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童年:西方哲学发展线索研究

哲学的童年:西方哲学发展线索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杨适关于“西方哲学发展线索研究”的第一部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对古希腊的哲学及其流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讨了西方哲学在其“童年”即在古希腊时期从萌发产生到亚里士多德正式形成哲学学科的发展线索。

本书在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上别具一格,并在经过分析和论证而得出的理论观点上多有创见。

作者简介

作者杨适,安徽当涂县人。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暨原创文化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原著、希腊哲学和基督教、中西原创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述评》(人民出版社1982年),《重读马克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西人论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哲学的童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伊壁鸠鲁》《爱比克泰德》(台北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6、2000年),《古希腊哲学探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另有主编《原创文化论丛》第1-4辑(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编委会

题解

前言

第一编 西方哲学在古希腊从产生到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

第一部分 哲学的产生问题

第一章 “哲学”在古希腊的本义

第二章 哲学得以产生的思想前提:原始的思维和神话世界观

一 原始思维的根本特点

二 原始思维的历史基础和神话宗教世界观的产生

三 古希腊哲学同原始神话世界观的关系

第三章 古希腊人的世界观向哲学转变的原因和条件

一 略论亚里士多德的有关说明

二 马克思恩格斯论希腊人向文明过渡的特点

三 对于哲学产生问题的大体原则的说明

第二部分 原始素朴哲学

第一章 希腊世界的形成和希腊城邦制度的兴起

第二章 米利都学派

一 泰勒斯

二 阿那克西曼德

三 阿那克西美尼

四 对米利都派发展的小结性考察

第三章 希腊历史在公元前8至前6世纪间的变动和新问题、新思潮

一 以本土为中心的地中海上的希腊世界的形成

二 经济和政治斗争的新发展和新动向

三 新的社会思想以及宗教意识的变化

第四章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

一 毕达哥拉斯派的特色和有关它的疑难

二 关于毕达哥拉斯及其团体的阶级地位和倾向问题

三 哲学与生活、宗教意识

四 毕达哥拉斯派哲学的基本面貌和问题

五 以量代质,以数的规定性代替质的无规定性——向普遍规定的世界观和抽象思维迈进的重要一步

六 数和感性事物的关系

七 数与对立面及其统一和谐的关系

八 如何评价毕达哥拉斯派的理想——对立面的和谐的社会意义

第五章 赫拉克利特:原始素朴哲学的光辉顶点

一 研究赫拉克利特哲学的意义和特殊困难

二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的含义

三 世界秩序:一团永恒的活火

四 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普遍规律

五 赫拉克利特论生死和灵魂

六 赫拉克利特论宗教和神

第六章 小结性的分析探讨:原始素朴哲学作为一个发展的圆圈是全部西方哲学史的开端

一 哲学史“开端”的含义和确定

二 原始素朴哲学作为哲学史的开端,是一个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发展中所形成的有机总体

三 从整个哲学史发展来看原始素朴哲学作为“开端”的意义和它的局限

第三部分 希腊古典时代的哲学发展——从巴门尼德直至亚里士多德

第一章 古典时代的希腊人和希腊精神

一 希腊文明中心移回本土和雅典与斯巴达的发展

二 雅典帝国的繁荣和伯利克里时代

三 希腊和雅典的衰落

四 古典希腊的自由与冲突所形成的思想特色

第二章 巴门尼德和爱利亚派:古希腊哲学发展中的一次重要转折

一 巴门尼德的生平年代和思想来源

二 巴门尼德论“研究真理的途径”:哲学中最初逻辑思维的出现,以及思维逻辑和客观逻辑不分的朴素观点

三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用纯概念表示的本体论体系

四 巴门尼德的存在范畴是哲学走向科学的起点

五 芝诺和麦里梭的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 古典时代上升时期各派哲学的交错发展和主要问题

第四章 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和阿波洛尼亚的第欧根尼

一 巴门尼德以后哲学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如何“拯救现象”

二 恩培多克勒

三 阿那克萨戈拉

四 阿尔刻劳

五 阿波洛尼亚的第欧根尼

六 简要的小结

第五章 智者文化、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

一 哲学研究的中心由“自然”转向“人”的重大变化

二 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智者

三 新的社会历史观和“人”观

四 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及其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

