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访谈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戴燕教授,以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中国学术、文化的思考,深度访谈老一辈学界泰斗,立意高、关怀远、访谈主题深切。
内容简介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思想。通过戴燕教授对何兆武、李学勤、章培恒、王水照、裘锡圭等十一位从抗战到当下的老一辈中外学人的访谈,使我们了解了那个即将过去的时代中发生过的历史,以及那一代历史中的学人的思考与抉择——他们的政治关怀和学术理想是什么?在巨大的社会变动中,他们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他们又是如何思考历史与未来,如何承上启下的?
一个个学者,体现了一代的学术、思想的风气。这些学者,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精神的脊梁,是学术文化的灵魂。鉴往知来,当今学人只有充分了解上一辈学人的学术及思想,才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也是前辈学者的学人心史。
作者简介
作者戴燕,祖籍安徽芜湖市,生于合肥市。978年初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82年初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中华书局从事古籍整理的编辑工作,所编徐震堮著《玉台新咏校笺》、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等曾获得过"国家图书奖"古籍类的奖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何兆武《上学记》之后
期待《上班记》:个人化的学术史
道德困境:历史评价的伦理问题
联大记忆:一笑人间已沧桑
史学理论:一元与多元
李学勤“这辈子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
有没有可能把中国古代跟外国古代做一个比较性的研究
我总觉得我们中国的古代文明很多地方被贬低了
我对国际汉学一直很关心,并不只关注中西交通
国学本身热不热,和我们自己的国势有关
我的观点是,教授不上课不像话
章培恒述学兼忆师友
对鲁迅的认识及入党
教会学校与“五四”传统
与王元化先生访问日本
复旦中文系的黄金时代
王水照文学史谈往
北大的清华学风
对我影响大的是钱锺书、何其芳
文学史的写作回忆
裘锡圭古典学的重建
为什么提出“古典学”重建
“古典学”研究的是作为我们古代文明源头的上古典籍
要努力提高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研究水平
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要很好地结合起来
郭沫若是个了不起的学者
对我影响大的是张政烺先生和朱德熙先生
关于文化人类学、芝大名誉博士、《马王堆简帛集成》等
京沪生活及读书爱好
朱维铮“国学”答问
“国学”的前提是什么?
历史上有没有不变的“儒学”?
“国学”、“国粹”怎样变成国货?
如何才能自由讨论?
陆谷孙你这一生离不开它
希望外文系是个好的求智场所
要让词典反映出中国文化如何接受英文、运用英文
文学研究还是要以文本为主
张信刚复兴中华相期在明天
中国文化认同
什么是历史的趋势
替两岸学术交流开先河
中国文化的自我更新
兴膳宏、川合康三、金文京历史与现状——漫谈日本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明治以来的中国古典研究
从汉学教养到中国学研究的变化
训读的特点及必要性
为什么研究六朝文学及如何研究
中国文学与日本精神
研究中国的边缘文化及其与中心文化的交流
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是201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