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启微系列)

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启微系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1940年代陕甘宁边区“封张婚姻纠纷案”为切入点,讨论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改革和司法建设。

内容简介

作者讨论了从司法案件的原型到文艺作品的演变过程,以全景式的视角,探讨了此案在司法实践、乡村建设、政权建设以及女性研究等方面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革命中出现的新话语、新的文化符号进行解析。

作者认为,新的话语和新的文化符号凝聚了20世纪社会运动与革命的实践与经验,同时也连接了传统与当代,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念化表达。

作者简介

作者丛小平,美国休斯敦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社会、近现代思想史、文化史、法律史、近现代妇女史、近现代教育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及鸣谢

1944年陕甘宁边区示意图

导论

第一章 封彦贵诉张金才: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与婚姻改革

一 从边陲到革命根据地:1930年代陇东与陕北的政权建设

二 婚姻改革与地方社会

三 社会冲突:婚姻纠纷背后的经济动因

四 法律和社会实践:处理革命司法与当地文化的不相容问题

第二章 捧儿上诉:妇女、爱情、婚姻与革命政权

一 作为革命话语的“婚姻自由”

二 当地家长制下的妇女:爱情、性、婚姻与家庭

三 当地妇女与革命政府

四 王银锁左润离婚案

小结

第三章 二审判决:边区司法建设与婚姻改革

一 建立行之有效的边区司法制度(1937~1946)

二 司法体系革命:混合型新模式的探索(1943~1946)

三 司法实践:形式主义或革命原则下的地方灵活性?

小结

第四章 建立新的判决原则:从“婚姻自由”到“婚姻自主”

一 从“自由”到“自主”:词语与条例

二 自主:从法律实践中产生的新婚姻原则

三 修改中的婚姻条例:1944年与1946年

小结

第五章 新闻报道: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乡村法治秩序

一 马锡五的审判方式:安定地方乡村社会

二 马锡五的审判方式:改进政府与乡村社会的关系

三 马锡五的审判方式:地方/民间社会渗透、重塑国家话语

四 《新华日报》:展示边区民主、发掘新的女英雄形象

小结

第六章 秦腔剧本与说书:从反叛的女儿到“社会母亲”

一 “后五四一代”的都市青年在延安:投身革命,寻找民族之根

二 革命政权下女性的新形象

三 一场改变母女关系的革命

四 韩起祥与说书《刘巧团圆》:体现地方价值观的故事

小结

第七章 从评剧到电影:《刘巧儿》与全国性婚姻家庭改革

一 1950年《婚姻法》:重回都市理想,面对实践的挑战

二 评剧《刘巧儿》:创造新妇女的形象

三 从评剧到电影:民间艺术的改造与提升

四 封芝琴与“刘巧儿”:妇女的新榜样

小结

余论 当代历史与革命传统:“刘巧儿”、法律、“自主”

参考文献

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启微系列)是202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丛小平。

得书感谢您对《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启微系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