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研究

先秦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现代社会中,理性与情感成为人追求同一性的核心精神动力,中西方文化因对二者关系的不同设计而呈现差异。

内容简介

现代社会中,理性的滥觞,特别是经济理性、科技理性的共生互动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情理相分的现代文明模式又使人类陷入到“碎片化”的道德困境中。人作为有精神需求的生命存在,其本性在于对“同一性”的追求和获得。而人如何从个别性的存在成为“同一性”的生命存在,都必须依托人之精神结构中的三大精神因子:理性、情感和意志。由于意志缺乏相对的独立性,需要理性的引导,同时情感又与意志的功能相通,因此在道德哲学的人性基地中,“理”和“情”成为更具主导意义的精神因子,并成为人之“同一性”追求的主要精神动力。而对“理”与“情”以及二者关系的文化设计成为中西方文明的重要差异:西方形成了以理性为主的理性主义传统,而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立足于中国血缘文化传统,形成了以“情”为主、情理合一的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展现出与西方文化样态相迥异的中国话语形态与中国精神。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总序

内容摘要

目录

导言 人类如何走向美好?

一 西方之美好:遵循理性而生活

二 中国之美好:合情合理;仁智双修

三 现代文明之痛:“理”的独大;“情”的文明迷失

上篇 “情”—“理”的精神形态

第一章 “情”—“理”的道德哲学形态

第一节 伦理、道德、道德哲学

第二节 “理”与“情”的道德哲学本性

第三节 “情”与“理”的三种道德哲学传统

第二章 “情”—“理”的历史哲学形态

第一节 西方情、理二分的道德哲学传统

第二节 中国情理合一的伦理传统

第三节 近代西方理性精神与中国情理精神传统的文明撞击

第三章 “情—理”的儒家伦理精神形态

第一节 “伦理世界”的情感逻辑

第二节 “道德世界”的情理机制

第三节 “情理合一”的伦理精神境界

中篇 先秦儒家的情理主义传统

第四章 先秦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之源起

第一节 殷周之际中华文明之具形

第二节 春秋时期“情理合一”的彰显

第五章 孔子“礼”—“仁”辩证统一的情理精神

第一节 “礼”之“理”

第二节 “仁”之“情”

第三节 “克己复礼为仁”的情理精神及其实践智慧

第六章 孟子基于向善之情的情理精神

第一节 以“情”论“性”

第二节 情理合一的德性结构

第三节 “以德化民”的伦理政治

第七章 荀子“礼以养情”的情理精神

第一节 性情论

第二节 “礼”之情理精神

第三节 荀子道德价值观的情理特质

下篇 先秦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的“现代”问题

第八章 先秦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及其中国精神

第一节 伦理优先

第二节 “仁且智”的主体精神

第三节 “合情合理”的实践智慧

第九章 现代文明中“情—理”精神链的断裂

第一节 理性居于绝对地位的现代文明后果

第二节 “情”之迷失的现代文明困境

第三节 先秦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对情、理相分的辩证超越

第十章 情理主义的现代伦理精神建构

第一节 先秦儒家情理精神与现代理性精神的冲突与“和解”

第二节 后现代道德与先秦儒家情理精神之“价值共识”

第三节 先秦儒家情理精神之现代形态的建构

结语 向“伦”的回归

参考文献

后记

先秦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研究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郭卫华。

得书感谢您对《先秦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相对与绝对的关系视角,在全面挖掘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剖析历史与价值、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价值与评价等的关系问题,并从共时态角度将新康德主义的思想与同期学者的理论做横向比较,打开新康德主义价值论的对话空间;从历时态的角度开启新康德主义价值论与现代价值论对话的广阔空间,整合当代价值论的思想资源,加深对相对与绝对价值关系的理论意义的理解。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电子书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
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多维度研究了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即从传统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当代新出现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发展、苏共意识形态的终结及其原因等维度,对当代国外意识形态从实践到理论、从宏观到微观、从内容到形式、从类型到结构、从特征到功能、从存在方式到传播方式、从形成机制到作用机制、从研究视角到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挑战与启迪,并对我国社会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电子书
本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后果主义的严苛性问题研究 电子书
后果主义位道德冲突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原则。后果主义理论将行为的后果作为评价道德行为正确性的唯一因素。如果一个行为能够比另外一个行为产生更好的后果,那么行为者就应该去实行前一个行为。这样,如果行为者面临一个道德冲突,他必须在相互冲突的两个选项之间做出选择。那么后果主义认为行为者应当选择那个产生更好后果的行为,如果选项是两个以上,那么他应当实行那个产生最好后果的行为。本文将行为后果主义确定为后果主义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