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研究

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转型期“风险社会”舆论引导研究

内容简介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在“风险社会”中,突发事件频发不是偶发事件,而成为了社会的常态。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对体系中,我国政府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成了政府引导舆论,安抚民众的重要手段。本书是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研究的一个全新的尝试,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其他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关键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相关理论基础

1.5 研究方法

1.6 基本思路

1.7 难点和创新点

2 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历史回顾

2.1 1949—1976年政府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2 1977—2003年政府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3 2004年至今政府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3 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历史的相关思考

3.1 突发事件中党和政府保持着对媒体的控制

3.2 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逐渐提高,但在某些领域还是不能满足公众的期望

3.3 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路径越来越多样化

3.4 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4 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主体政府自身的建设

4.1 落实和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

4.2 建立健全舆情预警预测体系

4.3 提升政府自身的公信力

4.4 加强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培养

4.5 提升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

4.6 加强对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形成原因的研究

5 应对突发事件政府舆论引导路径研究

5.1 利用政府网站进行舆论引导

5.2 利用政务微博进行舆论引导

5.3利用政务微信进行舆论引导

5.4 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舆论引导

5.5 及时权威的新闻发布

5.6 积极进行国际合作,利用国外媒体

5.7 借助其他舆论引导主体(媒体、企业、个人、非政府组织)进行舆论引导

6 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评估体系研究

6.1 现有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舆情研究的相关成果

6.2 应对网络舆情评估体系的地方实践——深圳模式

6.3 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6.4 小结

7 结语

附录1 政府和媒体关系的典型样本——以吕日周主政期间的山西长治为例

一 认识吕日周

二 吕日周主政期间的长治与《长治日报》《上党晚报》

三 吕日周主政期间当事人讲述

四 吕日周主政期间政府和媒体关系的回顾与反思

附录2 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专访吕日周

附录3 国家舆情战略研究热点解析——基于国家社科新闻学与传播学舆论、舆情立项项目的分析(2007—2016)

一 研究缘起和目的

二 研究热点解析

三 思考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明。

得书感谢您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舆论学研究(第三辑) 电子书
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舆论学研究会的会刊,由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主办,本册是第三辑。
舆论学研究(第二辑) 电子书
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舆论学研究会的会刊,由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主办,本册是第二辑。
迁徙与重构:中国“舆论场”研究二十年 电子书
本书从五千余篇“舆论场”研究成果中爬罗剔块,逐年甄选,举其荦荦大者,将其珍珠穿线般集成一辑,寻求多元“舆论场”走向“一体化”的科学依据,以推进中国社会进步为价值诉求,善莫大焉。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全书按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编排,脉络分明;以问题梳理为导向谋篇布局,富有历史纵深感;融问题提出、现象描摹、理论解析和对策探究于一炉,视野开阔。
应对压力 电子书
本书全面介绍了应对压力的十种策略和治疗方法,即了解自己的压力源、灵活地运用应对策略、善用你的优势、融入心流、以食代药、坚持规律运动、积极表达、联结他人、坚持身心训练、自我超越。方法简单并且立竿见影。通过本书你可以认清:(1)压力来源于何处、何事?(2)如何有效应对压力源?(3)怎样才能高效化解压力?压力是一种整体反应,一个人的每个部分——身体、心智、精神和人际关系——都受到日常生活挑战的影响。压力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研究 电子书
本书依托“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大型数据库(NCSS),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开展实证研究,既宏观又微观地把握大学生压力及应对方式的发展特征与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校园融入和校园生活效能感在应对方式发展中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提出促进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