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厦门(民国趣读·老城记)

老厦门(民国趣读·老城记)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民国老厦门的城市记忆。

内容简介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全面展示了民国老厦门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美味珍馐、文化百态、烽火岁月、娱乐休闲、名人轶事……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厦门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地再现了民国时期人们的真实生活。

唯有了解老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的精髓。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书编辑组

第一辑 闾巷屐痕·探秘海上花园的遗风古韵

瑞今法师:闽南名刹南普陀寺

邱承忠:造型别致的八卦楼

刘聚星:胡里山炮台沧桑

卢志明:海渡传奇天一楼

范寿春:鼓浪洞天,别有风情

洪卜仁:香火旺盛的白鹿洞寺

郑高菽、郑轰轰:灌口名刹凤山祖庙

龚小莞:厦门最早的马路——开元路

叶时荣:厦门最早的公园——中山公园

蔡佳伍: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铁路

常家祜:厦门最长的马路——厦禾路

第二辑 名人故居·此楼可待成追忆

龚洁:马约翰与鼓浪屿的不解之缘

卢志明、李文轩:“茶叶大王”的宝镜楼

谢明俊:黄世金故居,中西合璧

李斯蕻、卢志明:林在华的“珠光剑气楼”

陈娜:陈文确、陈六使与文确楼

龚洁:林文庆的山顶别墅

谢明俊:石壁街上的最美庭院——王人骥故居

林庆明、蔡培育:菲律宾船王的钟宅古厝

洪文章:陈延香的“宜宜楼”

陈娜:林祖密与林公馆

龚洁:李清泉的榕谷别墅

孙以灌:乐善好施的孙有泰及其别墅

陈娜:陈水成、陈占梅与松竹园

洪文章:陈仲赫功成身退

颜立水:彭友圃故居,有闽南“红砖厝”之风

谢明俊:卢嘉锡与宁远楼

陈娜:运筹在帷幄——陈文总与故居

第三辑 文教生活·中西合璧的独特文化

洪永宏:陈嘉庚筹办厦门大学

陈碧笙:“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

洪永宏:烽火中苦读的厦大学子

叶时荣:同文书院,实行美式教育

余少文:厦门图书馆的建立

王小林:鲁迅在厦门

陈永安:海疆学术资料馆

叶春培、陈永谟:厦门通俗教育社

黄雅川、余丽卿:我国最早的一所幼儿园

李鹏梅:多次更名的《厦门日报》

李鹏梅:《民钟报》的三起三落

杨恩溥:厦门《儿童日报》始末

杨恩溥:《抗日新闻报》,以抗日救亡为宗旨

彭一万:《浔江渔火》走出国门

丘承忠:拼音文字运动的先驱——卢戆章

第四辑 风云际会·烽火岁月中的赤子之情

丘廑兢:同文书院的学潮

丘廑兢:厦门光复的经过

林庆余:昙花一现的厦门学生军

赵家欣: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

张圣才:抗日救国会掀起反日怒潮

江菱菱:抗战中的厦门妇女

吴辉煌:救亡的歌声响彻厦门

宋俏梅:僧人救护队

赵家欣:厦门的陷落

任仲泉:日军投降,举市欢庆

游全章:英雄船工的壮举

第五辑 顾客盈门·鼓浪屿上的老字号和生意经

郑原梦、吴世荣:保险业不“保险”

马达:历史悠久的“怀德居”老药铺

郭会洋:驰名中外的“三堂”药酒

赖英:“元合”厨刀,轻快锋利

徐民柏:名扬一时的“惠济堂”

王志寿、民娟:“留春阁”参茸店

蒲翰玉:“馥香堂”蚊香,遍及海内外

陈永健:百年药铺“亨泰堂”

陈志中:“绍兴酒”与“三馀”酒店

吴正理:“黄金香”肉制品店

黄万宝:“瓜子大王”丁福记

庄载之:钟表店,专营进口货

林萍:专业鞋店,生意兴隆

徐振华:厦门早期的纸业与通美账簿纸

张水存:厦门茶店,尤擅包装茶

梵音:古董店的生财之道

第六辑 地道闽南菜·让人念念不忘的清爽鲜嫩

古文:家喻户晓的“叶氏麻糍”

庄迎晖:蚝仔煎,选料有讲究

常家祜:妙香路上的风味小吃

洪树勋:油而不腻的同安封肉

迎水:寸枣,更胜“萨其马”

亚冬:庆兰馅饼,色香味俱佳

迎水:鲜香糊滑的“面线糊”

周育辉:周宝珍卤味,口感细腻

苏隼:黄则和花生汤,清甜爽口

亚东:“圆美”辣椒酱,供不应求

洪得强:马巷贡糖,老年人的最爱

颜立水:“不踏花归亦自香”的马蹄酥

方达明:最古怪的吃食——“土笋冻”

岩立:饲牛囝不能吃茯苓糕

方水暖:久负盛名的文昌鱼

岩立:源自洪侍郎的番薯

迎水:外酥里嫩的“满煎糕”

