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遴选收录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宗教研究中心自2012年6月成立以来所召开的三次大型学术研讨会上包括王利明等知名学者、国家宗教局工作人员等所提交的优秀论文。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论文一共分为六编,分别是:一、行动中的《宗教事务条例》;二、宗教信仰自由与法律保护;三、宗教财产与宗教活动场所的法律保护;四、宗教文化教育活动的法律保护与反邪教问题;五、宗教慈善的法律问题;六、宗教法文化研究。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科学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着眼于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总方向,从十八大所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出发,指出目前我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日益突出,处理好宗教问题必须依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努力推进宗教与法律的良性互动。
在此基础上,本书从宏观与微观、规范与实证、域内与域外等多个维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宗教法治所涉及的基本问题。
作者简介
编者冯玉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硕士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转型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台湾法律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孔子新汉学计划”中方指导教授。
中国立法学研究会秘书长、法理学研究会理事,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获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朝阳法律评论》主编。主要研究方向:法学理论、法经济学、宗教法治研究、立法学、法律全球化理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努力推进宗教与法律的良性互动(代序一)
行动中的《宗教事务条例》,进入法治新时代(代序二)
第一编行动中的《宗教事务条例》
法律、道德与宗教是维系、助推人类社会和谐的三个环节
一、人类社会的矛盾与和谐
二、法律、道德、宗教的特质与功能
三、推动法律、道德、宗教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坚持依法治国 做好宗教工作
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行动中的《宗教事务条例》
一、概述
二、《宗教事务条例》运行状况的总体评价
三、宗教信仰自由
四、宗教团体与宗教活动场所
五、宗教教职人员
六、宗教活动
七、进一步完善宗教事务管理法制化及其运行效果的建议
我国宗教团体建设调研报告
一、成立时间
二、人员构成
三、办公条件
四、财务状况
五、组织建设
六、开展活动
七、服务社会
八、日常工作
九、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把宗教纳入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治理现代化的双核结构:文明+有效性
二、宗教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有效性及不可替代性
三、结语:转变宗教观,把宗教从社会治理的对象转变为社会治理的主体
宗教管理的制度变迁及其实践:民国的考析
引言
一、政策意识的变奏与宗教信仰原则的把握
二、管理机构的更替与信教人员的管理
三、活动场所的博弈与寺庙管理法规的屡修
结语
第二编宗教信仰自由与法律保护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也有边际
论美国宗教活动自由之宪法保障
一
二
三
论公办中小学教师之宗教信仰的表达与克制
一、学术界对公立学校中宗教信仰活动的基本看法及本文问题所在
二、案件事实梗概
三、法院之见解
四、法院判示之评价
五、对我国相关问题的思考
略论新疆未成年人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限制
一、新疆宗教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二、限制未成年宗教实践活动的法律依据
三、未成年家长的责任与义务
略论日本宪法中“良心自由”的适用问题
一、日本宪法中良心自由的历史沿革
二、良心自由的保护范围
三、良心自由的限制
四、良心自由限制的合宪性论证
五、良心自由适用中的政治因素
六、对于我国的启示
第三编宗教财产与宗教活动场所的法律保护
确立宗教法人制度依法保护宗教财产
一、意义
二、现行宗教财产政策和法律的规定
三、立法建议
中国宗教财产的范围和归属问题研究
一、概念和范围界定
二、我国宗教财产政策法律保护的变迁
三、当前我国宗教财产政策法律保护的现实问题
四、依法明确宗教财产所有权主体及其归属
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现状及赋予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的复杂性、必要性
一、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问题的由来和现状
二、赋予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的复杂性
三、赋予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的必要性
宗教活动场所的困境
一、宗教活动场所的定义及问题
二、寺庙宫观的乱象解析
三、寺庙宫观的出路探索
四、结语
从管理寺庙到监督寺庙
引言
一、民国初期的政教关系与寺庙管理
二、从《修正管理寺庙条例》到《寺庙管理条例》
三、《监督寺庙条例》的颁布与民国宗教立法观念的转变
结论
宗教财产金融问题的法律解决
一、宗教财产的归属及对其进行管理的主体与方式问题
二、宗教财产的资产属性及其限制问题
三、在宗教财产的收支上建立公益信托机制的问题
第四编宗教文化教育活动的法律保护与反邪教问题
论中国宗教立法中的宗教活动
一、宗教活动的界定
二、宗教活动的类型
三、“宗教习惯(俗)”与宗教活动方式的传承
四、宗教活动的“正常”“非法”与借鉴和创新
结语
信仰、理性与宗教教育
一、神灵崇拜、理性与信仰
二、校园中的宗教教育
结语:宗教情感与理性的融合——水火既济
宗教的刑法保护与规制
一、我国刑法保护与规制宗教的基本内容
二、对刑法第251条的规范和实证分析
三、对刑法第300条的规范和实证分析
四、刑法对宗教领域的其他规制
结语
邪教的法律性质及其治理创新
一、历史视野下的中国“邪教”
二、现实视野下的中国“邪教”
三、“邪教”问题学理探讨的中外比较
四、反邪教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创新建议
加强宗教法规建设 弘扬中道思想消除宗教极端思想
一、导言
二、中道思想的深刻内涵
三、以中道思想反制极端思想
四、结语
第五编宗教慈善的法律问题
宗教慈善法制建设研究
一、现行宗教慈善法制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宗教慈善法制建设建议
《宗教事务条例》对天主教社会公益事业的推进作用
一、天主教社会公益事业更快地发展
二、天主教界更加重视社会公益事业
三、推动《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出台
四、结语
第六编宗教法文化研究
论宗教对古代立法司法的影响及古代法律规范僧尼的特点
一、“对司法影响大,对立法影响小”辨析
二、“刑事从严、民事从俗”辨析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教会管理研究
引言
一、鸦片战争前之宗教政策
二、鸦片战争后之弛教政策
三、条约体系下的教会政策
四、余论
另类法文化解读:民国时期的宗教与法论略
一、官方态度:民众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性基础
二、立法重心:宗教财产保护的基本法规
三、执法效果:宗教信仰与财产保护的动态考察
宗教与社会法律关系初探
一、宗教与法律在建设文明社会中的作用
二、宗教规范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三、信教公民更应该具有法律观念
四、信教公民应该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论佛教文化对守法的影响
一、佛教戒律对守法的影响
二、佛法因果观念对守法的影响
三、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和忏悔业障观对守法的影响
四、佛法出离心和菩提心修持对守法的影响
五、结语:充分发挥佛法和佛教规范对社会生活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和谐
简述欧洲近代宗教宽容思想
导言
一、基督教教会内部的有关宗教宽容的思想
二、启蒙主义者的宗教宽容思想
总结
试论契约治理机制的应用
一、契约困境与信徒的解决之道
二、契约结构中的宗教信仰
三、古代契约中的宗教约束
四、信仰宗教的企业家:一些调查实例
五、结论与展望
附录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宗教研究中心”暨“转型中国的宗教法治”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相聚北京龙泉寺畅谈佛教文化
行动中的中国宗教法治是2017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冯玉军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行动中的中国宗教法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