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文学精神

唐代的文学精神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作者回顾并梳理了唐代文学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古典文学与华夏精神文明的建构”丛书中的一本,主要回顾了唐代文学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历程。以自由欲望主题、理性意识的发展、人生困境意识及解脱、苦难思想和救赎等主题展开,是我们理解唐代文学精神内涵及唐人精神世界的线索。

作者简介

选注者谢思炜,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84年获硕士学位以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199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起,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唐宋诗学论集》《白居易诗集校注》《白居易文集校注》《杜甫集校注》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文学精神史的探寻

第一章 初唐诗人

一 富贵与文华

二 憧憬与感伤

三 稽古之道与感遇兴寄

第二章 盛唐之音

一 边塞之梦

二 田园山水之境

第三章 诗人李白

一 李白和他的时代

二 李白诗中的自我

三 李白诗中的自由经验

四 李白诗中的欲望主题

第四章 诗人杜甫

一 杜甫的精神成长之路

二 杜甫的社会批判

三 杜甫的人性关怀

四 杜甫的界限

第五章 历史沉思与讽谕精神

一 气骨顿衰的大历诗坛

二 复古弘道观念的传播

三 贬文与崇文之争

四 延续数代的历史追忆

五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六 讽谕诗运动

(一)“讽谕”的命名及涵义

(二)张王乐府与韩愈政论诗

(三)讽谕诗创作的影响和贡献

第六章 自我追问与自由意愿

一 贞元之风尚荡

二 忧人成苦吟

三 韩、白诗中的题材分离

四 悲哉梦仙人

五 去来皆是道

六 人知我是谁

七 遍寻山水自由身

第七章 世俗风情与艺术人生

一 婚内婚外的风情世界

二 色欲观念与高尚真情

三 越礼私诱与情礼冲突

四 士阶层的男性自我观照

第八章 唐代民间精神及其文学表现

一 唐代知识人口和教育普及率估算

二 悲惨世界的平等呼声

三 讲唱文学与民间伦理教育

四 民间叙事策略与观念渗透

结语

唐代的文学精神是2015年由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作者谢思炜 选注。

得书感谢您对《唐代的文学精神》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学欣赏 电子书
文学欣赏是高职院校公共素质课教材,主要针对刚入学大学生文化素养缺失,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传统中外文化的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本书由一线教师编写,教材成稿前已经在学校使用多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全书分五个模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文学及文学欣赏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介绍,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深入浅出,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
谁是最可爱的人:永不磨灭的解放军精神 电子书
解放军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最宝贵的精神,这种千锤百炼的精神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尊重、了解和学习。本书稿中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军人形象,在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奉献。本书的出版,对弘扬解放军精神,学习解放军精神信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进而深度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无法扼杀的愉悦:文学与美学漫笔 电子书
本雅明本书收入本雅明中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随笔,读来让人流连忘返,对当时的文化趋势也可以有很好的理解。
文学理论的实践视域 电子书
本书重在阐述文学理论的实践特质问题,并进一步从实践角度探讨文学理论的功能、价值以及理论机制问题,在实践走向、范畴开掘、原理反思、理论演进等方面对文学理论实践视域的展开提出重要设想,并立足学科体系、教学状态、文学现实和地方本土文学文化资源,对文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具体分析,探讨打开封闭的文学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推进文学理论建设的可能性。
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 电子书
本书由“现代”烛照与史乘重释、历史个案与文学典型、历史人物与形象嬗变三编组成。包含:现代中国历史文学之经验、情爱传奇与历史风云——谭正璧的历史小说、孔子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重写、勾践形象在20世纪中国戏剧中的嬗变等11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