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基于对电视传播的考察

神话: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基于对电视传播的考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史论结合的思路,以神话学阐释为方法论研究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播,进而揭示隐藏于节目中的意识形态运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从神话学视域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媒介化生存,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一个认识论范式。此书融合古今中外的相关理论资源,试图建构适用于诠释媒介文化的神话学理论。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播历史进行梳理。并在诸多神话范畴中,详细阐述了仪式化、权力化与娱乐化三个面向,多层次地揭示传统文化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神话要素、结构、作用机制等。并试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全方位融合与现代化竞合,真正规避传播偏误,走出文化神话,生成健康的当代文化。

作者简介

作者晏青,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研读《明史》多年,深入研究过大明末代皇帝崇祯的一生,从中发现了无数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完整还原崇祯失败的真正原因。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

第一章 方法论:传统文化电视传播的神话学阐释

第一节 作为研究对象的传统文化

一 传统文化:一个总体性概念

二 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播形态

第二节 神话面向与解蔽的可能性

一 发现传统文化的神话意蕴

二 传统文化作为现代社会的神话

三 媒介即意识形态:无法回避的论题

第三节 解神话:理论视阈与理路辨识

一 罗兰·巴特的神话学实践

二 先秦的去蔽理论资源

三 神话学理论与怀疑论

四 神话学理论与反本质主义

第四节 去乌托邦:神话学阐释方法论的形构

一 罗兰·巴特神话学理论反思

二 神话学阐释方法论的形构

第二章 历史脉络:传统文化电视传播的实践

第一节 草创期( 1958—1978)

一 早期电视的传统文化传播

二 “文革”时期的传统文化传播

三 恢复期的传统文化传播

第二节 发展期( 1978—2000)

一 传统文化传播的自觉化

二 传统文化栏目化传播

三 传统文化传播的多样化

第三节 多元期( 2000—2013)

一 传统文化传播走向多元

二 传统文化传播的娱乐化

三 传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

第三章 仪式化:传统文化的媒介生存样态

第一节 传统文化:作为仪式的电视传播

一 从巫术到大众媒介:仪式的大众传媒转向

二 仪式化生存: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

三 仪式节目分类与模式

第二节 传统文化仪式:电视脚本、意义生成与召唤

一 传统文化仪式的电视脚本

二 传统文化的意义生成

三 科技时代的召唤仪式

第三节 盛世仪式:符号、共享与价值建构

一 仪式符号的呈现与建构

二 修辞下的国家认同实现

三 “趋于神魅化的国家理性”

第四章 传统文化的政治实践与共同体维系

第一节 作为权力的传统文化

一 意识形态:被压抑的重返

二 国家权力:基于对执政党的考察

三 传统文化:作为执政资源的考察

第二节 传统文化:走向政治权力的现代知识

一 传统文化的知识化转向

二 作为常识的传统文化

三 作为伦理的传统文化

第三节 “家—国”同构与共识同构

一 春晚中的传统文化形态

二 “家—国”:置换性生产

三 视听召唤:主体的共同体路途

第五章 娱乐修辞: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物化

第一节 娱乐神话的修辞机制

一 从启蒙神话到娱乐神话

二 传统文化的娱乐修辞机制

三 欲望化:传统文化的娱乐修辞策略

第二节 娱乐神话及其文化合法性

一 娱乐修辞的若干呈现

二 基于符号秩序与文化资本的论争

三 赋魅与施魅:意识形态的深度内嵌

第三节 历史的仿象与仿象的文化

一 历史剧与传统文化仿象

二 文化经典的重拍及多维阐释

三 政治与市场的双重变奏

第六章 走出神话:实现传统文化媒介化生存

第一节 作为“他者”的符号传统

一 符号缺席:自由理性下的信息歧视

二 符号“跨域”:民间文化的多重意指

三 媒介隐喻下的传统文化“去他者化”

第二节 多维视野下的传统文化

一 社会思潮中的传统文化

二 多媒介环境与传统文化

第三节 走出神话: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

一 传统文化的现代合法性

二 实践性主体建设辨析

三 交往:神性文化与世俗文化合流

结语 娱乐沉浸中的“孔子”

参考文献

后记

神话: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基于对电视传播的考察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晏青。

得书感谢您对《神话: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基于对电视传播的考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多维度研究了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即从传统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当代新出现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发展、苏共意识形态的终结及其原因等维度,对当代国外意识形态从实践到理论、从宏观到微观、从内容到形式、从类型到结构、从特征到功能、从存在方式到传播方式、从形成机制到作用机制、从研究视角到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挑战与启迪,并对我国社会
从《古事记》探究日本皇室起源的神话 电子书
日本天皇文化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谜题之一,日本天皇制自确立一千多年来没有发生过易姓革命,具有浓厚的政治文化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了解日本天皇制度,就无法把握日本历史文化。本书通过分析《古事记》中关于日本皇室起源的系列神话,探究日本天皇制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脉络,为读者进一步了解日本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界,以期加深中日两国历史文化的交流。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 电子书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理解人性 电子书
本书旨在通过大众了解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展示了这些原理的实际应用,即如何用这些原理来处理日常的关系。
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 电子书
本书从新的角度入手,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进行深入研究,拓展出新的哲学视野,为当代中国学界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提供了新的视角,学术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