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舒咏平近年来关于广告传播、品牌传播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立场,由广告传播演进变革的思考,进而探讨品牌传播的理论建构。这些文章敏锐针对正在发生的国家传播、媒体变化、自主品牌、广告互动传播、新媒体广告的“原生之困”等,提出了诸多创新观念,如国家品牌传播、信息邂逅与搜索满足、个人品牌建构等。
同时,针对中国传播实践与理论的需要,以品牌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角度切入,考察品牌传播理论建构的主体性、史学观与思维变革,分析品牌传播的内涵,并由正向价值导向的“品牌传播”进一步导向“国家品牌传播”,思考“国家品牌传播”提出的逻辑,分析中国国家品牌传播的新闻自觉。
作者简介
作者舒咏平,安徽黄山人,二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品牌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有《品牌聚合传播》《品牌传播策略》《品牌传播论》《中国大品牌》《广告传播学》《广告传播与公共信任》《新媒体与广告互动传播》等著作20余种。是“品牌传播”概念早提出并展开系统研究的学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喻园新闻传播学者论丛编辑委员会
总序
自序 品牌传播:信息时代的主体建构
上篇 品牌传播理论建构
品牌传播理论建构的主体性、史学观与思维变革
一 品牌传播研究本质是主体性传播理论建构
二 品牌传播史研究是对人类传播智慧的传承
三 品牌传播载体观是对广告媒体思维的突破
品牌即信誉主体与信任主体的关系符号
一 品牌的信誉主体性
二 品牌信誉由信任主体建构
三 信誉主体与信任主体的关系符号达成
品牌:传受双方的符号之约
一 消费者主导的“狗不理”符号意指
二 “狗不理”符号所指的历时性差异
三 品牌核心价值传播与“狗不理”内涵回归
习近平讲话中有关品牌观点的学习与解读
一 品牌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取向
二 品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
三 在对外开放中,中国品牌关系到国家形象
四 品牌可延伸至其他具有标志性的、成功的工作
论品牌传播
一 品牌传播的内涵
二 品牌传播提出的背景
三 品牌传播的特点
“品牌传播”内涵之辨析
一 相关概念的本质追索
二 “品牌传播”的本质内涵
三 “品牌传播”与相关概念
基于网络的品牌传播“长尾化”
一 网络媒体上的“碎片”聚合
二 “长尾市场”与品牌传播“长尾化”
三 品牌传播“长尾化”的操作
品牌危机的网上扩散与消弭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 研究问题及假设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设计与实际操作
六 统计结果分析
七 结论
八 研究不足
论“国家品牌传播”
一 “国家品牌传播”概念的提出
二 国家品牌传播的特点
三 国家品牌传播的实践空间
“国家品牌传播”提出的逻辑
一 “国家品牌传播”的提出与内涵
二 “国家品牌传播”提出的实践逻辑
三 “国家品牌传播”提出的理论逻辑
中国国家品牌传播的新闻自觉
一 无产阶级政党尚未执政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核心性体现只能是“党性人民性统一”
二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做主、让国家“强起来”的新时代,“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更典型地体现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中的国家主体
三 党性人民性统一于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梦”,需要“中国国家品牌传播”的新闻自觉
四 国家品牌传播新闻自觉与党性、人民性相统一的主体意识在新闻实践上的体现
自主品牌:华夏文明的致效媒介
一 国际品牌:来源国文化所聚
二 中国制造:亟待打造自主品牌
三 自主品牌:华夏文明之所托
自主品牌故事中的中国形象
一 同仁堂、阿里巴巴:传承并传播中国信誉
二 “长征火箭”“大桥局”:书写并刻录着中国志气
