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符号学研究

周易的符号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研究旨在运用符号学理论发掘《周易》表意的内在关系。

内容简介

符号学的方法关注的是人类的认知规律,是从意义的外围去解读意义的生成机制,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超越文化的普遍实用性。本书从《周易》文本的自身特点入手,将这种探究认同为对《周易》本身的结构层次和表意观念的一种认知规律性的解读,这同时也是对传统研究中难于意会和表述问题的一种再认识。科学的思路不强调个体的领悟,却为研究提供普适性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简介

作者苏智,201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浙江音乐学院。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章 《周易》符号系统的意义生成

第一节 《周易》表意体系的划分与符号特点

第二节 符号系统与皮尔斯的意义三分理论

第三节 符号系统的意义建构与阐释有效性

第四节 符号系统的无限衍义与多层次元语言

第二章 《周易》的符号类别特征与理据性

第一节 符号系统中的符形特征

第二节 符号系统中的符义特征

第三节 符号系统中的符用特征

第四节 《周易》表意中的概念比喻

第五节 《周易》表意中的大规模反讽

第六节 《周易》的符用理据性变化

第三章 《周易》符号系统的结构分析

第一节 符号系统中的双轴关系

第二节 符号双轴中的表意修辞特点

第三节 《周易》阴阳间杂的爻位变化

第四节 《周易》错综复杂的卦位排列

第五节 符号系统的中项分析

第六节 卦序排列的回旋跨层

第四章 《周易》表意思维的认知逻辑

第一节 文本的叙述范式与意动性特征

第二节 符码特征与取象的认知建构

第三节 占断中的思维方法和区隔跨越

第四节 符号系统中的类比逻辑和意义多值

第五章 《周易》符号阐释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周易》符号系统中的文化模塑

第二节 时空语境之下的《周易》阐释

第三节 伦理语境之下的《周易》阐释

第四节 符号解读的片面性与阐释社群文化

第五节 符号系统中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周易的符号学研究是2018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苏智。

得书感谢您对《周易的符号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华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在界定华语的概念与范围的基础上,对华语语法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以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实际语料为基础,对华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于推进华语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都有参考价值。本书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海外华语词汇和语法描写的基本框架及方法,区分了海外华语词项特色词、义位特色词、搭配特色词、频率特色词的概念和内涵。随着汉语在世界的升温和海外华人的日益增长,业内的确需要对
英国童话的伦理教诲功能研究 电子书
本书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九部英国童话经典作品进行研究,以期阐释童话在儿童不同的成长阶段中所能发挥的伦理教诲功能。
汉语单音词的语素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语言使用的视角,分别从词法、句法、语义等角度对汉语单音词的语素化进行了历时研究。词法研究中强调频率、语义是影响单音词语素化的重要因素,句法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单音词语素化时的去范畴化过程,语义研究主要考察了单音词在所属语义场中的地位变化及相关概念域的历时演变。最后,基于共时与历时的比较,探讨了单音词语素化的演变类型、阶段、难易度和动因等问题,并从构式化的视角论证了单音词语素化的演变性质。
复杂动态理论下的汉语比喻研究 电子书
本书聚焦于真实语言中的比喻使用现象,在相对真实的话语交际环境下,借助于跨学科视角,探讨比喻的形成机制、存在方式以及应用规律,从而揭示比喻的本质特征,对话语中的比喻使用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期从理论及实践上丰富和拓展现有的汉语比喻研究。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动态研究 电子书
用动态数学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