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主义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论稿

神秘主义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论稿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及其相关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对儒家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格物、慎独以及一些重要文本如《大学》《五行》提出了新的阐释,对于儒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思孟五行、良知论的来历进行了新的探讨。基于这些讨论,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如何认识宋明理学,如何认识玄学与理学中《老子》《周易》并重的问题,如何认识哲学与礼法的关系,以及中国哲学何以如此样貌,都提出了自己的判断。

作者简介

作者陶磊,1972年10月生,江苏盐城人。苏州大学历史系本科(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博士(2002年)。曾供职于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1996-2002年)、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2002-2009年),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5年),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的经典与文化、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淮南子·天文>研究:从数术史的角度》(2003年)、《从巫术到数术:上古信仰的历史嬗变》(2008年)、《思孟之间儒学与早期易学史新探》(2009年)、《巫统、血统与古帝传说》(2010年)、《斯文及其转型研究》(2012年)、《周易新解:萨满主义的视角》(2015年)、《德礼·道法·斯文重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之变迁研究》(2016)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关于中国学术的理论反思(代自序)

绪论 神秘主义与古代哲学

第一章 早期儒家与神秘主义

一、神性自我与早期儒家

二、孟子的祛魅

三、《易传》的性理观

四、内在超越

第二章 《内业》与《大学》

一、释“致知在格物”

二、释“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三、礼与格物致知

第三章 《五行》与神秘主义

一、圣与君子道

二、《五行》与神秘主义

三、《五行》在早期儒学中的地位

四、颜氏之儒

第四章 思孟五行辨析

一、儒家的两种五行说

二、《五行》与思孟

三、又一种子思五行

第五章 灵知主义与道家哲学

一、《老子》与神秘主义

二、自由理念

三、道与神明

四、无极而太极

五、先后与上下

第六章 萨满主义与早期中国哲学中的神秘主义

一、萨满主义与古代哲学

二、从精气分疏看南北差异(上)

三、从精气分疏看南北差异(下)

四、北方的神秘主义

五、南北交融

第七章 哲学与礼法:神秘主义的视角

一、早期儒家的哲学与礼法

二、扬善与惩恶

三、墨家的哲学与礼法

四、古代学术的二分与综合

第八章 《易传》《中庸》与宋明理学

一、《易传》与理学

二、《中庸》与理学

三、理学与内圣外王

四、理学与祭司

第九章 《老子》与《周易》:以象为基础的关联

一、绝地天通与象之二分

二、《易传》象论之二分

三、神明与性命之理

四、为什么必须有《老子》?

五、言意之辨

结语 连续与破裂:东西方文明演进路径的再思考

跋 宇宙论与神秘主义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神秘主义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论稿是2019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陶磊。

得书感谢您对《神秘主义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论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认识·思维·真理:思维哲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认识论的基础上对思维问题进行了哲学探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通过对认识的结构和本质、过程和矛盾、规律和限度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认识问题的探究,阐明了认识的机理,为思维哲学奠定了坚实的认识论基础;二是通过对思维的本质和形态、方法和方式以及创新思维的探究,阐明了思维的机理,以此构建了思维哲学的主体部分;三是通过对真理的概念、检验和发展问题的探究,阐明了真理的机理,以此作为思维哲学的逻辑
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相对与绝对的关系视角,在全面挖掘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剖析历史与价值、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价值与评价等的关系问题,并从共时态角度将新康德主义的思想与同期学者的理论做横向比较,打开新康德主义价值论的对话空间;从历时态的角度开启新康德主义价值论与现代价值论对话的广阔空间,整合当代价值论的思想资源,加深对相对与绝对价值关系的理论意义的理解。
陈法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从儒学发展史的角度及易学哲学的高度,提炼出陈法哲学思想研究的若干重要命题,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系统研究;同时注重研究的学理性,紧密贴近陈法思想的本原,既深入挖掘陈法哲学思想丰富的内涵,又充分展现其独特个性色彩。本书使陈法哲学思想的原貌得以完整呈现,为系统研究中国易学和儒学发展史,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贵州地方思想文化,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中国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础:以朱熹政治哲学为核心 电子书
阐释中国古代治理的伦理道德基础,将德治传统与现代善治融合发扬。
方以智心性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心性论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