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历史视野下探寻民族精神,提炼历史时期特色,为新挑战提供借鉴。

内容简介

本书《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由此立论,以中华民族历史变迁的过程为主线,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和考察先秦下降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发展与进步,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历史衍变及现状,创造性地提炼出各个大的历史时期所彰显的特色精神,为如何培育与弘扬面向新形势新挑战的民族精神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历史借鉴与思考。

作者简介

作者史革新,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近年来侧重清代理学及学术问题的研究。主要著述有《满代理学史》(上卷)、《宏观中国史》等,曾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晚清卷》《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等书,发表学术论文九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论

第一章 民族与民族精神

第一节 民族、国家与民族精神

第二节 民族精神的成因

第三节 民族精神的功能

第二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内涵

第一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阶段性发展和特点

第三章 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节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第二节 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

第三节 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附录 中华民族精神研究概述

第一编 先秦秦汉:中华民族精神的奠基

第一章 华夏族的形成

第一节 三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与华夏诸族的融会

第二节 华夏与诸少数族

第三节 华夏族的形成

第二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奠基

第一节 百家争鸣与华夏精神

第二节 民族精神的奠基

第三章 大一统局面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节 “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出现与巩固

第二节 秦汉疆域的开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第三节 文治政府的构建与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多民族交融与民族精神的整合

第四章 从乱世到盛世:民族精神的整合

第一节 从魏晋风度到唐人风采

第二节 从三教并重到理性精神的崛起

第三节 以民为本精神的新发展

第五章 民族观念的变迁:从“夷夏之辨”到“华夷一家”

第一节 《徙戎论》与夷夏之辨

第二节 隋唐族源与“华夷一家”的民族观念

第三节 正统之争与民族认同意识的加强

第六章 民族忧患意识与重史情结

第一节 重史精神与民族忧患意识

第二节 “征诸人事,将施有政”的经世情结

第七章 开放的胸襟与多民族文化的交融

第一节 南北互通与中外交流

第二节 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第三节 海纳百川的盛唐气象

第三编 宋元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升华

第八章 多民族统一的新发展和民族起源的认同观念

第一节 多民族统一的新发展

第二节 民族起源的认同观念

第三节 正统观的变化

第九章 变古时代与民族精神的升华

第一节 理学产生与思维的更新

第二节 创新与兼容的追求

第三节 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经世观念

第四节 太极的和谐思维

第十章 振兴社稷的追求与民本思想的突显

第一节 振兴社稷的追求与王霸义利之争

第二节 民本思想的突显

第十一章 实学思潮下民族精神的新特点

第一节 “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

第二节 “质测之学”中的科学精神

第三节 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

第十二章 明清之际民族精神的新阐释

第一节 “明道救世”思想的新内容

第二节 “气节”、“忠孝”与担当道义

第三节 批判专制独裁的启蒙意识

第四节 义利观的转变

第十三章 中外交往观念的变动

第一节 正统观念的转变与影响

第二节 中外一家民族观的宣扬

第十四章 科技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第一节 破邪求实

第二节 实践精神与明清科技文化

第三节 “西学中源”思想的利弊

第四编 DISIBIAN晚清民国:近代中国社会的剧变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铸”

第十五章 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

第一节 近代中国社会的剧变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三节 “重铸国魂”

第十六章 “爱国乃天下之盛事大业”

第一节 从“忠君爱国”到近代爱国主义

第二节 维新志士的“保国”情怀

第三节 同盟会员的救国豪情

第四节 共产党人的爱国正气

第五节 全民抗战:“以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第十七章 革命精神的光大

第一节 革命语义的转变

第二节 革命观念的传播

第三节 革命精神的阐扬

第十八章 科学精神的倡导

第一节 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对固有观念的冲击

第二节 呼唤科学精神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第十九章 民主精神的追求

第一节 追求民主

第二节 制度设计

第三节 民主精神的积淀

第五编 DIWUBIAN新中国:中国的崛起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

第二十章 新中国的建立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第一节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二节 改革开放

第三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汇聚

第一节 英雄辈出的时代

第二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的焕发

第四节 时代精神的汇聚

第二十二章 接受科学精神的再洗礼

第一节 “向科学进军”

第二节 “人民的知识分子”

第三节 “真正科学家的态度”

第四节 百家争鸣与独立思考

第五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十三章 民主精神的发展

第一节 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第二节 民主精神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第二十四章 “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第一节 民族尊严与民族自信心

第二节 自力更生精神的光大

第三节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十五章 开拓创新、走向世界

第一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二节 中华气度:走向世界

第二十六章 中华民族的情怀:团结、统一、和谐

第一节 多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第二节 捍卫国家统一

第三节 建设和谐社会

后记

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是2014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史革新。

得书感谢您对《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历史语境下的德国与欧洲(北京大学史学丛书) 电子书
学术论坛“历史语境下的德国与欧洲”论文集。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明清女性文人研究:以明清文坛“冯小青现象”为例 电子书
本书围绕明清之际的冯小青其人其事及产生的“冯小青现象”,讲述了明清时代女性文人创作的社会背景、女性文人的创作发展、男性文人对其创作的认同与赞扬。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东盟十国:文化教育与商业机遇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三章。第一章“‘一带一路’与东盟十国”包括十个小节,首先,从历史发展的逻辑,回顾了“一带一路”的历史进程、普世价值、文明交流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其次,从现实的角度,解读了东盟十国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和商业机遇,介绍了“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中“中南半岛走廊”的发展和建设现状。最后,从地域经济的角度,阐述了福建省政府、福建文化、陈嘉庚精神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第
历史的观念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涵盖了古今中西主要的历史思想和历史理论。上编为“中国历史观念”,共4章,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主要的历史观念,从先秦神意历史观一直到严复、章太炎的历史进化论;下编“西方历史观念”,共分12章,论述了西方的主要历史观念,从希罗多德的历史思考直到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历史就是人类的自我认识史,人类的历史实践孕育了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反过来,人类的理性和智慧也促进了文明的
文化视野的中国古代科技 电子书
从文化史的角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状况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