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公民理性:文化产物,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机制,需个人、社会、国家共同努力培养。
内容简介
公民理性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文化产物,也是特殊历史背景下政治、经济与社会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从西方公民理性形成的历史轨迹来看,公民理性的发展有其必要的经济机制、社会机制和政治机制。纵观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公民理性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公民理性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通过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具体而言,公民理性的发展既需要公民个人的自发启蒙,也需要国家有针对性的培养与引导,更需要社会整体氛围的熏陶与感染。公民理性发展的模式既需要借鉴西方那种自发生成模式,同样也需要有计划的建构生成模式。私人领域可以为公民理性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根基,公民教育可以为公民理性的发展提供系统化的培养和训练,政治社会化可以为公民理性的普及与传播提供多样化的形式和渠道,有序的政治参与则可以为公民理性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治实践。可以说,公民理性的发展必将是多种力量、不同模式以及多元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序言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重点
一 研究的思路
二 研究的方法
三 研究的重点
第一章 公民理性概述
第一节 公民理性的历史发展
一 古希腊时期
二 古罗马时期
三 西欧中世纪时期
四 近代时期
五 现代时期
第二节 公民理性的内涵
一 公民及相关概念
二 公民理性的界定
第三节 公民理性的内容
一 公民理性的结构界说
二 公民理性的结构内容
第二章 公民理性发展的经济性机制
第一节 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形态的演变
一 传统自然经济形态
二 现代市场经济形态
第二节 市场经济引导公民理性发展
一 市场经济的主体性要求引发个人的主体意识
二 权利意识是市场经济中法权关系的凝结
三 市场经济中的契约式连接必然要求责任的约束
四 市场经济中的普遍交换体系引导个体参与意识
第三章 公民理性发展的社会性机制
第一节 从传统共同体社会到现代私人领域:社会形态的变迁
一 自然经济的确立与共同体社会的形成
二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私人领域产生的逻辑
三 由共同体社会到私人领域:身份到契约的演进
第二节 私人领域的演变
一 黑格尔:相互需要的体系
二 马克思:物质交往关系的总和
三 葛兰西:文化意义和功能
四 哈贝马斯:经济系统和文化系统
第三节 私人领域的三个层级与公民理性的发展
一 家庭领域的最初启蒙
二 市场经济的形式化普及
三 文化领域的实质性升华
第四章 公民理性发展的政治性机制
第一节 共同体催生下的传统政治
一 国家统合体制
二 宗法伦理文化
三 个人依赖国家
第二节 私人领域孕育下的现代民主政治
一 政治结构分化和功能专业化
二 政治权威的理性化和合法化
三 政治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四 政治过程的制度化和法治化
五 公民参与的普遍化和有序化
第三节 民主制度对公民理性发展所发挥的三重功能
一 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二 提供文化教育的功能
三 提供政治实践的训练
第五章 我国公民理性的发展
第一节 公民理性发展的历程
一 传统社会公民理性的不足
二 近代社会公民理性的启蒙
三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公民理性的不断提升
第二节 公民理性发展的意义
一 公民理性与政治民主化
二 公民理性与经济市场化
三 公民理性与人的现代化
第六章 当代中国公民理性的构建
第一节 重视公民教育
一 公民理性的发展得益于公民教育的培养和塑造
二 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
三 公民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公民教育体系的建构
四 发达国家公民教育的启示
第二节 推进政治社会化
一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塑自身的重要手段
二 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公民理性发展的形式
三 政治社会化过程的阶段性与公民理性发展规律的内在契合
四 政治社会化为公民理性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渠道
五 政治社会化引导公民理性发展的总体性评价
第三节 实现有序参与
一 公共参与是公民践行公民角色的重要形式
二 新中国成立后公民参与模式的转换
三 当前公民参与模式的分析
四 健全公民有序参与制度
第四节 完善社会公共领域
一 社会公共领域发展的历史
二 社会公共领域的基本内涵
三 社会公共领域与国家关系的理论透视
四 我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发展
五 社会公共领域与国家的关系
六 推进社会公共领域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现代化与公民理性构建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曲丽涛。
得书感谢您对《现代化与公民理性构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