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公益损害救济

论环境公益损害救济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环境损害救济制度存在问题,应建立新法律体系。

内容简介

环境公益损害具有时空影响广、主体不特定和因果关系复杂的特点,需要专门法律制度进行救济。当前中国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制度有以下缺陷:(1)在宪法选择规则层面,环境权内容及公众参与范围不清、国家环保责任不明、司法权对行政权监督不力;(2)在集体选择规则层面,救济渠道不畅、部门管理冲突、知情权保障不够;(3)在日常操作规则层面,损害后果评估难、因果关系查明难和各部门协调难。傅剑清著的这本《论环境公益损害救济——从公地悲剧到公地救济》将法学之公共信托、环境权、代际公平理论与社会经济学的制度成本分析、集体行为分析研究成果结合,探索建立新型环境公益救济法律体系。建议宏观上从增加制度供给、提高可信承诺和完善有效监督三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微观上将环境权、公众参与、环境合作、环境协议、环境强制保险和设立环境法院等制度措施进行有机整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总序

内容摘要

前言

第一章法域之维的环境与环境公益损害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辨

一 重提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 “人定胜天”还是“无为而治”: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

三 “天人合一”:人类生态中心主义哲学的环境观

第二节 法域之维的环境及其基本特征

一 环境法中的环境及其类型

二 环境法中的环境之基本特征

第三节 环境公益损害的概念与特征

一 环境公益

二 环境公益损害与环境公害

三 环境公益损害与环境侵权

四 环境公益损害的特征

第二章公地悲剧理论及其对环境公益损害救济的启示

第一节 “公地悲剧”——环境公益损害救济的逻辑起点

一 “公地悲剧”现象的发现

二 对“公地悲剧”的早期理论分析

第二节 “公地悲剧”的经济学解决方法

一 科斯定理与市场失灵

二 公有化模式及政府失灵

三 集体自治模式的探索

第三节 “公地悲剧”理论对环境公益损害救济的启示

一 理论模型化的陷阱

二 制度评估的新方法

三 “产权界定”困境的突破

第三章环境公益损害救济的法理

第一节 第三法域的划分

一 对公私法划分的挑战

二 环境立法的尴尬与解脱

第二节 公共信托原则

一 公共信托原则概述

二 公共信托原则与私法

三 公共信托原则与公法

四 公共信托原则与社会契约

五 从“公地悲剧”看公共信托原则

第三节 环境权

一 环境权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 环境权的法理

三 从“公地悲剧”看环境权理论

第四节 新生态主义:从生态“平衡论”到“非均衡论”

一 新生态主义理论

二 新生态主义与环境法的变革

三 新生态主义理论下环境法的变革路径

第四章国外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制度及其实践

第一节 归责原则及其实践

一 过失责任原则

二 过失责任原则向无过失责任原则的过渡

三 无过错责任原则

四 外国归责原则的实务

第二节 举证责任制度及其实践

一 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

二 因果关系推定

三 公民信息请求权

第三节 其他特殊制度

一 最新判定环境损害的标准

二 设备及设备持有人的概念

三 损害赔偿范围及上限制度

四 政府环境保护责任

五 环境损害责任的免除事由

六 环境公害防止协议制度

第五章环境公益诉讼及其功能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的分类和特点

一 公益诉讼的渊源

二 环境公益诉讼及其分类

三 环境公益诉讼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目的与价值分析

一 传统诉讼机能理论与现代诉讼机能理论的碰撞

二 环境公益诉讼推动环境政策形成的机能及其运用

三 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与价值分析

第三节 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发展概览

一 美国公民诉讼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二 日本公害审判·环境保护诉讼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三 对美国和日本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效用评价

第六章我国环境公益损害救济的困境

第一节 宪法选择规则层面的缺陷

一 公众参与原则的缺位

二 国家环境保护责任不明

三 环境司法不力

第二节 集体选择规则层面的缺陷

第三节 日常操作规则层面的缺陷

一 损害形式多样、因果关系难以查明

二 损害影响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

三 损害者与受害者地位不平等

四 举证困难

五 实证分析:以《侵权责任法》为例

第七章建立我国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制度之构想

第一节 “公地的救济”之法律构思

第二节 横向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制度体系的架构

一 提供多元化的环境公益损害救济方式

二 建立高效的司法监督和公众监督制度

第三节 纵向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制度内容的充实

一 宪法选择规则层面

二 集体选择规则层面

三 日常操作规则层面

四 刑事责任层面

结语对我国环境公益损害救济法律制度的寄语

关键词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论环境公益损害救济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傅剑清著。

