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围绕网络犯罪国际立法这一选题,对其关键理论问题和立法发展脉络进行体系化、结构化的阐释。
内容简介
全书立足于对西方路径与全球路径、信息范式与网络范式、区域模式与国际模式等争议问题的总结与分析,基于客观立场提出创新性的判断与观点,并围绕中国参与网络犯罪国际规则制定的命题与方案进行具体探讨,具有理论启发与实务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王肃之,1990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德国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任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
独著《网络犯罪原理》,参撰《网络法治蓝皮书: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18)》,在《比较法研究》《政治与法律》《法学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含CSSCI论文二十余篇),多篇论文曾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一
总序二
探寻全球互联网中的国际刑事法规则(代序)
第一章 网络犯罪及其立法的国际化
第一节 网络犯罪及其跨国化
一 网络犯罪的范畴
二 网络犯罪的跨国化
第二节 网络犯罪冲击下的国内与国际立法
一 各国网络刑法的发展
二 网络犯罪国际立法形成的必然性
第二章 网络犯罪国际立法的渊源与博弈
第一节 网络犯罪国际立法的渊源类型
一 公约类网络犯罪国际立法
二 指令类网络犯罪国际立法
三 协定类网络犯罪国际立法
四 示范法类网络犯罪国际立法
五 现有网络犯罪国际立法的不足
第二节 网络犯罪国际立法的博弈态势
一 西方路径:对《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的反思
二 全球路径:联合国层面对制定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探索
第三章 网络犯罪国际立法的基础问题
第一节 网络犯罪国际立法的原则
一 主权原则
二 平等原则
三 合作原则
四 比例原则
第二节 网络犯罪国际立法的关键术语
一 对象类术语
二 主体类术语
第四章 网络犯罪国际立法的实体规则
第一节 计算机犯罪
一 非法访问计算机信息系统
二 非法滞留计算机信息系统
三 非法干扰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计算机数据
四 非法拦截(获取)计算机数据
五 滥用计算机设备和认证信息与创制、利用和散发恶意软件
六 批量发送垃圾邮件
第二节 网络化的传统犯罪
一 网络伪造犯罪
二 网络侵犯财产犯罪
三 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四 网络侵犯个人信息犯罪
五 网络色情犯罪
六 网络洗钱犯罪
七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
八 网络侵犯关键基础设施犯罪
九 网络实施种族主义和仇外性质犯罪
第三节 网络犯罪行为的形态与要件
一 未完成犯罪和共同犯罪
二 罪过要素
三 法人责任
四 时效和刑罚
第五章 网络犯罪国际立法的管辖权与程序规则
第一节 基础性规则
一 刑事程序条款的适用范围
二 条件和保障措施
第二节 管辖权
一 管辖权的实践发展
二 管辖权的国际协调
第三节 调查取证程序与电子证据
一 搜查与扣押计算机数据
二 保全计算机数据
三 提供计算机数据
四 实时收集计算机数据
五 电子证据
第四节 特别程序
一 跨境访问数据
二 资产追回
第六章 网络犯罪国际立法的国际合作
第一节 国际合作的一般问题
一 国际合作的原则
二 国际合作的事项范围
三 国际合作的要求与方式
四 国际合作的负责机构
第二节 网络犯罪的引渡
一 引渡的实践与规范发展
二 引渡的原则与适用
第三节 网络犯罪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
一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原则
二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专门程序
三 程序法事项的国际合作
四 刑事诉讼的移管
第四节 网络犯罪国际合作的其他问题
一 技术、信息与培训援助
二 预防犯罪的国际合作
第七章 网络犯罪国际立法的模式分歧与中国立场
第一节 实体法层面:信息模式与数据模式
一 网络犯罪对象模式的差异
二 网络犯罪行为类型模式的差异
第二节 程序法与国际合作层面:区域模式与国际模式
一 欧洲国家程序法与国际合作的模式
二 中国程序法与国际合作的模式
第三节 制定网络犯罪国际立法的中国立场与方案
一 中国参与网络犯罪国际立法制定的立场
二 网络犯罪国际公约草案的设计方案
附录一 《联合国合作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草案)》
序言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入罪和执法
第三章 预防和打击网络空间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的措施
第四章 国际合作
第五章 执行机制
第六章 最后条款
附件一
技术附件
附录二 主要网络犯罪国际立法(草案)一览
参考文献
一 中文著作、译作
二 中文论文
三 英文著作
四 英文论文
五 德文著作
六 日文著作
七 司法判例
八 国际与外国立法
九 中文电子文献
十 英文电子文献
网络犯罪国际立法原理是202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王肃之。
得书感谢您对《网络犯罪国际立法原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