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 规划教材修订说明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自1978年第1轮出版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几十年来,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以裘法祖、吴阶平、吴孟超、陈灏珠等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几代德高望重、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医学家、教育家参与了本套教材的创建和每一轮教材的修订工作,使我国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形成了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系统优化、内容衔接合理、结构体系科学的由规划教材、配套教材、网络增值服务、数字出版等组成的立体化教材格局。这套教材为我国千百万医学生的培养和成才提供了根本保障,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水平、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巨大贡献,并通过教材的创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了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医药学相关学科或领域的教材建设和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医药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医药学教材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创建了中国特色医药学教育教材建设模式。老一辈医学教育家和科学家们亲切地称这套教材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

本套第九轮教材修订启动之时,正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之际,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全方位深入推进之时。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亲自批示“人才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第1资源,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对于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并着重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奋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

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人民卫生出版社紧紧抓住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以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全面启动为契机,以规划教材创新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服务于医改和教改。第九轮教材的修订原则,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努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发展以“5 3”模式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切实落实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要求,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全国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精神鼓舞下和老一辈医学家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全国一大批临床教学、科研、医疗第1线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教授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优秀传统,以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积极参与第九轮教材的修订和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医药卫生行业人才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创新编写思路和编写模式,不断完善表达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编写水平和质量,已逐渐将每一部教材打造成了学科精品教材,使第九轮全套教材更加成熟、完善和科学,从而构建了适合以“5 3”为主体的医学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满足卓越临床医师培养需求的教材体系和优化、系统、科学、经典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教材质量,为第十轮教材的修订工作建言献策。

作者简介

主 编 简 介

诸欣平

1955年11月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北京市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ICT)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担任多个专业期刊的编委。获“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是北京市精品课程《人体寄生虫学》的负责人和2011年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的指导教师。

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32年。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国际合作及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其中国外SCI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担任“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8版)主编,“十二五”全国高等学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3版)第二主编,国家医学教育题库《人体寄生虫学》学科主编。主编专业英文教材Medical Parasitology,以及副主编和参编其他15部专业教材或书籍。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1项。

苏 川

1970年7月生,南京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现代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并获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专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Rochester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从事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研究,包括宿主的抗感染免疫机制、病原体的致病机制及其免疫逃避机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国家“973”课题(骨干)、重大科技专项(传染病重大专项)子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Pathogens、EMBO J、Aging cell、Eur J Immunol、PLoS NTD、Vaccine、Microbes Infect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共同主编国内首部《人体寄生虫学》数字教材,共同主编五年制临床医学国家规划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8版),副主编长学制临床医学国家规划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3版)。

副主编简介

吴忠道

1962年4月生,博士、教授。现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党委书记、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媒介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寄生虫病分会常务理事及教育学组组长、广东省寄生虫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转化医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在包括PNA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曾获得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奖励;是长学制《人体寄生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数字教材《人体寄生虫学》(人民军医出版社)主编,获得2次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是宝钢优秀教师和广东省教学名师。

李朝品

1956年10月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首批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安徽省第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和病原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博士后岗位工作站负责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多家专业学术刊物主编、副主编。

1977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科研工作。承担省级教研课题10余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参与“863”基金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等纵向、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人员100余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自然科学三等奖4项,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先后主编《医学寄生虫图鉴》《医学节肢动物学》《中国粉螨概论》等专著20余部。

刘文琪

1972年1月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目前主要从事寄生虫宿主相互作用驱动的免疫调节网络及血吸虫病肝脏病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多项国家“86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发表10余篇SCI论文。从事寄生虫学教学工作20余年,同时担任本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讲教师。参编国家规划教材8部,主持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及MOOC课程2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2014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程彦斌

1963年10月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教授、研究生导师,医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委员,《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西北医学教育》《热带医学杂志》等专业期刊编委。

从事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和科研以及医学教育工作30年。主编教材3部、副主编或参编教材及专著15部。参与教育部医学教育综合改革项目2项、省级教改2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2项。2004年和2013年分别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04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基金5项,发表文章30余篇。

章节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引言2

   一、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2

   二、中国寄生虫病防治的成就、现状及任务  2

   三、新现与再现寄生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和食物源性寄生虫病  3

第二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5

   一、寄生关系及其演化  5

   二、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型  6

   三、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  7

   四、寄生虫的分类系统  8

第三章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10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10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  10

第四章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12

   一、免疫应答类型  12

   二、免疫应答的作用  12

   三、寄生虫抗原  12

   四、免疫应答的主要过程  13

   五、免疫逃避  14

   六、超敏反应  15

第五章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17

   一、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17

   二、多寄生现象  17

   三、幼虫移行症  17

   四、异位寄生  18

第六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19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9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20

   三、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20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21