林天传、林勤石:“货郎担”带来的美食

荷缘:马巷咸光饼,遵古法而制

迎水:油炸五香条,引出洞中仙

黄家伟:别树一帜的广东、潮汕餐馆

第七辑 逛庙会观演出·闽南风俗趣味多

洪树勋:除夕围炉夜话

陈永宽:正月初三“烧心愁”

陈金城:元宵古俗

石奕龙:端午节,龙舟竞渡

洪树勋:中秋节及博月饼

洪树勋:“吃冬”建祖屋

于迅:旧式婚娶礼节多

李志勇:民间美容术——挽脸

陈清平:陈嘉庚先生与集美民俗

范寿春:“送顺风”与“脱草鞋”

陈永宽:“套宋江”,庆佳节

袁和平:粗犷豪放的“拍胸舞”

李增为:“竖高灯”民俗的由来

洪树勋:马巷忠义庙的庙会

陈海龙:“蜈蚣阁”表演,独具一格

第八辑 忙里偷闲·鹭岛人的消遣时光

李扬:钢琴来到鼓浪屿

陈振群:“闲间仔”,来不来

杨康:盛极一时的布袋木偶戏

洪卜仁:厦门人热衷于赛马运动

陈令督:大广弦说唱,自娱自乐

袁和平:富有乡土气息的歌仔戏

陈荣芳:碧月阁及马巷南音

石文年:泡茶有讲究

黄伯远:饮茶,重于吃饭

徐克勋:书店林立

宋俏梅:厦语影片风行一时

洪卜仁:厦门电影的黄金时代

郑国兴:轰动全国的体坛盛会

第九辑 岁月留痕·老厦门的逸闻轶事

常家祜:鲁迅、林语堂与厦门薄饼

洪卜仁:陈文麟自英驾机返厦经过

陈少斌:陈嘉庚谢绝建亭祝寿

龚洁:林语堂演绎“京华烟云”

蔡吉堂、吴丹明:弘一法师在厦门

杨扬:“南琶国手”纪经亩

林其泉:“既不怕死又不要钱”

苏华:影坛才女鹭红

力强:集美女篮,驰名东南亚

刘正英:妇产科学的开拓者——林巧稚

龚洁:黄仲训海上赌博赢别墅

洪卜仁:乐善好施的林尔嘉

叶赛梅:庄希泉坚持以教育救国

洪卜仁:陈嘉庚成立“闽南烟苗禁种会”

何丙仲:许春草与中国婢女救拔团

史海:厦门市民初见电灯

赵家欣:“美人鱼”现身厦门

龚鼎铭、龚鼎煌:三惩美水兵

杨纪波:昙花一现的人力车

姚自强:青帮在厦门的瓦解

苏穆如:海后滩的交涉

余少文:跑马场事件

杨纪波:观海别墅旧事

金枝:“垃圾城市”改头换貌

林金枝:近代华侨也热衷房地产

龚洁:陈四民观彩楼上观彩霞

许国仁:“万福士”轮被劫经过

第十辑 鼓浪闻音·文人笔下的海天情缘

房向东:背山面海,风景绝佳

郁达夫:识见远大的厦门儒商

王鲁彦:厦门话,不易懂

鲁迅:山光海气,春秋早暮都不同

郑振铎:移山填海话厦门

巴金:鼓浪屿,如此让人新奇

王鲁彦:厦门的春天是永久的

刘白羽:这里永远是春天

老厦门(民国趣读·老城记)是2019年由博集天卷出版,作者《老城记》编辑组。

得书感谢您对《老厦门(民国趣读·老城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老徽州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近200幅徽州1949年前的珍贵老照片。根据这些老照片提供的影像,作者描述了一个1949年前的老徽州。当时的情与景、当时的人与事,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厦门旧影新光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厦门市图书馆馆藏的厦门新旧照片,展现了厦门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分为市景街容、百业纵览、文教荟萃、名胜风光四个部分。
厦门解放前后 电子书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10月20日确立新政权秩序。叙述从1945年厦门抗战光复到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厦门的革命性转变和社会经济变化。内容包括抗战胜利厦门光复、民主运动高涨、解放战争摧枯拉朽、国民政府崩溃、大军南下解放厦门、人民政权建立和接管旧政权、镇反肃奸巩固政权,反封锁恢复生产等章节。
徽州老建筑 电子书
本书从民居、祠堂、牌坊、戏台、园林、书院、桥、塔、亭等九个方面,介绍了徽州老建筑。
东京趣玩之旅 电子书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日本深度游秘籍,由日本资深模型家、旅行达人中野先生用中文亲笔撰写,是一本面向广大旅友、文青、逛街达人、模玩迷、ACG迷等的东京、横滨深度自助游指南。书中的目的地均极具特色,新奇好玩且极少为“跟团游”路线所涉及。全书分为7章,第1章全面、细致地介绍了日本交通工具的使用方法,让您畅游无忧。第2—6章图文并茂地详述了诸如中目黑Cafe街等东京的特色商店街,中野百老汇等京滨时尚街区,昭和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