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可以知道:先秦儒家“情”论

心可以知道:先秦儒家“情”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沿“情”之理路,回到三千年前,共同感受古人的理智与情感。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人的存在问题出发,论述先秦儒家“情”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孔孟荀及郭店楚简为中心,探讨“情”在先秦儒家的言说方式、表现形式及其蕴含的思想内涵。触及情的界定,情与德的关系,由情而德的修养功夫三个层面,从源头揭示情感在儒家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周亚梅,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哲学及思想,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家哲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绪章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情”义探源

第一节 “情”字解诂

第二节 “情”字释义

一、情之基本含义为“情实”“质实”

二、情感含义之“情”的出现

三、情之情感概念的确定

四、情感含义之“情”的其他表述

第三节 先秦时期儒家论“情”的范围

一、“情”具有道德情感的取向

二、情性相关而由性言情

三、言情以崇德为目的

第二章 先秦儒家“情”论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政治社会背景

一、殷周之际:宗教的人文化与礼的时代

二、春秋战国之际:周文疲敝和百家争鸣

第二节 思想文化背景

一、“德”观念的下落和拓展

二、“情”的发现和发展:以“孝”“仁”为中心

第三章 孔子“情”论

第一节 仁的情感论分析

一、“仁者,爱人”:仁作为一种情感

二、“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仁乃合乎中正的情感

三、“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之情以孝亲为起点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恕为情感实践原则

第二节 诗与乐:孔子的审美情趣

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真情可感

二、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韶乐尽善尽美

第三节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论情感培育

一、兴于诗:诗可以兴

二、立于礼:礼以制情

三、成于乐:乐以道和

第四节 小结

一、孔子仁学注重情感的反思

二、孔子仁学奠立了儒家性情哲学的基本范式

第四章 郭店儒简“情”论

第一节 情出于性:“情”的三重含义

一、情出于性:性情关系论

二、情的内涵

三、情在具体语境中的语义

第二节 道始于情:情感作为人道的始源

一、“凡人情为可悦也”:人道始源的情感是美情

二、“始者近情,终者近义”:人道是由情而义的过程

三、“凡道,心术为主”:人道是以心术为主的实践过程

第三节 郭店楚简的心术之道

一、“待物而后作”:心感物而动

二、“待悦而后行”:求心以乐为速

三、“待习而后定”:修身以成德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孟子“情”论

第一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论道德情感存在

一、恻隐是一种纯粹的道德情感本能

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与仁的关系

三、恻隐之心与“四端”

第二节 亲亲—仁民—爱物:孟子论道德情感的推扩

一、恻隐与亲亲:仁的两种形态

二、“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推恩思想的展开

第三节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论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

一、“不动心”与“存心”:孟子论心之存养

二、“持其志,无暴其气”:养气以心为主宰

三、养浩然之气:“直养无害”与“配义与道”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荀子“情”论

第一节 “人情甚不美”:荀子的情性观

一、荀子关于“情”之内涵的拓展:情欲

二、荀子之“性”的取义与人性结构:情欲与“心知”

三、荀子对“心知(道)”的强调:“化性起伪”的基础

第二节 “称情而立文”:荀子的情礼观

一、称情而立文:人伦秩序维度礼对情的调和

二、制礼义以分之:政治秩序维度礼对情的约制

三、礼以养情:“富民”与“制情”

第三节 “乐者道乐”:荀子的情乐观

一、乐出于情

二、乐以礼义为内在规定

三、君子以道制欲

四、乐和人情

五、乐教的两个层面:由个体到社会

第四节 小结

一、荀子情论的思想总结

二、荀子情论与孔子、郭店楚简和孟子之情论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文献类

二、论著类

三、编著类

四、期刊论文类

五、专著中析出文献类

六、硕博论文

心可以知道:先秦儒家“情”论是2024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亚梅。

得书感谢您对《心可以知道:先秦儒家“情”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 电子书
历史的诠释与逻辑的重建往往很难分离,二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梁启超评历史人物合集·先秦卷 电子书
梁启超对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的评述。
在红尘中修心Ⅵ 电子书
本书通过日记的形式,展现了培训师苏引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些日记不单单是他在创业路上点滴记录和三十多年人生经验的沉淀,还包含着他对未来商业的思考以及他十多年创业路上积攒的宝贵经验,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苏引华从未停下脚步。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在碌碌红尘中,收获幸福人生。
清儒之道: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论辩与践行 电子书
清代既是儒家学说的总结期,又是儒家文化的衰落期。这本书带你看清代儒学的发展与挣扎。
评价论 电子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第2辑)”围绕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选取当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的代表作,代表了目前国内哲学研究的主干力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评价论》主要介绍了人类对生活中的哲学的评价以及评价理论知识系统。哲学再也不能不关心人生的痛痒,作为无色透明的王国而存在了,它应当关心人和人的内心世界,有丰富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人一起走上凶吉未卜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