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真化生存: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研究

拟真化生存: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释放了以“拟真”“超真实”为关键词的媒介批判在当下数字资本时代的解释力。

内容简介

“元宇宙”之类的概念预示了一种极致化的媒介生活,正在引发规模空前的讨论。想想看:脸书用户接近地球一半的人口,规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帝国;微信“月活”超过十亿,将庞大的物理疆域浓缩进一个线上社群。超地理、超历史、超组织的媒介宇宙,确乎已在到来的路上。

当人类普遍进入线上化生存,而这种生存方式还未经充分反思,我们确实应该选择一个哲学框架,对当下的生存态势进行整体性把握。在这本书里,我们选取的是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的媒介批判理论及其背后的社会批判理论视野,看看他提炼出的主体性问题、本体论问题,能否助我们在符号流动的媒介中,锚定“何为真”“我是谁”的答案。

作者简介

作者刘文嘉,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先后在光明日报总编室、评论部、全媒体工作,现任光明日报社评室主任,兼全媒体总编室副主任。学术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代法国哲学,涉及部分文化哲学命题。目前致力于媒介批判的跨学科研究,尝试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介入当下媒介现实。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以媒介为支点,哲学想撬动什么?

第一章 寻找一个透视媒介的哲学媒介

第一节 媒介权力与主体命运

第二节 历史年代与理论年代中的鲍德里亚

第三节 当下媒介现实与鲍德里亚现象

第四节 介入性批判

第二章 鲍德里亚媒介理论史前史

第一节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架构及其超越

第二节 乌托邦的想象:象征交换

第三节 “媒介的挽歌”

第三章 鲍德里亚的媒介批判:路径与旨归

第一节 媒介批判理论的关键词和展开方式

第二节 比较视野下的媒介批判理论

第三节 媒介批判的理论旨归:主体性建构

第四章 晚期鲍德里亚与马克思:颠覆或继承

第一节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革命与主体性

第二节 拟真时代的“主体”与“革命”

第五章 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的当下审视:理论及现实

第一节 新媒介成为资本的架构方式

第二节 短视频语境下“真实”的建构

第三节 喧嚣却“沉默的大众”

第六章 结语:消失能否唤回?

参考文献

拟真化生存: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研究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刘文嘉。

得书感谢您对《拟真化生存: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戴维森意义理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思想立足点、形式表征基础和经验解释基础简要分析了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思想来源,从形式表征、经验解释和前理论基础系统阐述了该理论的基本思想,从基本原则、理论特色、重要影响等视角对该理论做出了尝试性的整体评说。本书对戴维森大量论文中的相关哲学思想加以梳理和整合,以合理的结构展示其严谨的逻辑关系,对戴维森真理论、实在论等重大问题做出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对弗雷格、塔尔斯基、蒯因、达米特等人的相关思想进行
差异性社会共识理论研究 电子书
一个日益分化和显现个性差异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寻求沟通、理解、认同和共识的时代。不同利益主体能否达成共识,不同价值取向如何达成共识,如何在利益与价值的通约中,承认差异、寻找共识,始终是困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难题,也是古往今来智者追寻“多样性统一”的哲学问题。这不仅涉及“差异性共识”的本体性存在、方法论转换、共识困境与实现途径,也必然涉及利益多元和价值冲突的意识形态问题。本书即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康德因果性理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掌握康德关于因果性的主要文献和国内外基本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康德的因果性理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其中关于康德因果性理论划分为自然因果性、自由因果性和目的因果性三个层面,尤其是关于目的因果性的划分,有其独到的见解。本书资料翔实、论说充分、结构合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唯物史观的制度理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七章,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制度理念的凸显、制度的内涵与构成、制度起源的实践基础、社会发展的制度维度、人的发展的制度条件等。
现象学入门:胡塞尔的认识批判 电子书
现象学是学派,是流派,也是现象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