得书感谢您对《论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农村女犯人:生活世界中的纠纷与抗争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博士张晓红通过研究农村女性犯人的案件来解析她们的逻辑和生活经历。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 电子书
1.内容前沿,版本知名 本书严格依据2018年3月《政府会计制度》编写而成。自2019年1月1日起,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将要在全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全面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很大,首先,将原来的9种会计制度全面合并成为《政府会计制度》;其次,一项业务,两笔分录,一本账簿,两套报表;结尾,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融为一体。本书严格依据《政府会计制度》编写,帮助大家深度学习《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与要求,帮助大家能够正确依据《政府会计制度》办理好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2.清晰逻辑导图,学习更加便捷。 本书中充分发挥了逻辑导图的优势与优点。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用逻辑导图的方法来表现会计分录的前因后果及数字关系,具有天然的优势。本书充分发挥逻辑导图的优势,对各种会计规定进行了清晰条理的阐述,使得本书阅读体验感好于同类图书,这也成为本书的一个亮点和优点。 3.精选实务案例,提高分析能力。 由于先天的限制,《政府会计制度》具有“原则、笼统、条文化”等不足,将《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应用于日常会计工作很是不易。本书非常重视案例的收录与讲解,把《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具体化到日常的经济业务处理之中,是把准则与实务连接在一起的桥梁与纽带。 4.实务操作演练,快速提升是实操能力。 本书针对专业读者,旨在帮助读者解决实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被动的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很难理解其实质要求的,也很难做到灵活的应用。本书以实务操作为核心,处处进行深度分析,案例中不仅阐述怎么办,更是强调说明为什么这么做,帮助大家读透制度,准确应用制度。
新编公文写作全能一本通:格式、技巧与范例大全 电子书
51种公文体例,囊括所用常见公文形式 200多个公文写作模板,拿来就可以套用 30多个写作技巧指导拓展,一线写手手把手指导技巧 全书配更多拓展阅读二维码资源 先讲理论,后讲范例。对公文的所有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讲解,在此基础上,再依次介绍各类公文的写作方法,这样便于读者更好地消化吸收。 种类齐全,范例丰富。本书针对各种类型下的不同公文,都给出了典型的范例,让读者可以照猫画虎。并对各类公文的特点、种类、写作方法、写作格式进行详细讲解,进而可以对该公文有更系统的地认识。 栏目多样,知识面广。本书在讲解过程中使用了“专家点拨”“写作技巧”“扩展阅读”等栏目,丰富书本的同时,可以使读者获取到更多与公文相关的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海量模板与案例下载。本书配套的光盘收集了大量的公文模板和案例,并录制有专业的公文写作方法与过程,可以更全面和直观地帮助读者进行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 电子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标投标法》颁布12年来,我国招投标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招投标市场不断壮大,行政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招投标制度日趋完备,对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采购质量效益,预防惩治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招投标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规避招标或者搞“明招暗定”的虚假招
人力资源法律风险防控从入门到精通 电子书
目标读者: 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 培训管理岗位专员、主管、经理、总监等相关从业人员 企业大学负责人、培训讲师、培训专员、培训管理人员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或实务操作的初学者 想要从事培训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 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 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证书的学员 需要培训管理工具书的人员 想要获取或学习培训管理实战案例的人员 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企业高管、总经理 其他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感兴趣的人员 风险和利益,是企业家关注的两个基础性问题。企业家只有将风险和利益并重对待,才能够保证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目前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爆发率高、大的风险之一。法律风险一旦决堤,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作为管理者/HR,你是否已经发现了企业存在的问题:法律意识不充分、用工体系不完善、规范化办公不全面、对劳动者管理不合法等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学会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用人单位如果不加强法律风险防控的意识,那只能是双方博弈中的失败者。 本书总结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各个阶段法律风险防控的关键技能、操作步骤和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了大量的实操案例,专注解决企业在法律风险的防控和处理层面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