7.5.2 需求目标

7.5.3 分拣方案架构

7.5.4 视觉检测算法方案

7.5.5 方案效果

7.6 牛奶包装袋OCR检测的应用案例

7.6.1 方案背景

7.6.2 需求目标

7.6.3 方案架构

7.6.4 视觉检测算法方案

7.7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8章协作机器人若干核心关键技术

8.1 协作机器人的本体设计与优化

8.1.1 协作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优化

8.1.2 协作机器人的轻量化

8.1.3 协作机器人的一体化关节

8.2 协作机器人的感知与控制技术

8.2.1 协作机器人的传感器

8.2.2 协作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技术

8.3 协作机器人的人机协作技术

8.4 协作机器人的自学习技术

8.5 协作机器人的实时操作系统及上层编程软件

8.6 协作机器人的数字孪生/数字驱动技术

8.7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9章协作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应用案例

9.1 协作机器人集成应用平台

9.1.1 集成应用平台的构成及功能特点介绍

9.1.2 集成应用平台的组成与功能模组

9.1.3 末端执行工具

9.2 协作机器人用于机床上、下料

9.2.1 常见的机床上、下料形式

9.2.2 机床上、下料协作机器人解决方案

9.3 协作机器人用于搬运码垛

9.3.1 工业码垛机器人

9.3.2 协作机器人码垛的优势

9.3.3 协作机器人码垛方案

9.3.4 协作机器人码垛设计原则

9.3.5 协作机器人码垛工艺包

9.4 协作机器人用于焊接

9.4.1 协作机器人焊接执行机构

9.4.2 协作机器人焊接应用示范

9.5 复合移动机器人

9.5.1 复合移动机器人设计方案

9.5.2 复合移动机器人的优势

9.5.3 复合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情况

9.6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协作机器人发展趋势与展望

10.1 协作机器人与新一代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

10.1.1 与AI技术的融合发展

10.1.2 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发展

10.1.3 与AR/VR技术的融合发展

10.1.4 与AGV/AMR的融合发展

10.2 协作机器人的核心技术要素

10.2.1 安全性

10.2.2 易用性

10.2.3 灵活性

10.3 协作机器人的技术创新发展趋势

10.3.1 机器人结构仿生化

10.3.2 感知融合化

10.3.3 认知系统化

10.3.4 决策智能化

10.4 协作机器人相关软件的发展趋势

10.4.1 操作系统

10.4.2 云服务软件

10.4.3 工具类软件

10.5 协作机器人市场发展趋势

10.5.1 协作机器人应用场景分析

10.5.2 市场发展趋势和前景预测

10.6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协作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是2022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陶永魏洪兴赵罡。

得书感谢您对《协作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电工技术及应用 电子书
《电工技术及应用》根据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当前时代工业制造的发展特点,对电工学课程中与电工技术相关的内容在详略程度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复数运算的基础知识,并加大了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及其程序设计的篇幅,突出了电工技术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点。本书共8章,依次为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直流电路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一阶线性电路的暂态分析,磁路和变压器,交流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信息技术及应用 电子书
本书是根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应用)考试大纲编写而成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材。本书内容设计的理念是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本书分为理论和实训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实训部分包括Windows系统实训、Word文字处理实训、Excel电子表格实训、PowerPoint演示文稿实训、综合实训。本书可作为全国计算机等
监控组态技术及应用 电子书
本书介绍组态技术设计和制作方法,突出这项技术的工程性和应用性。全书共分十五章,内容包括组态软件概述、工控组态软件的初步使用、组态的变量的引用、实时数据库系统、动画制作方法、动作脚本设置、分析曲线的创建、趋势、报表、报警组态画面的生成、I/O设备通信、后台组件的操作、运行系统及安全管理、控件及复合组件对象、外部接口及通信、力控组态软件的应用、实训组态项目。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电子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软件的使用。全书共5章。第1章多媒体技术概论讲述了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第2~5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讲述了多媒体音频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动画技术和数字视频技术,既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介绍了相关应用软件(如音频处理软件AdobeAudition、图像处理软件AdobePhotoshop、二维动画制作软件AdobeFlash、视
储能技术及应用 电子书
本书针对储能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规模化应用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储能的应用现状、装机容量、各类储能的装机占比及近年来储能的增长趋势,对各类型储能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及其在电力系统应用领域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储能规模化推广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制约储能产业发展的技术因素、成本价格及政策补贴因素等。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分布式光储、电力服务、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