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论持久战

重读论持久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重读毛泽东经典著作系列读物之一《重读》全国热销,发行35万册!

在中美经贸摩擦等国内外大事件、大形势下,人民出版社接续推出重读毛泽东经典著作系列读物之二:《重读》。《光明日报》刊发的预热性文章《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读》,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全面阐释《论持久战》贯穿的5种思维方法:整体思维、过程思维、价值思维、辩证思维和主体思维,具有强烈的现实启迪意义!

内容简介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正确主张与战略方针,有力地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为动员全民族坚持抗日战争,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树立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光辉典范。《论持久战》中贯穿的整体思维、过程思维、价值思维、辩证思维和主体思维,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谋划当代中国发展进步道路,发扬新时代不懈奋斗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杨信礼,中共中央党校进修部原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哲学史》课题组、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题组主要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哲学、价值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共中央党校进修部、培训部讲授《毛泽东哲学思想》等课程。出版《毛泽东人生之旅的哲学诠释》等著作。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课题《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思维方式的转换》和省部级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工作。获中共中央党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

章节目录

毛泽东《论持久战》原文

第一章《论持久战》诞生的历史背景

一、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与国际国内环境

三、中国共产党对战争形势的估计与主张

四、时局变化亟需阐明抗日战争前途趋势

第二章整体思维:科学回答抗日战争的前途与命运

一、科学判断抗日战争初期的时局及其发展趋势

二、精辟分析中日战争双方相互矛盾的基本特点

三、鲜明回答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四、深刻剖析“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认识论根源

第三章过程思维:准确预见抗日战争的进程与阶段

一、把握趋势预见未来是过程思维的本质要求

二、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在战争进程中不断变化

三、持久战要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第四章价值思维:深刻揭示抗日战争的目的与使命

一、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二、抗日战争的根本目的: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三、抗日战争的崇高目的:为争取世界永久和平而战

第五章辩证思维:精辟论述抗日战争的战略与战术

一、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与“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关系

二、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的关系

三、消耗战与歼灭战的关系

第六章主体思维:着力高扬抗日战争的自觉能动精神

一、自觉的能动性对于争取战争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二、在抗日战争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三、广泛深入动员和组织全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

第七章《论持久战》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论持久战》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与战略道路,有力指导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二、《论持久战》树立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光辉典范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习运用《论持久战》昭示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重读论持久战是201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杨信礼。

得书感谢您对《重读论持久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徜徉于“长安与河北之间”,带我们走进唐代历史的另一种表达。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增订版) 电子书
本书从地方督抚在新政中的思想与活动的角度,具体考察地方督抚对清政府新政决策的参与及其影响,以及地方督抚与新政过程中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以此观察清末中央与地方权力格局的演变态势。
法律方法(第34卷) 电子书
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方法论是必要的手段,同时,方法本身也是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这在以义理和逻辑为主要出发点的法律学习中尤其如此,没有适当有效的方法训练,对于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对法律原理的理解乃至阐释都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方法论是知识体系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书是国内著名法理学者多年精心打造并已入选CSSCI来源集刊的连续出版物《法律方法》。从2003年开始首次刊印发行,至今已成为法律方法研究的一
国企党建十一讲 电子书
本书约22万字,附图100余幅。分十一讲,梳理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逻辑和发展规律,从价值源泉、价值流动、价值滋养三大部分本书就以下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如何真正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如何有效推动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如何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全书阐述了国有企业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厚植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