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内容简介
心理抚养是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特别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高体重如何、是否活泼健康,把这些当成爱的全部,却因为疏于了解、关注婴幼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逆转的心理困境,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拒绝交流、出走、顶撞、不合群、学习困难等问题。对此,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在《心理抚养》一书中向父母传递了这样一种理念:养育孩子,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作者认为,心理抚养主要包括情感、性格、观念、能力四个方面,父母必须参与心理抚养的全过程,通过陪伴、关爱、获得孩子的依恋感,进而获得管教孩子、“立规矩”的资本。家长通过参与孩子成长,进行情感抚育,教他做人做事,这种心理抚养比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我们不能错过塑造孩子未来人生的最佳和最关键时期。
孩子在成长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自卑、孤僻、怕被忽视、逃学、闹事……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更顺利地成长?
阿德勒着眼于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他主张,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勇敢的个人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父母和老师在激发孩子的思想及潜能方面,应尽可能避免因受到干扰就放弃,而是要倾尽所能地继续帮助孩子,使他们获得勇气和信念。
作者简介
李玫瑾,著名犯罪心理学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代表作有《谁在犯罪》。她通过三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发现,人的心理问题与早年的养育息息相关,由此提出了人的养育要关注早年心理抚养,尤其要关注与人性相关的情感、与命运相关的性格等观点。她的相关讲座被广泛传播,以其内容为主的著作《幽微的人性》也因此广受好评。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后与弗洛伊德出现分歧,阿德勒更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著有《超越自卑》《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洞察人性》《生活的科学》等经久不衰的心理学经典作品。
章节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
没有时间思维的人容易迷失人生
所有社会问题其实都是人的问题
人的问题源于早年的养育
孩子的问题多是身边的大人造就
亲自陪伴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父母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过程
家庭结构齐全不等于功能健全
家庭功能体现在父母的修为中
要孩子改变,大人要先改变自己
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第二章 心理彰显人之灵魂
遗传与生理相当于“心理硬件”
人的心理遗传中包含着祖上的修为
早年养育相当于系统软件编程
心理系统有缺陷会成终身“漏洞”
意识水平标志着人的心理水准
缺少自我反思意识的人心理不成熟
跳出自我中心,才能更好地识人识己
人的许多潜意识活动常常不自知
改变认识是做思想工作的重点
让心理困扰者自我成长是心理咨询的要义
情绪是观察心理的窗口
情绪需要表达,更需要管理
情绪宜解不宜结,否则容易得“心癌”
个性是人的“心理名片”
危险人格的形成往往与家庭养育方式有关
第三章 心理发展有迹可循
谈恋爱要先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
谈对象怕不可靠,问两个问题就知道
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同一类人有相似的心理发展路径
心理发展有内在的逻辑进程
心理发展还呈阶梯递进的模式
养育的最佳时期是依恋期
青春期最需要父母的智慧
对成年子女要学会放手与接受
为老不尊者早就存在个性缺陷
.......
导 言 / 1
第一章 人格的统一 / 1
第二章 对优越感的追求及在教育上的意义 / 15
第三章 该怎样引导孩子去寻求优越感 / 39
第四章 自卑情结 / 55
第五章 儿童成长—— 防止自卑情结 / 73
第六章 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及所遇障碍 / 93
第七章 儿童在家中的地位:心理境况及处理方式 / 113
第八章 新的环境:测试儿童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 125
第九章 孩子的学校生活 / 143
第十章 外在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 167
第十一章 青春期及儿童的性教育 / 187
第十二章 教育者的使命 / 205
第十三章 关于父母的教育 / 217
附录一 个人心理问卷 / 231
附录二 五个孩子的案例及评析 / 241
李玫瑾心理抚养+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共2册)是2021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作者李玫瑾,阿德勒。
得书感谢您对《李玫瑾心理抚养+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共2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