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法学博士张翔研究宪法与部门法关系的主要成果合集。
内容简介
这是一项由中国的具体法治实践所引导的系列研究,是在宪法学研究“议题化”、部门法议题宪法化的背景下,宪法学者对部门法中的宪法问题的主动回应。
本书中既有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近亲属证人免于强制出庭、机动车限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等具体争议的宪法学分析,也有对基本权利在私法上的效力、私有财产权的社会义务、人格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宪法根据、罪刑法定的宪法基础、法益的宪法关联性、部门法中的比例原则应用等理论问题的研究。
同时,本书还在“部门宪法”的维度下,与经济法、环境法、社会法等部门法学科展开对话;在具体理论与实践问题之外,展示了关于“宪法与部门法的三重关系”的分析框架,以及相关研究所需要的概念装置和理论工具。
作者简介
作者张翔,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国家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备案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分会副会长。
获评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批青年拔尖人才。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等。
研究领域包括宪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学方法论、基本权利总论、基本权利个论、宪法与部门法、国家机构原理、宪法实施、合宪性审查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编委会
总序
序
导论: 宪法与部门法的三重关系
第一编 宪法与民事法
基本权利在私法上效力的展开
一、逻辑起点:关于宪法的“国家取向”
二、规范分析:基本权利发生私法效力的宪法依据
三、社会现实:私法主体力量的差异与基本权利的落空
四、途径选择:民事立法、民事司法与宪法解释
五、问题的解决:宪法与民法的“科际整合”与法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六、对“齐玉苓案”的简评
财产权的社会义务
一、“唇齿条款”与无补偿的单纯限制
二、从所有权绝对到财产权的社会义务
三、财产权功能变迁的社会基础
四、财产权社会义务的规范依据
五、财产权社会义务的宪法解释
六、对财产权社会义务的合宪性审查
民法人格权规范的宪法意涵
一、民法人格权勃兴的宪法背景
二、宪法“社会主义原则”的民法表达
三、民法典人格权编若干规范的宪法原理
四、人格权规范适用的合宪性考量:以基本权利冲突为视角
个人信息权的宪法(学)证成
一、“根据宪法”之惑
二、个人信息权作为基本权利
三、个人信息权的规范目标:从支配到人格发展
四、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若干评述
国家所有权的立法形成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与城市土地“国家所有”
一、有偿还是无偿,物权法有意留白
二、“自动无偿续期”与“土地国有”存在冲突
三、作为宪法财产权内容的续期权应被区分对待
四、财产的“私人使用性”与“社会关联性”
五、无偿与否,区分对待
“馒头案”中的基本权利冲突与竞合
一、争议双方各自能够主张何种基本权利?
二、艺术自由与言论自由的竞合问题
三、人格尊严与艺术自由的冲突问题
第二编 宪法与刑事法
刑法体系的合宪性调控
一、问题的提出
二、“李斯特鸿沟”的宪法意义
三、刑事政策:超越实证法抑或基于宪法
四、贯通“李斯特鸿沟”:宪法关联的法益概念与比例原则
五、刑法体系的合宪性控制:未竟话题
“近亲属证人免于强制出庭”之合宪性限缩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宪法》第125条规定的“获得辩护权”是否为基本权利?
三、对质权作为辩护权的内容:刑事诉讼法对宪法的具体化
四、婚姻家庭保护作为宪法确立的“客观价值”
五、宪法法益冲突与刑事诉讼法学者的解决方案
六、合宪性解释与个案中基本权利冲突的“实践调和”
逮捕权配置与《宪法》第37条的解释
留置、基本权利与监察权配置
一、国家权力配置的“积极规范”与“消极规范”
二、留置措施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及其审查
三、党纪克减党员权利的界限
四、留置措施与基本权利放弃
特赦的法理
“副教授聚众淫乱案”判决的合宪性分析
一、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
二、对基本权利的限制
三、对基本权利限制的合宪性论证
四、比较法的分析
五、应用:法官的合宪性解释义务
第三编 宪法与行政法
机动车限行、财产权限制与比例原则
一、机动车使用作为宪法财产权的保护范围
二、机动车限行的性质:社会义务抑或征收
三、机动车限行的合宪性分析
四、单双号限行常态化在何种情形下是合宪的
通信权的宪法释义与审查框架
一、基本权利限制“三阶层”审查框架的学科意义
二、“通话记录类似于信封”?
三、哪来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
四、“检查”之外,尚有限制
五、“通信内容”与“非内容的通信信息”的分层构造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宪法空间
学术自由的组织保障
一、传统大学理念:学术自由与教授治校
二、大学的嬗变与利益群体的多元化
三、“谁说了算”:以德国“大学组织判决”为例
四、理论基础:从“制度性保障”到“客观价值秩序”
五、结论与启发
大学章程、大学组织与基本权利保障
一、大学章程与大学的外部关系
二、大学内部组织与学术自由的实现条件
三、大学组织与多元主体的基本权利保障
四、对中国大学的相关组织规范的检讨
第四编 宪法与经济法、环境法、社会法
中国部门宪法的展开
一、部门宪法与宪法教义学的本土化
二、部门宪法的一般原理
三、以国家目标条款为依托的环境宪法
四、取向基本经济制度建构的经济宪法
五、中国部门宪法研究的未来
个人所得税作为财产权限制
一、财产权的保护范围不及于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是何种性质的“财产权限制”?
三、对个人所得税的合宪性审查
破产法的宪法维度
中国环境宪法的规范体系
一、环境宪法:政治决断与规范表达
二、宪法与部门法“交互影响”与环境法的宪法化
三、环境宪法的建构方向:国家目标抑或“环境权”
四、环境宪法诸规范的体系解释
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目标”
一、法律保护还是宪法保护
二、生态中心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
三、国家目标还是基本权利
四、作为国家目标的环境保护条款的规范效力
五、对中国“环境宪法”学理的启发
国家目标作为环境法典编纂的宪法基础
一、环境宪法与环境法典
二、环境法治的制度目标:有效治理
三、环境法典编纂的宪法基础:国家目标
“共同富裕”作为宪法社会主义原则的规范内涵
一、“社会主义”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平衡、社会国与社会主义原则
三、“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平衡理念的中国表达
四、共同富裕的宪法基础及其变迁
五、“共同富裕”的规范展开
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与经济宪法
一、经济生活的法治化与“经济宪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意涵
三、“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互诠释
四、以自愿原则为基础的“第三次分配”
附录
对陈景辉教授《宪法的性质》的初步回应
一、关于“宪法与法律”的表述
二、关于“双重计算”的错误
三、关于“宪法是法律总则”
四、关于“宪法学是法学总论”
部门法的宪法化:中国问题
一、什么是“部门法的宪法化”?
二、为什么会出现部门法的宪法化?
三、部门法的宪法化在中国有何表现?
四、宪法与部门法的三重关系
五、部门法宪法化研究的理论工具
六、何为部门宪法?
行宪以法、驭法以宪:再谈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
宪法学与民法学的对话:民法典编纂的宪法问题
具体法治中的宪法与部门法(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是202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翔。
得书感谢您对《具体法治中的宪法与部门法(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