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范式,在艺术研究领域却得不到关注,这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艺术的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既有成果,提出比较艺术学学科的建设任务。其主要探讨中国艺术“失语”的原因,并提出重构中国艺术的方法,即立足中国美学,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本书融合了比较文学、艺术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试图为中国比较艺术学的建设作出贡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跨文化比较视野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第一章 喧嚣中靓丽的返璞
第一节 艺术的终结与泛艺术化
第二节 泛艺术时代与中国当代艺术更深的“失语”
第三节 中国传统美学:泛艺术时代对艺术的拯救
一、主客背离发展的西方现代艺术
二、中国传统美学对当代艺术拯救的可能
三、重建中国当代艺术话语:“杂语共生”与“中体西用”
第二章 动荡中“失语”的典范
第一节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审美特征
一、发展历程
二、园林艺术
三、中国建筑艺术审美特征
第二节 西方古典建筑艺术审美特征
一、发展历程
二、西方古典建筑艺术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西建筑艺术审美差异原因探析
第四节 中西建筑文化交流与当代中国建筑艺术的失语及重建
一、中国当代建筑艺术的失语
二、中国当代建筑艺术的话语重构
第三章 碰撞中渐失的“双赢”
第一节 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审美特征
一、 求美
二、酝酿感悟
三、自然会妙
第二节 西方传统戏剧艺术审美特征
一、求真
二、分析综合
三、语言修饰
第三节 中西戏剧艺术审美差异原因探析
一、文艺功用理论的不同
二、写实与写意的不同追求
三、艺术理念之不同
第四节 中西传统戏剧文化交流与当代中国戏剧艺术的失语及重建
一、中国戏剧在西方
二、西方戏剧在中国
三、新时期我们该如何发展我国当代戏剧
第四章 风雨中最后的宁静
第一节 中国传统书法美学特征
一、以字为根的形态美
二、寓动于静的气韵美
三、借字传情的抽象美
第二节 当代书法艺术的美学嬗变
第三节 镌留石间的墨韵——以中国篆刻边款艺术为例
一、印款概说
二、印款的发展
三、丁敬印款“思离群”说对“以书入印”的开创意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二、主要外国论著
后记
跨文化比较视野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失语”及重建是2014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志超。
得书感谢您对《跨文化比较视野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失语”及重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