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信睿周报》以人文精神为立足点,关注思想和艺术,以及由当下正在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崭新议题。
内容简介
本辑共包含以下六期。
信睿周报第115期:摄影不仅关乎一张定格的影像,它意味着镜头在无数种推拉游移的可能性中的最终落点,也是摄影师对世界的理解的具体呈本现。本期“起点”邀请来自摄影史领域的学者、策展人,就摄影中的“东亚”概念、当代摄影的维度等方面展开探讨,试武图从多角度呈现影像被捕捉、编码和再解读的过程。
信睿周报第116期:在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的作品中,对现代性的本质要素的反思与对个体承担道德责任的呼吁常常同时存在,审慎地探讨着人类在极端理性与极端非理性间的一线之隔。本期“起点”邀请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围绕鲍曼及其作品进行了多角度的品评,希望可以通过对鲍曼及其精神遗产的剖析,重启关于于现代性的思考。
信睿周报第117期:死亡不仅意味着物理层面的消逝,还蕴含着精神层面的复杂意义,因此也成为在诸多思想流派、艺术作品中被反复探讨的母题。本期“起点”邀请了来自艺术、叙事医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学者和艺术家,围绕死亡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多层次的的讨论,并对其之于生活和存在的意义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诠释。
信睿周报第118期:一直以来,家庭都是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学术和公共政策视野中自带流量和烟火气的话题。本期“家庭研究特辑”邀请人类学、社会学、艺术研究等领域的学者和策展人,围绕家庭进行多元阐释,探索这一传统社会的生活单位在时代变迁中产生的新变化、引发的新问题。
信睿周报第119期:近年,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大幅扩张,已经成为大众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然而,这一文学类型仍蒙受根深蒂固的歧视和误解,其学术价值也颇受质疑。本期“起点”邀请文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基于他们的研究,思考和探索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挖掘网文异军突起背后折射的时代情绪。
信睿周报第120期: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叙事中,与人类相伴的动物常以刻板的客体形象存在。然而,随着人类认知与审美的外拓,物种间的界限渐趋模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受到关注。本期“起点”邀请来自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伴侣动物展开探讨,试图为这一共生关系中长期失语的一方补充叙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期文章
信睿周报第115期
以摄影思考东亚——从策展“错综的视线”谈起
当代摄影艺术的三个维度——以个人策展实践为例
“感动”才是拍摄的理由——专访日本摄影家上田义彦
人类学者如何挑战地缘政治叙事?——读《耶路撒冷以东:一部巴以边界的民族志》
上古天真吗?——长寿神话的考古证伪
神秘生命:心灵与世界的映射
信睿周报第116期
齐格蒙特·鲍曼:测绘现代性?
文化、价值和研究社会的科学
“天气”和“身体”的多元维度——“有人弄乱了玫瑰花”策展手记
在“做试管”中思考技术与不确定性
空气基础设施与数据中心建筑机器景观的气候治理
信睿周报第117期
形塑死亡:借艺术之名
前行到那无可避免的死亡——动物伦理与生物艺术
安乐死过山车:一个艺术的假想实验
叙事医学视野中的死亡
以关怀之名的“杀戮”——读《生命的外延:在加拿大北极地区想象关怀》
离开人世之际——“隐藏死亡”与临终之美
UFO媒体实验室的企业——暧昧式批判·爽核美学·实验室经济
信睿周报第118期
家庭研究中的新家庭主义视角
问题与主义——转型社会的中国家庭研究及其趋势
过载的容器——专访首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庆燮
千禧一代如何书写家庭史?——从一次家庭史策展谈起
福利国家是女性最好的朋友吗?——谈北欧当代摄影群展“姐妹情谊”
信睿周报第119期
在网络文学的现场——专访韩国学者崔宰溶
来时是来时:网络文学剧集化十年之小观察
“大女主”何以成为一种热门类型网文?
日本思想史延长线上的二次元文化——读《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
“蛟龙玉匣”解码:本土科幻资源的玉龙一体论
黄金、水银与弥漫的故事——knowbotiq和马丁·豪斯的艺术实践
信睿周报第120期
伴侣物种、注视和好客
多物种家庭中的人与伴侣动物
伴侣动物的立法保护为什么必要?
“动物转向”浪潮中的宠物研究
动物宠物:残忍和感情
辅助生殖技术法律案件一窥——一次人类学阐述的尝试
从高架桥到算法现实:探索技术多样性与个体化路径
信睿周报·第20辑(第115-120辑)是2024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顾铮 等。
得书感谢您对《信睿周报·第20辑(第115-120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