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件结构分析的汉语短语型动结式习得研究

基于事件结构分析的汉语短语型动结式习得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汉语动结式研究:英语母语者理解难度及影响因素。

内容简介

汉语的动结式是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根据动词和补语词汇化的程度,动结式可以分为词、短语词和短语三种类型。本书把短语型动结式(以下简称动结式)作为研究对象。本书的研究目的有三:一、考察高级汉语水平的英语母语者对11类汉语动结式的整体理解情况,二、重点考察高级汉语水平的英语母语者对 “哭湿”、“推倒”、“忙忘”和“听懂”类四类动结式的理解情况,三、考察高级汉语水平的英语母语者对四类动结式的产出情况。本书开展习得研究的方法有三种:一、听力理解实验,二、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实验,三、看视频说话任务。本书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一、高级汉语水平的英语母语者尚不能完全理解这种类型的动结式,理解致使关系比理解参与者角色及其关系的难度更大;二、从事件结构到句法结构映射过程中是否有位置变换会影响学习者对汉语动结式的理解和产出;三、在产出有位置变换动结式时,学习者没有对参与者角色中的动作对象进行加工,但在产出无位置变换动结式时,则受到了动作对象的影响,这个结论跟学习者对动结式的理解过程是一致的。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编辑委员会

总序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节 关于事件结构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汉语动结式的本体研究

第三节 关于汉语动结式的习得研究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基于事件结构的汉语动结式分析

第一节 句法结构和论元结构层面的汉语动结式分析

第二节 事件结构层面的汉语动结式分析

第四章 汉语动结式的理解实验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任务

三 被试

四 实验材料

五 实验结果

六 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汉语动结式事件结构的加工实验

第一节 有位置变换动结式事件结构的加工实验

第二节 无位置变换动结式事件结构的加工实验

第六章 汉语动结式的产出实验

第一节 有位置变换汉语动结式的产出实验

第二节 无位置变换汉语动结式的产出实验

第三节 有动词重复汉语动结式的产出研究

第七章 综合讨论

一 事件结构对学习者理解汉语动结式的影响

二 事件结构对学习者产出汉语动结式的影响

三 学习者理解和产出汉语动结式比较

四 与现有汉语动结式习得研究成果的比较

第八章 余论

一 本研究的难点和存在的不足

二 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1 第四章实验材料

附录2 第五章实验材料

附录3 第六章实验材料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基于事件结构分析的汉语短语型动结式习得研究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冯丽娟。

得书感谢您对《基于事件结构分析的汉语短语型动结式习得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汉语空间极性词与其他词语的组配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组配中出现的空位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挖掘了空位产生的原因并加以解释,有效地解决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认为,空间极性词能否和其他词语组配,受到极性词自身的语义、组配词语的语义和整个结构的结构义的共同制约,部分空间极性词组配前的语义对立关系在与其他语言单位组配后会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类别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围绕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的类别特征展开,对普通话和众多方言的复句及其关联标记模式进行搜集和整理,同时在句法语义相互验证的思路和方法以及语言类型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汉语方言与非汉语的比较,探求和总结现代汉语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类型学特点,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本书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归纳,总结出了普通话中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优先序列等级,以及汉语
复杂动态理论下的汉语交际类型特征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国际汉语教育研究丛书”之一。作者基于复杂理论研究汉语类型特征问题,在构建语言交际类型特征理论框架基础上,对SLA领域汉语作为目的语的类型特征进行研究设计,并对来自美国、韩国、日本、泰国四个国家的留学生的中介语及汉语母语语料库进行对比,总结不同来源国学习者偏误所反映的汉语类型特征的共同之处及差异之处。全书共五章,分别为:绪论,语言交际类型特征的理论基础与理论建构,研究设计,讨论与分析,建议与
复杂动态理论下的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现有研究存在的四大问题,并通过自建国际汉语教师动态数据库,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结构、能力间互动关系、能力影响因素和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