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聚焦课堂教学》是费岭峰30年经验的结晶,探讨教学的深入思考。
内容简介
《聚焦课堂教学——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研课手记》是数学特级教师费岭峰三十余年课堂观察所积累的成果,收集了作者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观摩同伴课堂的所思所感而撰写的代表性文章。全书分为“聚焦课堂教学背后的理念”“聚焦教学内容的理解转化”“聚焦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聚焦身边高手的课堂智慧”四部分,都体现了对课堂教学现场的关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直面教学现场的行与思
第一章聚焦课堂教学背后的理念
1 学生视角的课堂特征与实践要点
一、学生视角的课堂特征
二、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实践要点
2 教学情境设置的学科特性
一、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情境的基本要素
二、数学教学情境需蕴含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
三、数学教学情境为提升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服务
3 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意义及其基本路径
一、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是数学教学的应然追求
二、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理性思维发展的基础阶段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基本路径
4 预学的实践意义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
一、预学的含义及实践意义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学设计要点
三、基于预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要点
5 重设学路,突出数学学习的挑战性
一、“顺畅”是否就是教学效果好?
二、由“一般”到“特殊”学习路径设计的教学价值
三、怎样设计从“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路径?
6 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与特定内容学习的经历
一、源于特定内容学习的活动经历,是基本活动经验形成的基点
二、特定活动经验的形成,需要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得以实现
7 数学模型思想及其教学策略初探
一、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及表征方式
二、数学模型思想的教学策略
8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定位与教学设计思考
一、课程“目标”的变化与“问题解决”的重新定位
二、人教版《数学》中“问题解决”的编写特点
三、基于“修订版《数学》”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思考
第二章聚焦教学内容的理解转化
1 教学内容是需要系统解读的
一、问题在哪里?——两节内容的比较分析
二、问题是怎样产生的?——教师教学理念的剖析
三、如何有效解读教材?——系统解读新教材的策略
2 “螺旋上升”的价值实现于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一、教材内容解读与教学目标定位
二、核心活动设计与分析
3 探寻“转化”背后的教学价值
一、化归思想在不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中的价值
二、化归思想方法在不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教“简便计算”
一、“简便计算”是什么?
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简便计算”怎么教?
5 “图形与变换”教学难在哪
一、“图形与变换”是怎样的知识内容?
二、教学“图形与变换”的难点在哪里?
三、小学阶段需要学生对“平移”“旋转”及“轴对称”内容达到的认识水平及难点梳理
6 数学学习应突现探究过程的科学性
一、“误差”,无法回避的现实
二、寻找科学的验证方式
三、实践后的再思考
7“形式”探究同样具有思考的价值
一、“形式”差异本身就是一个思维节点
二、探究“形式”的过程是一个深刻理解算理的过程
三、源于问题解决的思考才是有价值的
8 忽视“证伪”教学的原因及对策
一、忽视“证伪”教学的三种典型表现
二、忽视“证伪”教学的原因分析
三、改变忽视“证伪”教学的对策
第三章聚焦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
1 概念建构:一个表象建立和丰富的过程
一、问题产生:学生读了“定义”,怎么就不会画呢?
二、原因分析:概念理解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实践思考:几何概念的建构是一个典型的表象建立与丰富的过程
2 回归本源,为学生的数学理解找到支点
一、教学设想
二、教学实践
三、实践反思
3 拉长过程,突显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
课前思考:“问题解决”仅仅是已学知识技能的练习巩固与简单应用吗?
教学实践:设计从“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路径,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课后反思:拉长过程,突显问题解决中的经验形成,同样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目标
4 三重认知,助力“数概念”立体建构
一、在学习《小数的意义》之前,学生对小数有怎样的认识?
二、如何引导学生在“数理”层面上理解与掌握“小数的意义”?
三、教后再思:三重认知的教学意义与价值
5 运算法则需要“立体”建构
一、从“形式模仿”到“意义理解”究竟有多远?
二、“分数乘分数”算法探究的价值在哪里?
三、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分数”算法可行吗?
四、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分数乘分数”算法的过程?
五、实践后的再思考
6 基于概念学习,超越概念认知
一、“周长”到底是什么?学生已具有怎样的“周长”前概念?
二、通过《周长》一课的学习,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达到怎样的程度才是合理的?
三、基于周长学习的活动,怎样组织才能既围绕教学核心,又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7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一、从教材编写者对《倍的认识》在学习时间点上的调整,认识“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内涵
二、调整后的教材关于《倍的认识》一课的编写特点与不足
三、基于教材内容处理后的《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
四、教材重新处理后的《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8 寓思于动,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力
一、作为一节拓展课的《正方体展开图》的教学价值是什么?
二、基本学习路径
三、教学过程设计及意图说明
四、教后反思
第四章聚焦身边高手的课堂智慧
1 教学目标的达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目标的层次体现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中
二、目标的层次体现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中
三、目标的层次体现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中
2 以学定教,真正体现“导”的价值
一、“螺旋上升”对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
二、基于“螺旋上升”设计理念的课堂教学实施要点
3 量角器:“认读”还是“解读”
一、量角器的认识,仅仅定位于“认读”够吗?
二、量角器认识的学习价值在哪?
三、基于“解读”的“量角器的认识”教学如何设计?
4 在意的是“数学思考”
一、对“分类”的误读
二、《四边形的认识》到底是怎样的一节内容?
三、教学实践
四、教学反思
5 学生是怎样建构数学模型的
一、从生活场景到平面表达,其实是一个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二、学生是怎样建构数学模型的?
三、数学模型建构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怎样的帮助?
6 先试后导,依“学”施“教”
一、缘起
二、学习基础分析与教学策略思考
三、教学过程设计
四、教后反思
7 借助多元表征,发展数学思维
一、缘起
二、对《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一课中“有序思考”的教学定位的解读
三、体现“以多元表征丰富学生‘有序思考’活动经验”理念的《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一课的教学活动设计
8 以编带理,学生经验唤起的自主建构
一、《9的乘法口诀》教学可以承载怎样的学习目标?
二、突出立体建构口诀意义的《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活动该如何设计?
三、实践思考
后记三十余年,体味着研课的乐趣
聚焦课堂教学——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研课手记是-0001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费岭峰。
得书感谢您对《聚焦课堂教学——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研课手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