第七章 现代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发展方向22

第二篇 医学原虫学

第八章 医学原虫概论26

第九章 叶足虫31

 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31

 第二节 其他消化道阿米巴  36

   一、迪斯帕内阿米巴  36

   二、结肠内阿米巴  36

   三、哈门内阿米巴  36

   四、微小内蜒阿米巴  37

   五、布氏嗜碘阿米巴  37

   六、齿龈内阿米巴  38

 第三节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38

第十章 鞭毛虫41

 第一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41

 第二节 锥虫  46

   一、布氏冈比亚锥虫与布氏罗得西亚锥虫  46

   二、枯氏锥虫  47

 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48

 第四节 阴道毛滴虫  51

 第五节 其他毛滴虫  53

   一、人毛滴虫  53

   二、口腔毛滴虫  53

   三、脆弱双核阿米巴  54

   四、蠊缨滴虫  54

第十一章 孢子虫57

 第一节 疟原虫  57

 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  69

 第三节 隐孢子虫  74

 第四节 其他孢子虫  77

   一、肉孢子虫  77

   二、贝氏囊等孢球虫  78

   三、微孢子虫  79

   四、人芽囊原虫  81

   五、巴贝虫  82

第十二章 纤毛虫85

 结肠小袋纤毛虫  85

第三篇 医学蠕虫学

第十三章 吸虫90

 第一节 概论  90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93

 第三节 布氏姜片吸虫  98

 第四节 肝片形吸虫  100

 第五节 并殖吸虫  102

   一、卫氏并殖吸虫  102

   二、斯氏并殖吸虫  105

 第六节 裂体吸虫(血吸虫)  106

 第七节 其他人体寄生吸虫  117

   一、异形吸虫  117

   二、棘口吸虫  119

   三、徐氏拟裸茎吸虫  120

   四、后睾吸虫  121

第十四章 绦虫124

 第一节 概论  124

 第二节 曼氏迭宫绦虫  129

 第三节 阔节裂头绦虫  132

 第四节 链状带绦虫  133

 第五节 肥胖带绦虫  137

 第六节 亚洲带绦虫  139

 第七节 微小膜壳绦虫  141

 第八节 缩小膜壳绦虫  143

 第九节 细粒棘球绦虫  145

 第十节 多房棘球绦虫  148

 第十一节 犬复孔绦虫  151

 第十二节 其他人体寄生绦虫  152

   一、西里伯瑞列绦虫  152

   二、克氏假裸头绦虫  153

   三、司氏伯特绦虫  154

   四、巨颈带绦虫和泡状带绦虫  154

   五、线中殖孔绦虫  155

第十五章 线虫157

 第一节 概论  157

 第二节 似蚓蛔线虫  162

 第三节 毛首鞭形线虫  164

 第四节 蠕形住肠线虫  166

 第五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167

 第六节 粪类圆线虫  172

 第七节 旋毛形线虫  175

 第八节 丝虫  178

   一、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179

   二、旋盘尾线虫  184

   三、罗阿罗阿线虫  185

 第九节 广州管圆线虫  186

 第十节 其他人体寄生线虫  189

   一、东方毛圆线虫  189

   二、美丽筒线虫  190

   三、结膜吸吮线虫  191

   四、棘颚口线虫  192

   五、艾氏小杆线虫  193

   六、兽比翼线虫  194

   七、麦地那龙线虫  195

   八、肾膨结线虫  196

   九、肝毛细线虫  197

   十、异尖线虫  198

第十六章 猪巨吻棘头虫201

   附:水蛭  203

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学

第十七章 概论206

   一、医学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206

   二、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206

   三、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  206

   四、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208

第十八章 昆虫纲210

 第一节 蚊  210

 第二节 白蛉  216

 第三节 蠓  218

 第四节 蚋  219

 第五节 虻  219

 第六节 蝇  220

 第七节 蚤  224

 第八节 虱  226

 第九节 臭虫  228

 第十节 蜚蠊  229

 第十一节 毒隐翅虫  231

第十九章 蛛形纲233

 第一节 蜱  233

   一、硬蜱  233

   二、软蜱  237

 第二节 革螨  238

 第三节 恙螨  241

 第四节 蠕形螨  244

 第五节 疥螨  246

 第六节 粉螨  248

 第七节 尘螨  250

附  录

附录一 主要寄生虫及寄生虫病一览表254

附录二 中国其他少见寄生虫病简介256

附录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寄生虫感染的应急处理258

附录四 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技术261

 第一节 病原学诊断技术  261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技术  270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273

 第四节 组学技术  274

附录五 常用抗寄生虫药物一览表276

附录六 常用寄生虫学网站280

主要参考文献281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82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290

本书测试卷

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是201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诸欣平。

得书感谢您对《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电子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婴...
计算机专业英语 电子书
每章内容专注于某一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便于知识点的掌握和分解; 每章的最后设置了专业英语应用模块; 全书增加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商务、物联网、网络社区、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电子支付、物流、3D 打印等新技术。
超声医学 电子书
超声医师规范化培训卫计委规划教材。
说书人与梦工厂 电子书
关于网络文学的社会学探讨,网文江湖的“百晓生”。
电子商务安全与支付 电子书
作者为济南职业技术学院资深教师孟丛,孟老师从事电子商务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教授电子商务安全雨与支付、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编辑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