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回到中国传统美学的源头,了解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的人性论,以及他们的审美观念与艺术观。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人性论切入,对先秦时代儒、墨、道、法几家代表人物——孔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老子、庄子及庄子后学的审美观念、文艺思想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考辨、分析经典和史料,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先秦艺术论的独特创见,并以后世的视角观察先秦传统人性论、艺术论,体现出一种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怀。
本书思路清晰,论证严谨,语言生动流畅,叙述深入浅出,既有相当高的学术性,又有一定的普及性。
作者简介
作者张学君,内蒙古赤峰市人,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2005年获得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学研究和中西文化比较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2016年出版了语文教学研究专著《语文指津》,倡导科学深入的文本解读,在语文界有一定的影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绪论 先秦人性艺术论的产生
第一章 孔子:人本主义者的艺术人生
第一节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第二节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第二章 墨子:底层社会的审美公义
第一节 子之言,贱人之所为
第二节 节用非乐,尚同不文
第三章 孟子:仁善之为美
第一节 孟子道性善
第二节 充实之谓美
第四章 荀子:礼义之为美
第一节 性无善恶
第二节 情文俱尽
第五章 韩非子:法家的艺术审察
第一节 人之心悍,故为之法
第二节 明君贱玩好而去淫丽
第六章 老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第一节 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第二节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
第七章 庄子:性情消泯,言语逍遥
第一节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
第二节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第八章 庄子后学:自然人性论美学
第一节 道家的纵欲派
第二节 声色发于性情
后记
此道之美:先秦诸子人性艺术论是2021年由华文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学君。
得书感谢您对《此道之美:先秦诸子人性艺术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