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深度挖掘中国古代民事法律及诉讼制度,法律史爱好者必读。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梳理了自先秦时期至清朝末年,中国民事法律及诉讼制度的发展演进,在历史背景下讲述法律制度,参考历史文献,引用大量史料中记载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语言流畅易懂,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民事法律及诉讼相关制度有极大帮助,具有很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张晋藩教授是我国法学领域的泰斗,他的一系列主要著作构筑了中国法律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者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的专业顾问、中国法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晋藩男,汉族,1930年生,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家特殊贡献津贴。现任社会兼职: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专业顾问。自1954年迄今,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主编教材10余部;发表法律史学论文200余篇。1986年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讲授法律课,1996年、1998年两次为全国人大常委讲授法律课。$$$$$张晋藩,男,汉族,1930年7月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1983年被评为法学教授,中国法制史博士生导师,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法学评议组成员,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老教授协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理事等。现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专业顾问、中国教育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曾出版《中国法制史》第一卷、《中国法律史论》、《法史鉴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清代民法综论》、《中国宪法史》等二十余部专著。此外还主编了《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清朝法制史》、《中国官制通史》、《中国司法制度史》等十余部专著和教材。并发表了专业论文二百余篇。其中不少已译成英、日、韩等国文字出版。1986年应邀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讲授法律课。1996年、1998年两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讲授法律课。$$$$$张晋藩,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代表作有《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华法制文明史》。$$$$$张晋藩(1930-),著名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曾经任国务院第二届(1985-1991年)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张晋藩,著名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曾经任国务院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法制史学的带头人。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中国法律史学会的专业顾问、中国法文化研究会会长等社会职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第一章 先秦的民事诉讼制度
第一节 司法机关
第二节 私有财产权的确立与民事法律的发展
第三节 初具规模的民事诉讼制度
一、起诉与受理
二、审讯与查证
第四节 司法官的责任
第五节 先秦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特点
一、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
二、民事诉讼开始重证据
三、民事诉讼中仍带有神权法的残余
第二章 秦汉的民事诉讼制度
第一节 司法机关
第二节 管辖与起诉
第三节 受理与审讯
第四节 民事责任的追究
第五节 民事调解
第六节 判决与执行
第七节 司法官的责任
第八节 秦汉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特点
一、民事诉讼制度得到出土简牍的确证
二、民刑诉讼的初步划分及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三、司法指导思想上的共性与区别
第三章 唐朝的民事诉讼制度
第一节 司法机关
一、中央司法机关
二、地方司法机关
第二节 告诉与受理
一、诉讼管辖
二、告诉人身份的限制
三、“务限”期内不得受理民事诉讼
四、已过诉讼时效不得受理
第三节 民事案件的审理
一、司法官的回避制度
二、纠问式的审讯方式
三、证据的举证作用
四、审理中的法律适用
第四节 民事诉讼的调解、判决与执行
一、调解
二、判决
三、执行
第五节 司法官的责任
一、关于违反诉讼程序的责任
二、关于违反实体法的行为
第六节 唐朝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特点
一、一准乎礼,于礼以为出入
二、民事审级管辖较为松弛
三、重视证据的证明作用
四、过失毁损器物只负民事责任
第四章 宋朝的民事诉讼制度
第一节 司法机关
一、中央司法机关
二、地方司法机关
第二节 起诉与受理
一、民事诉讼管辖
二、起诉的有关规定
三、民事诉讼的受理
第三节 民事审判的各种规定
一、法官回避制度
二、民事审决的期限
三、民事审理中的强制措施
四、对事实的审理过程
第四节 证据的认定、辨析与勘查
一、民事证据的种类
二、民事证据的效力
三、书证的辨析与运用
第五节 调解与判决
一、调解
二、判决
第六节 民事上诉制度
一、上诉的程序与方式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
第七节 民事执行制度
一、执行的机构
二、执行的方式
第八节 宋朝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依法判决民事案件
二、保护私权益,卑幼可以控告尊长
三、总结审判与勘验的经验
第五章 元朝的民事诉讼制度
第一节 司法机关
一、中央司法机关
二、地方司法机关
第二节 民事诉讼的管辖与受理
一、管辖
二、受理
三、诉讼代理
第三节 民事案件的审理
一、正职官推问
二、证据
三、黑水城文献记载的审理过程
第四节 调解、判决与执行
一、调解
二、判决与执行
第五节 元朝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特点
第六章 明朝的民事诉讼制度
第一节 司法机关
一、中央司法机关
二、地方司法机关
三、军事系统的民事审判机构
第二节 民事审判管辖
一、级别管辖
二、地域管辖
三、专属管辖
四、移送管辖
第三节 起诉与受理
一、起诉的形式
二、起诉的条件限制
三、起诉的受理
第四节 审理与调解
一、法庭的组成
二、民事审理中的强制措施
三、审讯原、被告
四、事实审理与证据判断
五、审理期限
六、调解
第五节 上诉制度
一、监察系统对上诉的受理与审理
二、行政、司法系统对上诉的受理与审理
三、军事系统对上诉的受理与审理
第六节 判决与执行
一、民事裁定、判决和命令
二、执行
第七节 明朝民事诉讼的基本特点
一、民事诉讼权利主体相对扩大
二、适用于民事诉讼的法律有所增多
三、以《教民榜文》的形式规范基层民事诉讼
第七章 清朝的民事诉讼制度
第一节 司法机关
一、中央司法机关
二、地方司法机关
第二节 民事诉讼程序
一、呈控(起诉)
二、受理
第三节 民事诉讼的审判与法律适用
一、民事诉讼的审判
二、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
第四节 调解
第五节 民事诉讼的判决、执行与上诉
一、判决
二、执行
三、上诉
第六节 清代民事诉讼与审判制度的基本特点
一、民事诉讼案的比重不断上升
二、调解息讼优先于堂审判决
三、州县官具有相对自由的裁量权
四、程序简便,一审终审
五、幕吏擅权,操纵司法
六、建立民事诉讼检查制度
第八章 晚清的民事诉讼制度
第一节 晚清修订民事诉讼律的背景
第二节 民事诉讼律的修订过程
一、《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二、《大理院审判编制法》与《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
三、《民事诉讼律草案》
第三节 《民事诉讼律草案》确立的民事诉讼制度
一、审判衙门
二、当事人
三、普通诉讼程序
四、特别诉讼程序
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是2018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晋藩。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