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主体间意义建构与共享

传播:主体间意义建构与共享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人类话语传播视域考察个体、个体间、群体间意义建构的心理、文化内容,提炼主体(间)意义建构的结构性要素。

内容简介

剖析相关历史节点的话语传播个案,以及不同地域文明族群的话语特征,结合相关意义符号理论揭示个体、群体心理机理、文化背景、行为动机与话语符号表述间的内在关联,建构意在实现主体间意义共享、不同价值主体和谐共存、发展的话语交往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首创意义,预期将对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变革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贾奎林,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著有《论辩传播述评》(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新闻评论应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2012年第2版),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西方传播理论批判

第一节 西方传播学学科地位分析

第二节 经验学派理论分析

第三节 批判学派理论分析

第四节 技术控制学派理论分析

第五节 找寻传播学重构的逻辑起点

第二章 微观意义建构分析

第一节 找寻意义

第二节 意义结构要素分析

第三节 意义建构图式

第四节 意义的表述与解读

第三章 宏观意义系统分析

第一节 野蛮与文明

第二节 宗教与政治

第三节 “格栅”与“群体”

第四节 文化与行为

第四章 意义的传播与嬗变

第一节 传媒科技阴影下的民意表达

第二节 作为枷锁,或者保障的信息传播法

第三节 意义传播的风俗场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传播:主体间意义建构与共享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新华。

得书感谢您对《传播:主体间意义建构与共享》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实现机理与政策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统评价了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的内涵、现状、问题、目标,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人口科学再分布的实现机理和路径选择,初步构建了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三力”理论模型。提出了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五位一体”的政策体系,选取不同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研究以广州、成都和汶川为具体案例,将适度人口的测算方法与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实现机理运用于人口流迁的实践,加以实证分析,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力图为管理者
强治理与弱治理:基层治理中的主体、机制与资源(田野中国) 电子书
以基层政府治理实践为内容,着力探讨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
新媒体新闻写作、编辑与传播 电子书
本书涵盖新媒体新闻写作、编辑与传播,助力从业者专业成长。
新媒体传播与舆论审判叙事 电子书
本书研究的主题是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舆论对于司法审判的影响。
中国学术与话语体系建构(2016) 电子书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本书主要收集和梳理2015年话语体系研究领域相关文章,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归纳为“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马克思主义与话语体系创新”、“人文视野中的话语体系建设”、“经济理论实践与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外交与国际话语权”等5个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