三 海尔、华为:千锤百炼证明中国品质
四 隆平、百度、小米:智慧产品源于中国创造
五 东风、奇瑞、吉利:见证中国自信
从“价格让渡”到“价值满足”
一 “价格让渡”下的品牌危机
二 “价格让渡”传播的原因解析
三 “价值满足”取向的品牌传播
缺憾的自主传播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相关的研究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发现
五 几点结论
国外消费者的中国品牌形象认知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发现
五 结论与讨论
中国品牌与环境的海外消费者认知
一 研究缘起
二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三 研究设计与数据采集
四 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及产品的认知
五 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生长环境的认知
六 主要结论与讨论
中国本土品牌洋符化的符号学批判
一 本土品牌洋符化的涵指表现及意义生成
二 品牌洋符化意义构成的造假本质
三 本土品牌洋符化的造假风险
从大禹治水看个人品牌的建构
一 个人品牌建构的时代意义
二 大禹治水:个人品牌建构的历史标杆
三 个人品牌建构的基本要素
意见博弈:传播的内在图景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互动场”中意见博弈的体现形式
三 线性传播中意见博弈的内在显现
四 结语
广义灵感论:自我传播效应
一 “广义灵感论”的提出
二 广义灵感的本质
三 广义灵感的特点
四 “广义灵感论”提出的意义
下篇 广告传播演进变革
论广告生存的变革
一 广告信息的互动性服务
二 广告载具的精细化整合
三 广告创意的延伸性升级
广告接受心理的微观发生
一 “羽毛效应说”的要点及其缺憾
二 广告传播接受微观发生——心理效应的机制
三 “羽毛效应”对广告传播者思维的调节
广告互动传播的实现
一 广告互动传播观的提出
二 广告互动传播的实现形式
三 广告互动传播的未来走向
广告传播公信力的缺失与导入
一 广告公信力缺失的提出
二 广告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三 广告传播公信力的导入
广告公信力评估模型的建构与操作
一 广告公信力评估的理论探索
二 广告公信力的指标模块与评估模型
三 广告公信力评估模型的操作
数字传播环境下广告观念的变革
一 数字传播技术挑战传统广告形式
二 广告观念变革的体现
碎片化趋势与“广告载具”的微观承接
一 “碎片化”的显性表现
二 “碎片化”指向与“广告载具”的微观承接
三 “广告载具”承接“碎片化”的广告传播学意义
搜索平台上的广告信息呈现
一 搜索平台:信息供需的第一端口
二 广告主信息的搜索平台呈现
三 广告主在搜索平台上信息供给的优化
受众中心的网络广告呈现
一 Web2.0时代,受众真正成为广告传播的逻辑起点
二 大众点评网以受众为中心的网络广告呈现特质分析
三 结语
“信息邂逅”与“搜索满足”
一 传统广告模式本质的反思:信息邂逅
二 新广告模式的核心:搜索满足
三 广告模式嬗变中的实践自觉
新媒体广告的“原生之困”与管理创新
基于企业自有数字媒体的品牌传播聚合性
一 信息碎片引发消费者对品牌接受的聚合艰难
二 企业自有数字媒体传播的反聚合现象
三 形散神聚:品牌自有数字媒体传播之取向
超越营销的品牌营销传播
一 超越营销的三部曲
二 品牌营销传播的三大保障
基于受众评价的广告社会效果研究
一 文献回顾
二 研究思路与设计
三 数据分析
四 结论与讨论
企业公益传播:公益营销的超越
一 公益营销的理论与实践辨析
二 相关理论的启示
三 企业公益传播的界定与内涵
传播通道过剩与品牌人文价值
一 媒体技术引发传播通道过剩
二 由工具走向价值的品牌传播
三 品牌价值的深层追溯:人文价值为本
融媒体广告的特性与品牌传播取向
一 融媒体广告的特性
二 融媒体广告的品牌传播取向
品牌传播服务取向的广告产业转型
一 不可逆转的“广告”萎缩
二 品牌传播服务:广告产业转型之取向
三 品牌传播服务形态的五大拓新
品牌传播:信息时代的主体建构是202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舒咏平。
得书感谢您对《品牌传播:信息时代的主体建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