五 高尔吉亚对巴门尼德“存在”论的逻辑分析批判

第六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古典希腊的衰落

一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性质、起因和结局

二 在历史变动中希腊人的精神状态的变化

第七章 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一 生平著述和思想来源

二 留基波:原子论的产生

三 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四 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学说

五 德谟克利特和他的时代

第八章 苏格拉底对于“善”的哲学追求

一 苏格拉底所自觉的使命与他的命运

二 略论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特点和时代实质

三 研究苏格拉底的某些困难和我们的处理方法

四 人生和哲学的要义是认识人自己,而人自己的本质是灵魂的“善”

五 苏格拉底的方法

第九章 所谓小苏格拉底各派的哲学

一 犬儒派(Cynic)

二 居勒尼派(Cyrenaic School)

三 麦加拉学派(Megarian School)

第十章 柏拉图前期的“相论”哲学

一 柏拉图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二 柏拉图哲学的思想来源

三 真实存在的本体是普遍者:“相”

四 柏拉图前期“相论”对普遍者的理解是形而上学的

五 柏拉图前期的“辩证法”——获得抽象的普遍者(相)的逻辑方法

第十一章 柏拉图后期在哲学上的变化和“通种论”

一 哲学的真谛是“爱情”:凡人对不朽的真善美的爱情和追求及其方式

二 《巴门尼德篇》中柏拉图对自己前期相论的批判,以及前期“辩证法”的发展

三 在《智者篇》里的后期柏拉图的“通种论”

第十二章 柏拉图及其学派同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日益融合和神创造世界说

一 柏拉图哲学的最后形式

二 柏拉图同毕达哥拉斯派学说的关系的发展过程

三 从亚里士多德的论述来考察柏拉图后期哲学中“相”和“数”的关系

四 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柏拉图的“质料”?

五 《菲力布篇》中哲学的(或神学的)创世说的四元素框架

六 一个简略的小结

第十三章 略论智者,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一 智者的哲学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在发展线索里有承先启后的转折点的意义

二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柏拉图相论的异和同

第十四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上)

一 评价问题

二 我们研讨亚里士多德的方法首先应注意他的哲学体系和方法的关系

三 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必要批判柏拉图?

四 《范畴篇》中对本体的初步探讨和规定

第十五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下)

一 第一哲学的总问题

二 “四因”说的由来和意义

三 在进一步分析“存在”或“是”中确定哲学研究的对象、研究什么是本体和研究什么是逻辑的根本原理

四 “本体”的含义和确定它的标准

五 关于形式和质料的问题

六 关于潜能和现实的学说

第十六章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研究同他的逻辑学

一 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本体论同逻辑的一致

二 亚里士多德研究逻辑学的大体过程

三 科学与哲学、本体论和逻辑的本质,都在于事物有其必然原因,因而它们能够相通和一致

四 对普遍必然原因如何探求和确立的过程

五 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小结性探讨:他的哲学同他研究哲学的方法

哲学和人类思维发展的童年——第一编代总结

一 古希腊古典时期的哲学也是一个圆圈式的发展过程。它同原始素朴哲学的关系

二 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同宗教和科学的关系

三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生发展同人类社会实践的发生发展的关系

〔附录〕 资料来源和参考所用的文献书目

后记

哲学的童年:西方哲学发展线索研究是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适。

得书感谢您对《哲学的童年:西方哲学发展线索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爱智之思:西方哲学的趣谈与启迪 电子书
一部西方哲学的通俗读物。
哲学观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论述了哲学观与世界观、黑格尔的哲学观、马克思的哲学观、哲学观与现代哲学、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哲学观与哲学研究以及哲学观与哲学教育等七个问题,揭示了哲学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独特的社会功能,展现了哲学发展的自我批判的活力和永不枯竭的理论空间。
维特根斯坦与当代哲学的发展 电子书
国内维特根斯坦研究的又一力作。
认识·思维·真理:思维哲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认识论的基础上对思维问题进行了哲学探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通过对认识的结构和本质、过程和矛盾、规律和限度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认识问题的探究,阐明了认识的机理,为思维哲学奠定了坚实的认识论基础;二是通过对思维的本质和形态、方法和方式以及创新思维的探究,阐明了思维的机理,以此构建了思维哲学的主体部分;三是通过对真理的概念、检验和发展问题的探究,阐明了真理的机理,以此作为思维哲学的逻辑
发展伦理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范式与理论研究、现实与问题反思两个角度,对发展伦理学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